小人物大人物 · 佛家庄主人
不久前,一个颇具传统风格的建筑在西安高新区悄然落成。这座黑白相间、立柱挑檐、挂着杏黄色灯笼的房子是个茶楼。只是,这茶楼不同于一般的“茶秀”,置身其中,会觉得有一种质朴却浓郁的文化意蕴,幽幽散发。
茶楼主人的目的单纯而宏大——让喝茶的人在这里感受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回归本源。
佛家庄主人
木闻 / 文图
从前有个山。山是终南山。山下有座佛家庄。主人是个和尚。
一
见有人来,盘腿而坐正在独自品茶的法清法师并不起身,呵呵笑着,道一声,来了,就扭过头去,从身后一个半大的瓮里舀了些清水,缓缓注入炉上的小壶里,然后回转了身子,仍不言语,笑脸看着来人。
来人也脱鞋上了榻,看一眼头顶挂着“禅茶一味”的匾额,在茶几前坐下了等着。
去法清那里喝茶的几乎都是熟客。熟人之间话并不多,往往都是这样静静等了,看法师从炉上取了小壶,将冒着缕缕热气的开水倾入透明的茶壶,茶叶冲起了,又一漾一漾落下。绿绿的叶子终于静下来时,水就透出淡淡的色泽来。
这时候,法清会用木夹子一一捏起了茶盏,搁在来人面前,再提起茶壶,将茶水篦进一个带嘴的茶瓯里,接着,用手指扣住了瓯子,一点一点的,把茶水匀匀地斟满了几个茶盏。末了,他自己把住一个,手臂远远一抬,笑着做个示意,就喝了一口。
茶水或苦或涩或浓或淡,入了口,浸了心,法清就说起话来。语调却仿佛冲了几道的茶,淡,需要细细品。
二
有这样两句充满禅意的对话——问:汝从何处来?往哪里去?答曰:从来处来,往去处去。法清法师也很少与人讲起自己的过去。
据说,法清是闽南人,三十来岁,出家却有二十三年了。二十五岁时,曾去南美洲传教两年,归国后云游名山大川。一九九八年,他来到终南山,停下不走了,住山结庐,深居修禅。又二年,心有所悟,就在山下的一个村子里建了一座宅子,起名为佛家庄。庄里小桥流水,绿树亭楼,不同寻常。常有高人去了,品茶谈天,说禅论道,日子平常而风雅极了。
如此一来,佛家庄几个字的名气就大了,很多人慕名探询,却遍寻不着。法清闻听了,也只是笑笑。本来么,世人总是想象着逃离自己的生活,要躲到深山里去呢,却不知山究竟在哪里。好比法清写的一首诗:
昔日住山不识山,
只为人间事态繁。
如今见得真如月,
任是市井亦深山。
在法清看来,悟透了,在小山村里建一座佛家庄就算不了什么了。他要把深山“搬”进城市,“搬”进人心。
于是,有人就发现了,在西安小寨的闹市里有了一个喝茶静心的别致去处——素心茶房。
三
素心茶房,顾名思义,在这里怀着一颗朴素的心喝茶吧。
不用说,茶,是精挑细选的上乘茶品,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午子仙毫,武夷大红袍,还有安溪铁观音。
水也绝不一般,是从终南山一眼泉里取来的,水质清活,有一丝甜意,配以好茶,茶香愈发得醇了。
茶客会啜上一口这样的茶水,凝神感觉那一缕若有若无幽幽渺渺的茶息。个中之味,怕是只有自已才可以体会呢。
去过素心茶房的人都说,在这里喝茶,可以洗心。
洗心,该是一种怎样的雅趣呢。如此说来,到素心茶房喝茶,就不单单是喝茶这么简单的事了。三五茶客喝着茶,各自想着心事,或者什么也不想,发发呆,有时会遇见法清法师,闲聊几句,心地愈发沉静清净起来,觉得功名利禄一时都远了。
只是小寨的素心茶房有点小,法清遂在西安高新区建了座更大的茶房,名字还是“素心”。他为此写了一篇《素心铭》:
泉不在山,清者自清。鸟不在林,鸣者自鸣。斯是天道,唯本素心。浑金登堂烁,璞玉入室莹。楚河汉界事,老调莫问今。歌明月,品佳茗。无嗔恼之伤骸,无名利之劳形。商风易聚散,宦海易升沉。佛子曰:朴素真心。
四
别看简简单单的素心二字,实在不易做到。法清法师的做法是潜心修持。他不仅常常以诗言志,还好与笔墨结缘,写得一手颇为脱俗而又有妙趣的好字。
素心铭就刻在几根原木上,字体像极了弘一法师的书法,率性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而白壁上的左笔草书更是随心所欲,狂中不乱,透出一丝沉静。法清左右手都可以挥毫的,自称右手学了别人,而左手完全是自己的,有一股返璞归真的境界。
画作,也是布局简单,却意境深邃。你看,一座山,一团云,一棵枯枝,一个人;要么,就是一轮月,一间茅蓬,一湾水,一叶舟……大块的留白,给你无穷的空间可以想象,当然,也可以什么也不想。
法清只是在空白处随意写几句诗:“人间多风浪心平皆为禅”、“送别何须酒 香茗亦解忧”、“山中除夕无他事 写簇梅花便过年”、“夜间想得千条路 不如晨起卖豆腐”、“一山看比一山高 行到此山无柴烧”……
有的题句简单得只是几个字:“客去亭悠然”……最妙的是将俗句改了,不更一字,只稍稍挪一下位置,“寒窗夜读”就成了“寒窗读夜”——法清说,很多人都知道夜读,读夜,恐怕就没几个了吧。
五
如果以为法清只是个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的和尚,那或许是误读他了。法清心里想的动手做的,其实并不全是喝茶写字画画聊天这样的事情——他只是通过这些形式,希望“中国人学会做中国人”。
对这个论题,法清的阐述很简单:现时,我们往往是扔了自己的,模仿甚至盗用了别人的,仿佛邯郸学步,到头来却难免爬行。他幽幽地问一句:今天的中国人丢了什么?来者却无人可以作答。
这时,法清就会指着素心茶房里的陈设举例子,石础、圆柱、茶几、方椅,这一件是汉代风格,那一件是明清古物,风格各异,放在一起了,却毫不突兀,相得益彰。用老祖宗辈辈传下来的优秀的东西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法清想要达到的目的。他的口号是:让传统变成时尚,流行起来。接下来,法清想办一个国学学校,传承文化。
六
其实,恢复传统、继承传统,在法清看来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他喜欢这样表达:复古不是造古;传统的东西不是沉闷;而是要有时代气息。
或许,这正是他的观念的体现——把茶楼建在一个象征着繁华热闹的市井小寨、一个代表着文明进步的高新区。
法清自己,也是这样的。去喝茶的人有时会在那里见到长袍芒鞋的他,而如果他不在,那一定是拿着手机、驾着汽车,出门去了。
假若感觉这篇原创不错
感谢打赏,欢迎点赞
~~~谢谢鼓励~~~
【原创声明】
这里的文图均为记录者木闻写摄
感谢关注,欢迎转发,授权转载
445595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