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人物大人物 / 念佛不忘爱国 和尚看望老兵

2015-07-23 木闻 小人物大人物

念佛不忘爱国 和尚看望抗战老兵


木闻 / 文图


“敬礼!”


随着一声苍老低沉的秦音,瘦骨嶙峋的右臂缓缓抬了起来,尽管手指弯曲,没能完全并拢,可指向鬓角的那一刻还是透出一股不屈的力量。


91岁的抗战老兵刘学礼立正敬礼,宽严法师和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触动了。




年已耄耋,军礼还是那样有力!刘学礼,男,一九二五年七月出生,黄良街办黄良镇村人。一九四二年入伍,在十六军一〇九师服役,曾参加灵宝等地的抗战↑


宽严法师是长安护国道安寺住持。二〇一五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身为长安区政协委员,宽严一直想为纪念抗战做些什么。他读了不少陕军抗战的书,知晓三秦子弟当年浴血中条的历史故事,听说有不少抗战老兵至今健在,宽严想去看看他们。


这一想法得到长安区政协的支持。七月二十一日上午,长安区政协领导与宽严法师一行来到长安区黄良、引镇、马王等街办的几个村子,看望了六位抗战老兵:九十一岁的刘学礼、九十五岁的冯悦华、八十八岁的袁如斌、九十一岁的董立志、九十六岁的陈世新、九十四岁的何耀华。


这几位老兵都经历了抗战。尽管年已耄耋,但当年的烽火经历都记忆深刻。刘学礼老人至今将部队番号说的一字不差:“陆军十六军一〇九师三二六团三营九连九班,师长董钊”。刘学礼“刚去就是轻机枪手”。宽严法师问,你打死过鬼子么?老人自豪地说,“打死的日本鬼子那可真不少!”




刘学礼参加抗战时还不满十八岁,他家弟兄三人,年纪最小的他当了兵。袁如斌老人参军抗战时也只有十四五岁,他是随父亲一起参加了赵寿山的三十八军。老人至今不忘赵寿山,家中还恭恭敬敬地挂着赵寿山将军的相片。




袁如斌回忆当年,赵将军每天早起带士兵们做操,“他还打太极拳”,经常讲话,在吃饭时都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国家有难。当年,赵寿山曾发给全体官兵每人一双竹筷,上面烙着“每饭莫忘国难,举箸须念民艰”字样,提醒兵士勿忘国耻,奋勇杀敌。


袁如斌做了赵寿山军部直属通信连的一名小兵,在中条山抗战两年半,保障通信。老人说,他所在的大原村当年有数十人参军,“战死的很多……”他与董立志、陈世新这几位中条山抗战老兵一样,也多次遭遇危险,侥幸生还。


冯悦华老人指着左眼说,当年他随部队在安徽、山东等地抗战,某次战斗中,炮弹打来,左眼受伤,从此失明。




宽严法师说,念佛不忘爱国,纪念抗战胜利,也是出家人的责任


宽严法师听着老兵们的讲述,感慨地说,身为出家人,念佛不忘爱国,老兵们当年浴血奋战,为国家、民族做出牺牲,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为每位老兵送上了五百元慰问金及价值五百元的营养品。在长安一所福利院慰问陈世新老人时,宽严法师听说该院还有一位老兵李文彦老人,当即又送出一份慰问金和营养品。宽严法师说,道安寺最近还将自筹资金数万元,赴户县等地慰问数十名抗战老兵。




宽严法师与九十高龄的抗战老兵董立志及老伴合影。董立志老人突然敬了一个军礼!董立志,男,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出生,马王街办马王村人。一九三九年入伍,在赵寿山将军三十八军服役,任警卫,参加中条山战役↑




留下值得纪念的一刻。陕西寻访抗战老兵的志愿者组织,近年来寻访到陕西健在的老兵四百五十多人。这是最后的老兵!


长安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也为每位抗战老兵送去了补助金。该项补助自二〇一四年九月开始执行,每人每月六百元;二〇一五年一月起,每人每月七百元。


陕西寻访抗战老兵的志愿者组织,近年来寻访到陕西健在的老兵四百五十多人。这是最后的老兵!



抗战纪念章沉甸甸的


几位老兵简介


陈世新,男,一九二〇年一月出生,滦镇街办姚家滩人。一九三八年入伍,参加过中条山战役。


何耀华,男,一九二二月出生,王莽街办韦一村人。一九四一年在黄埔军校上学,一九四三年毕业后在韩城九十军六十一师当兵,一九四五年五月参加西闸口战役。



冯悦华,男,一九二一年一月出生,引镇南留村人。一九三九年入伍,在国民党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服役,一九四三年编入新四十一师,在安徽、山东一带参加抗日战争。




刘学礼,男,一九二五年七月出生,黄良街办黄良镇村人。一九四二年入伍,在十六军一〇九师服役,曾参加灵宝等地的抗战。



董立志,男,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出生,马王街办马王村人。一九三九年入伍,在赵寿山将军三十八军服役,任警卫,参加中条山战役。



袁如斌,男,一九二八年一月出生,马王街办大原村人。一九四〇年入伍,在赵寿山将军三十八军服役,任军部直属通信连战士。参加过中条山战役。


宽严法师简介



宽严法师如今是长安护国道安寺、户县鸠摩罗什寺两座佛教祖庭的住持。宽严法师一九八三年出生于西安市,十六岁出家,后于河北柏林寺佛学院、杭州佛学院研究生班深造。二十二岁于当代禅门泰斗佛源老和尚座下接法,二十三岁成为住持。宽严法师近年致力于佛教公益事业,资助寒门学子、举办“千叟宴”,善莫大焉。


假如感觉这个故事还不错

欢迎点赞,感谢打赏原创





【原创声明】

这里的文图均为记录者木闻写摄

感谢关注,欢迎转发,授权转载

4455951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