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总理侄女周秉德“发飙”记

2016-01-08 木闻 小人物大人物


这篇文字写于二〇〇六年八月。当时,“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到达甘肃会宁,我和老记者胡国庆一路跟到延安。老人们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行,参观、纪念,可我还想发现点不同的什么。这一天到了甘肃某县,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发怒”了。就有了这篇文字。


当时,这篇报道刊发在报纸一个角落里,篇幅不长,并不引人注目,但它上网了。次日一早,周秉德就听说了。“北京的一个小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媒体报道你发飙啦,是怎么回事啊。”我对周秉德老人说,就是昨天你看到那个宫殿式建筑时发生的事啊。周秉德笑了,嗯,是有这么回事,那报道得对。




刚一下车,周秉德的脸色就怪怪的。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一边观看,一边缓步走上台阶,然后在殿门外踱步。看样子,她不想进去。


这天中午,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团途经甘肃某县休息,有关方面安排了一次参观活动。地点是当地根据传说故事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


有人上前表示想与周秉德合影。当了解到此人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周恩来总理的这位侄女终于“发怒”了。



只见周秉德把两只手臂交叉抱在胸前,用一种拒绝的语气说:“我不想照像,现在,我照出像来也不是个高兴的脸。”


见对方不解,周秉德继续说,听说这个地方水这么缺,拿钱去多挖几口井不好吗?修这么一个建筑,得花多少钱啊?


说着,她作出要离开这里的举动,道:“这里缺水喝,你打点井,多好的事啊……”


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忙堆起笑脸向周秉德老人解释。


周秉德站住了,听。却还是说了一句:“我反正说话特别直。”


只听工作人员说,因为当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县城连一个公园也没有,所以修建这么一个建筑,其实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内涵。他解释说,每年县上的果品交易会和其他大点的经济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而且后面还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其实就是一个群众活动的公共场所,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周秉德的脸色渐渐缓和了,她指着台阶下的一个大圆盘,问:“那大圆盘是做什么呢?”


工作人员继续笑道,作为一个有5万人口的县城,每天早上会有2000多人到这里来晨练。有人就在那圆盘上打拳做操。


“哦。”周秉德老人点点头,又追问了一句:“这里向群众售门票吗?”


“不售门票的。”


得知了这个建筑的多种用途,这位伟人的后人释然了,抱在胸前的手臂也放了下来,继续给当地工作人员出主意:“那就再多想想办法,联系些影视据制作公司,看能不能把这个地方租赁出去,拍个电视剧呀什么的,收点租金……”


工作人员连连称是。


周秉德笑了,引用了毛主席说过的话表达着歉意:“我是不了解情况——下车伊始,哇里哇啦——给你们胡说八道啦。”


当地工作人员就也笑了,感谢元勋子女的教诲。




【原创声明】

这里的文图均为记录者木闻写摄

感谢关注,欢迎转发,授权转载

4455951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