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乱读书|读薄的书,读厚的人生

随喜 随喜堂 2021-10-13

这里是随喜的第59篇原创文字

欢迎转载,欢迎评论,欢迎打赏




我的表姐是学霸,我小的时候,她一直对我的学业忧心忡忡,有一天她请我吃饭,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洋洋洒洒几万字我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她说的一句话:“读书是有方法的,要学会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


我酷爱读书,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从各种网络小白到经典名著,从言情到文论,从3岁到如今。自诩博闻强记,却没想到过读书还有方法。听姐一席话后,我开始学习读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骨架,从目录里能够看出作者讲事情的逻辑,目录也可以作为自己兴趣点的索引。然后是序与跋,往往包含他人或作者总结的中心思想和内心感悟。


其后的很多年,我都明了目录和序跋的作用,但仍然没有兴趣读它。原因有三,一是我知道目录是有逻辑的,但以我当时的阅历,我看不出来逻辑;二是读他人之感悟,也许会有先入为主之嫌;三是我有宿疾,总觉得不逐字逐句地把一本书读完,就不算是读过了一本书,所以无论什么书,我都是一种读法:精读。


知道却做不到,这毛病折磨了我若干年,直到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尽管我并非完全认同这本书的所有内容,但是却感谢它帮我梳理了读书的很多种方式,以及不同的方式可以应对不同的书籍种类,面对不同的用途。


图片来自豆瓣www.douban.com


《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宗明义,一上来先讲阅读之于人的重要性,但是更重要的不是读书,而是读过之后的“用”。我是唯兴趣论与知识自得论者,所以我的读书通常都是兴趣使然,阅读于我也从来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甚至有时是最有趣的事。我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未免觉得读书要有用之论过于功利。


2005年,我发现了豆瓣(网站www.douban.com),当半个世界的图书铺天盖地扑面而来的时候,臣妾惶恐了。惶恐于人之生而有涯,可读之书却无涯。如何用有限的时间读更多的书,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直指意义——哪些书配得上我浪费生命给它?


然后不经意地,我的心中已然给书分了类:有的书是用来killing time的,有的是用来让自己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有的是用来击节称快拍案惊奇的,有的是用来修补和完善自己的。原来书都是有“用”的。


那么,不同的用途是否需要不同的对待呢?《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把书的种类分成了以下三类:



把阅读的方法分成了以下四种:




对不同类型的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简单来说,不过三个层次:对那些娱乐性的书籍,浅尝辄止,要读得快,看情节看热闹。对于那些实用类的书籍,或者是有所学习的书,可以生吞活剥,了解其主要论点论据即可。对于自己特别关注的领域里的经典著作,不仅要读,可以多读几遍,多多比对,多多琢磨。


另外,《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还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谈如何评价一本书。读完这部分的感受是,我们就不要轻易去评价一本书吧,尤其是差评。


原因很简单,当我们的知识水平与书的水平相仿或高于书的水平时,才有评论的资格。可更多的时候,当我们被一本读不懂,或者枯燥如同嚼蜡一般的巨作折磨得神魂俱损,仅仅说明我们所知还太少啦。



图片来自全景网www.quanjing.com


胡适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他自己总结要做到这个境界需要感知三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书;二是读书有什么功用;三是读书的方法。


我想《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回应第三个问题,解决读书方法的一本实用类的书。


掩卷兴叹。


我想,阅读如同一段旅程,陪伴读者从增加体验到增长知识,从修炼智慧到学习做人,即使我们扔掉那些教你怎么读的窠臼,仍然可以享受阅读的快乐,也许不为什么的快乐,不图功效的纯粹喜欢,才是推动我们捧起一本书的原始动力。


如果是这样,那就别想了,读吧。




臭味相投的原创:


不想当伯乐的物理学家不是好头像,这个帅哥上了百元大钞


人是怎么变成恶魔的?


公正公正吗?




随喜,大名廖瑾

跟女神就差一个字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女神经的世界

欢迎猛戳下面的二维码

我们约会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