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言大义丨怎样才算一个德才兼备的学术人才? ——从“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看

刘思瑶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2022-12-12



//

怎样才算一个德才兼备的学术人才?

——从“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看

//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刘思瑶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团队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该团队宣称,这对双胞胎的基因经过人为修改,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新闻一出,立即引爆社交媒体,因其涉及伦理道德引起巨大争议。上百位科学家公开发表《联署声明》强烈谴责,并称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也许有人觉得改善人类基因,使人类能免疫致命疾病,是一项伟大措施。那么做出如此“首例”尝试的贺建奎,我们能称他为“学术人才”吗?或者说,我们是否应该倡导青年学者向他学习?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基因编辑是一个早已可行却无人敢行的技术“禁区”。《联署声明》称科学上此技术早可以做,但是无数学者考虑到其巨大风险、社会伦理问题而无人敢做。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明团队也呼吁所有人类都有责任考虑这项科技的后果。因为这种对人类基因不可逆转的改造,很可能对整个人类群体带来巨大潜在风险和危害。倘若每位学者都像贺建奎一般将个人学术兴趣置于首位,罔顾整个人类群体未来,肆意出入学术“禁区”,那么人类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其次,遵守学术道德是学者应遵循的治学伦理。根据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第二章“学术道德规范”第十六、十七条:“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的研究活动。如发现该工作存在弊端或危害,应自觉暂缓或调整、甚至终止,并向该研究的主管部门通告”、“在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中,应传授科学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选拔学术带头人和有关科技人才,应将科学道德与学风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可知,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然而,贺建奎却为了博得眼球、获取利益而践踏学术道德,并声称对此感到自豪。若青年学者都学这般作为,那么学术界将会陷入一片倾轧、混乱。



      最后,拥有改变世界能力的学者更应怀有为人类服务的初心。“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及其他众多科学家为了防止纳粹德国制造原子弹威胁人类文明,抢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然而原子弹的研制,在奥本海默看来,与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并增进人类福祉的目的不尽相同;一旦被运用到战争中,其爆炸时产生的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当原子弹在日本投下以后,充满罪恶感的奥本海默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奥本海默坦言:“无论是指责、讽刺或赞扬,都不能使物理学家摆脱本能的内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这种知识本来不应当拿出来使用。”青年学者应该学习奥本海默这种为人类服务的学术初心。



       不论是原子弹还是基因编辑,当它们被学者从“潘多拉魔盒”中释放出来,它们对人类的威胁就可能不再受学者所掌控了。但是,学者对这些科学发明的态度却值得我们深思:奥本海默发明原子弹的初衷是为人类谋福祉,也为自己释放出的“恶魔”而感到懊悔;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明团队呼吁在全球范围内暂停CRISPR技术在人体胚胎中的临床应用;《联署声明》学者名单里的学者们看到了基因编辑的潜在风险,挺身而出予以谴责呼吁,让公众意识到其严重性。他们至少在学术上的大是大非做法妥当。但是,贺建奎不是,他将无数科学家都有能力做却基于伦理道德考量而不敢做出来的尝试予以实践。无疑贺建奎德才不兼备,不是青年学者学习的榜样。

     只有德才兼备的学术人才,才真正值得尊敬。希望青年学者能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在学术研究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放眼未来、高瞻远瞩,不受眼前蝇头小利所蒙蔽,怀有为人类服务的初心,成为德才兼备的学术人才



微言大义

期待你的声音


     

征稿启事


时事热点,你是否有独立见解,并能理性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合理性和影响呢?社会焦点,你是否希望通过自己的视角,发表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评论,传播内心的声音呢?


     

在这里

你可以从“思想与方法”

“悦读经典”

“新科技与新时代”

“时事新闻”

“校园视点”

“学术学人”

“文化娱乐”等方面

鲜活、生动、接地气的题材

发出师大青年的声音

充分展现你作为当代师大研er的独特视角


稿件一旦被录用,将在“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平台推送,并发放“录用证书”和每篇500元奖金;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文章还会被推荐到福建师大官方微信、福建师大校报等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哦!而且,每年我们都会从发表的文章中选择优秀篇目,整理并出版评论文集《微言大义》。


投稿邮箱:fjsdixy@163.com


详见:征稿启事丨“微言大义”一直在等你



推荐阅读

| 就业资讯丨服务基层、待遇丰厚的工作来啦,盘它!

| 国奖丨俞婷:喜欢就认真做吧

| 这件关系到我们生命安全的事,得再强调一遍!

| 福建师范大学 201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温馨提醒

| 微言大义丨“夸夸群”何以风靡高校与网络?

                             

♢End♢

爱你,我们走心。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 何婉婷

校对 / 唐辉、林聪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