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言大义丨林嘉雯:当代大学生万万不可成为“积极废人”

林嘉雯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2022-12-12



~ ~ ~ 关 注 小 研 ▲ 发 现 美 好 师 大 ~ ~ ~


当代大学生万万不可成为“积极废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

林嘉雯


LIFE

前段时间“近九成大学生减肥半途而废”登上微博热搜并且引起大部分年轻人的共鸣。大部分人对于“我再也不吃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减肥状态并不陌生,然而每到实施时这些看似明确的目标却又都变成了一种“口号”。这种“喊口号式”减肥法反映出部分当代大学生一种矛盾的特质:既喜欢给自己立目标,但是又永远做不到。随着这类大学生的不断增加,甚至他们有了一个专属代称:积极废人。“积极”与“废人”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但二者结合却生动的表现出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行动宛如废物的现实状态。理想与现实极度不一致,只能“间歇性努力”而无法获得持续性动力,是“积极废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不仅是“积极废人式”减肥,“积极废人式”学习,“积极废人式”养生等等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用来标榜自我的符号。

“积极废人”何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呢?


首先,未评估自己的实力,易受他人影响,将别人的高目标定为自己的目标,从而失去实现的现实性,是造成“积极废人”的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常常艳羡别人取得的成功,却往往忽视了通往结果的过程,总是给自己立下难以短期实现的目标;又因为自我约束力差,三分钟热度时常出现,导致改变现状比登天还难。Flag(目标)太多,但执行力太差,使得“积极废人”这种分裂的状态成为了一种常态。有期待,有欲求而没有相匹配的执行力,远比无欲无求的佛系青年还要糟糕。因为当这种欲求达不到满足时,我们常常是用一种额外透支的方式去弥补我们所没有完成的东西。所谓“报复性熬夜”,减肥失败的暴饮暴食,就是“积极废人”常常会出现的行为。


其次,“废人”心态受到迎合,自己又缺乏判断力,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是造成“积极废人”的原因之二。“丧”、“佛”系文化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迅速扩散,各种各样的营销号、公众号为了博得眼球,不断地在“贩卖焦虑”,用像“积极废人”这样的自嘲来告诉青年人“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而这种思维恰好迎合了无法摆脱自身废柴本质的青年人的心理,从而使得一句自嘲逐步转变为“积极废人”群体生活准则的建立基础。久而久之“积极废人”也成了一种自然的状态,被歪曲成生活的本质。


最后,当代大学生的执行力的持续性总是被不断的“自我原谅”所打断,是造成“积极废人”的原因之三。“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是“积极废人”常常会为自己开脱的说辞。而在他们眼中的生活艰难,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间歇性享乐后又为一时的懒惰而愧疚,是这种“自我原谅”带来的后果。“积极废人”们乐衷于在不相关的事情上找到成就感,以弥补今日没有完成的目标,达到一种心理平衡。当一次次的“自我开脱”形成一种习惯后,“积极废人式”处理问题方式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积极废人”的状态虽然是一种难以走出舒适圈的表现,但并非无药可救。比如我们可以在“微成就”的满足中逐步走出“积极废人”的阴影。对于要做的事来说,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分解到每天的to do list(待办清单)中极为必要。无论初期的目标有多么简单,重要的是要能从中获得“微成就”,从而使自己不断建立自信心和主动去做某件事的动机。像“积极废人”可以传染一样,“微成就”带来的满足感也是可以互相感染的,从而为“逃离废柴”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氛围,为“积极废人”变成“积极达人”打下基础。“积极达人”是那些既有积极心态,又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必须有“专精”的毅力与努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数年,而不可左顾右盼。




推荐阅读

师大生活 | 带你走进画一样的师大

迎新特辑丨师大生活——入学须知

迎新特辑丨师大生活——交通篇

迎新特辑丨师大生活——食堂篇

迎新特辑丨师大生活——宿舍篇

                             

♢End♢

爱你,我们走心。


编辑 / 赵巧燕

校对 / 李如祥、胡佳君

小研,因你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