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言大义丨何新燕:大学生如何在网络世界中做到文明“发声”?

何新燕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2022-12-12


大学生如何在网络世界中做到文明“发声”?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

何新燕

网络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也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然而近期,“网络暴力”一词席卷微博热搜,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就网络暴力而言,它具有多种形式,其中语言暴力最为常见。语言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中对当事人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语言暴力的发出者也被俗称为“喷子”,他们经常用恶毒的语言中伤他人,用词及其尖酸、刻薄,语言成了他们最为无形而致命的杀人武器。这种在网络中散播暴力言论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而处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大学生,要如何抵制语言暴力,在网络世界中做到文明“发声”呢?



一、学会独立思考,避免趋同心理

大学生涉世未深,自身价值观还未定型,对事物的看法常常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且大多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害怕由于自身看法与周围人不同所带来的孤立感与恐惧感,所以往往趋从于大众的看法。古斯塔夫·勒庞在其作品《乌合之众》中提到: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再加之,网络的隐匿性及虚拟性,导致部分网民责任感荡然无存,躲在屏幕背后敲打键盘,手握一把把“利剑”直击人心。大学生要时刻警惕自身是否在不经意间成为语言“施暴者”群体中的一员。不随波逐流是大学生要做到的,去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寻求真相,这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思维方式。



二、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加强网络道德修养

大学生掌握了获取网络信息的基本能力,更应该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在网络平台上,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都可以通过这一端口针对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真假信息,连“水军”都成为了一种职业。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要具备信息辨别能力,善于明辨是非,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主动学习先进思想。《欧阳修诲学》中提到:“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人的本性会因外界的因素而受到变化,如果不学习则会失去高尚的品德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通过学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合理使用网络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加强道德学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减少网络暴力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不文明举止、不道德行为敢于发声,做到文明“发声”。



三、遵守网络礼仪,做到真诚待人

网络礼仪是互联网使用者在网上对其他人应有的礼仪,网络礼仪是网络生活文明的重要标志,能够助力于构建更加良好的网络生活秩序。大学生遵守网络礼仪要做到:言语有度、真诚待人。微博话题从“别给我发长语音”到“聊天回复嗯被老板批评”都透露着遵守网络礼仪重要性。遵守网络礼仪也意味着尊重他人的想法与意见、对事情没有完全了解时“不站队”,不随意“发声”。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界本应允许不同,莫言在2015年发表诺贝尔获奖感言时提到: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人总有不同,无论是生长环境还是后天修养,谁也不能以自己“崇高”的认同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他人。电影《搜索》的主人公在公交上由于得知自己患癌症心情低落,没给长者让座被记者拍下发布至网络,网友打着“防护士”的口号进行道德绑架,结局则是主人公不堪舆论压力跳楼自杀身亡。网友却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下躲在屏幕背后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攻击。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网络,而是戴着所谓“正义判官”面具,从不思考事情的对错,跟着大流随意敲击键盘发射出一把把“正义之剑”的你我他。



语言暴力不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代表不负责任。健康良好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打造、维护。在网络上文明“发声”也是我们的必修课程,当代大学生应作为高素质言论的发出者、构建文明网络世界的主力军,要真正做到文明“发声”,为“爱”发声。


推荐阅读

一站到底:步步为赢  等你“战”到底

师大生活丨这些御寒小贴士,你get到了吗?

考研加油站丨同学,你有一份考研歌单待查收哦~

师大生活丨研究生一天的日常原来是这样的?

就业资讯丨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仪的岗位!

                             


♢End♢

     爱你,我们走心。


图片 / 网络

排版 / 王一妃

校对 / 林雅情、胡佳君

小研,因你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