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制内月入5000可留大城市,体制外就得1500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体制内入门指南 Author 湾区费曼

明晚8点,聊《职场的逻辑》
预约直播,拓展视野


人民大学前教授储殷表示年轻人想留在大城市体制内5000就够,体制外起码得15000,这靠谱吗?

如果是体制内5000和体制外1.5万相比,储殷说得没错。

以我的经历及我对人生的思考,我的结论都是如此:

在一线城市,体制内5000元优于体制外15000元。

在二线城市,体制内5000元优于体制外15000元。

……

在十八线小县城,体制内5000元优于体制外15000元。

职业选择,最重要的考虑是:自由。

就拿深圳来说,假设体制内5000元月收入(税后),这个收入永远买不到深圳的商品房。但由于在体制内,职工基本上都可以申请到人才房。同时,单位有食堂。在伙食方面,又可以节省不少。实际上,除去基本开销,一个月是可以省下2000元的。

同样,在深圳,体制外1.5万(税后),这个收入也是买不起深圳的房子。如果需要自己租房,如果公司没配有食堂,这两样合计,算租房3000,吃饭2000。除去基本开销,一个月可以结余8000元。

乍一看,好像体制外的收入明显优于体制内。

但还有两个维度没有纳入考量范围。

第一,是稳定性。

大城市的财政收入是非常稳定的,因为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财政抽水机。

事实上,这些年所谓的大城市体制内降薪,并不是房地产没落、土地不好卖的原因。而是实实在在的规范工资收入。实际上,支付编内人员(师医公)占地方收入只是小部分。

这也就是说,财政是有保障的。

如果想呆在体制内,是可以呆到65岁退休,不管你身体状况如何。

但是,体制外就不好说,市场经济波动沉浮,在一家企业能否干到退休,很难说。

此外,就是身体状况了。25岁、35岁、45岁、55岁,不同阶段身体的状态,能适应的工作节奏肯定不一样。排除通胀因素,对于普通人来说,身体状况能否长时间保持1.5万的月收入,这个也是存疑的。

再一个就是不可抗力,像天灾人祸,像疫情,可能一场灾难下来,企业现金流就断了,工作就没了。


第二,是心理状态。

体制内有些岗位,跟996很像,“白加黑”、“5+2”,职工干得像条狗。

不过,除此之外,相当部分的岗位,还是周末双休,有正常的年休假制度。

因为不需要考虑工作业绩,再加上有正常的休假,即使经常加班,只要有休息时间,基本都可以恢复状态。

但是,体制外就不同了。

因为要讲业绩。

如果业绩不好,心理上会有焦虑。即使是周末休息,人的状态也不踏实,因为始终在想着业绩的事情。

所以,从心理状态来看,体制内5000元虽然穷,但心理状态却比较放松,而体制外1.5万,未必能有一个比较放松的心态。

因此,综合稳定性、心理状态两个因素,在自由度方面,体制内5000元明显占优。

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不用为工作稳定担忧,大脑不受业绩占领心智宽带,他就会有很多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人生,其实是很短的。

真正富有的人,是那些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人。

至于婚姻、家庭、孩子、房子、面子,统统都是身外之物。

实际上,5000元月收入,很难找老婆,也无法养孩子,更不可能在大城市供房,出去参加同学聚会也没有面子。

但是,这些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还是自由,那种可以选择的自由。

当你累的时候,你不用逼迫自己去上进。

当你闲的时候,你可以拿着一瓶三块五的可乐,坐在星巴克,透过玻璃墙,看人来人往。

当你孤独的时候,在狭小的房子里,打开一盏柔和的台灯,读你喜欢的书。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储老师的话没错。

◇◇


职场研习社,陪你变专业




安晓辉书友会,等你来







































职场研习社运行8个月啦,更值得你来啦

有难题,来约安晓辉的一对一咨询



业余时间如何投资自己?这4个方向保你增值

喜欢、专业与斜杠,8月29日大咖访谈关键词

任正非的寒冬论给普通人的4点启示,照着做,挺过未来3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