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堂村 | 对家乡自信,就不需要去远方

URM 乡创联盟 2022-07-07

-
中国乡创地图由乡创联盟、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于2018年首次提出,联合清华文创院、博鳌文创院、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人民阅读、央视生活圈栏目、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梁漱溟乡建中心、袁家村、明月村等乡村振兴领域权威机构推出中国首份乡村振兴案例地图,每年11月在博鳌文创周进行发布。中国乡创地图2018年以乡创实践为主题,2019年以县域生态为主题,2020年以数字乡村主题为主题,共计100+优秀乡村案例上榜地图。
关注中国乡创地图栏目,我们将定期为大家分享地图上的优质内容资源。
-


一个地方有旧的文化、旧的人与事,新的事物就进不来了吗,旧的事物就一定要被推翻吗?当快节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在城市的人就没有权利慢下来、停下来了吗?我们憧憬着的那个远方,真的离家乡那么远吗?
 
我们似乎掉入了一个怪圈,惯性地把所有东西都对立起来。看完经堂村的原乡改造案例,可能会让你找到另一种思路——旧的可以带来新的,快与慢可以交替,梦想也可以在故乡实现。
 


走进经堂村

陈先安绘
 

经堂村位于中国重庆荣昌区西北部,一个叫做“河包”的小镇。“河包”之意取自往来商贩口中常说的那句:“赶集就去那个河包着的地方,三面环水风水好得很!”在这里,依旧延续着每月逢一、四、七的赶集文化与风俗。
 
 
走进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镇,所有人都会为它厚重的积淀所惊叹,而它却正在沉默地走向消亡的浅滩,没有人会不为之惋惜。
 
[南宋]报恩寺塔·南宋石塔“建筑标本”

[清]真原堂·西南唯一仅存的双钟楼教堂

[清]舍利斜塔·随时间越来越斜了

红薯粉·中国粉条之乡

肉龙·市级非遗文化

小洪拳·市级非遗文化

竹编·村民的农活伴侣

红高粱酒·上等小高粱 + 传统酿酒技法 = 一口又一口

还有留在这里的那些人,他们的生命力就像这座在时光荏苒中不曾褪色的小镇一样鲜活,几十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生活得满足、有价值。只要对自己的家乡足够自信,青年人就不需要去远方。
 
守护真原堂25年的罗双全
——“我现在快乐得很。”

龚木匠
——“我嘞板凳,一辈子都坐不烂,不信拿去告嘛。”

非遗传承人唐茂书
——“希望小洪拳能传承下去,希望大家幸福而满足。”

返乡青年雷勇
——“我想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

写诗的廖大容
——《美丽的乡村花园》
 
如何将经堂村引向可持续的乡村发展道路?不少人被这个村子的独特魅力吸引而来,带来不同的观点与经验,在这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并将其不遗余力地付诸实践,为经堂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堂村·治愈原乡”
——社区营造

奇村长陈奇的团队刚开始就在经堂村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实地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他们梳理村子优质的自然资源,走访村民,倾听他们的心声。
 
“唤起村民对经堂村之美的感知和认同,和村民一起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温度的乡村社区”是他们从起点就定下的目标。接下来,他们对村子未来发展的顶层架构进行思考和策划,并着手开始改造:

一、景观提升、设计与施工二、对村民进行培训三、持续不断的文化活动四、对外展示与传播

改造后的原乡餐厅·如木设计

海蒂的花园招募当地村民一起进行花园营造

奇村长为村民分析乡建案例中的成功经验

村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文化事件

拍摄制作经堂村的相关视频,网络推广
 

“追求民俗的自然本真”
——文创品牌设计

“真实”是经堂村带给良相设计团队最大的感受,于是他们将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直接截取村中的景象和元素:关于飞禽走兽、农作器具,关于乡野农夫、贩夫走卒。用厚重的色彩和毛边的手法进行绘制,追求民俗的自然本真。
 



为了帮龚木匠卖凳子,几何文创孵化所和川美的研究生小伙伴们结队前往龚叔家搬板凳,并开始自主创作[农夫集市],搜集村民家可以贩卖的产物,用美术赋能乡村,为村民手绘产品海报。



“各方力量在协作中增加信任”
——村支两委的关键作用

村支两委是最了解村子和村民的一群人,他们在村落发展中将起到引领村民、组织村民等关键作用。例如经堂村村支两委积极组织如中秋晚会等各种村民活动,在乡村复兴论坛·荣昌峰会等大型活动中,村支两委也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只有村民与村支两委积极带头,村子的精神面貌才能团结向上,村子才能慢慢苏醒,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村子未来的发展,实现村子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村支两委这根纽带,凝聚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政府,村民与社会力量,使得其相互之间通过协作不断增加信任。
 
经堂村党总支书记吴吉桂(左一)主持中秋晚会
 
经堂村村主任杨品先(右一)在组织村民排练节目


乡村振兴最本源的力量是什么?

经堂村拥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乡土文化的原始积累、原真的生活方式、浓郁的风土人情。乡土文化是中国最大多数人创造的,它依赖于土地,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是没有趋同性的地域文化。基于这样优渥的土壤,对经堂村的改造其实不需要太大的动作。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这样的改造就更需要对细节的关怀,以及对本源的把握与利用。
 
#留住本真#
 
经堂村在慢慢成长,未来将会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他们将成为经堂村的新村民、新业态、新力量。会有人有这样的担心:新的来了,旧的怎么办?
 
原乡改造与大修大建是绝缘的。人们为什么会来到经堂村,乃至同类型的其它村子?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那些“新”的东西。
 
 
他们来这里想要的是旧的物与人中的那些最本真的东西:农耕生活教会我们的等待,开心就笑、痛苦就喊出来的自由,做板凳找龚木匠、补衣服寻余师傅的人情……自然生长的乡土情,是城市生活里没有的东西。
 
 
“旧”带来“新”,“新”推动发展,“旧”提供源动力。
 
#村民主体#
 
要重视村民的合理诉求,切实解决问题;一切活动都要发动村民共同参与进来,家家走访,告知内容,郑重邀请,强调他们的主人翁位置;以系列活动链接村民与各方深度参与进来,以此促进多方的融合与良性循环。
 
有人在,有人来,原乡才能延续。
 
 
要激活村民建设家乡的内在动力,并且链接更多的人和更开阔的世界,让城市中奔波的人可以来此喘息,让漂泊在外的人回到家乡。人就是最根本的动力。
 
 
把握住乡村振兴的本源,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源动力。如果每一个正在实践或是将要投入乡建事业的人都能不忘这条原则,便可以在乡村实现新旧融合,让人们可以在快与慢之间选择舒适的节奏,梦想不再只属于远方,也可以在家乡实现。
 

撰文/卢凤玥
海报/Phoebe
图片/奇村长、良相设计、禾木有方、几何文创、行川山下
版式/卢凤玥
图片版权归原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

-END-



点击关注乡创联盟,为乡村实践者赋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