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太子党,取得的成就领先世界,却被我们遗忘了

2016-08-20 波叔 bookface

都说富二代、官二代,今天波叔给你们一个加强版的富二代、官二代。


人家出身好,但不是只会泡嫩模、开超跑、打电玩。人家孝敬父母,搞科学,做研究,还做到了世界最牛逼。


他叫朱载堉。



他是什么身份?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正儿八经的太祖之后,龙子龙孙。


他爹朱厚烷是郑王,在河南地界做着一方藩王。


朱载堉就做着小王爷,过着逍遥日子。


但明朝的藩王,政治上没地位,被皇帝管得很严,哪儿都不能去,只能乖乖呆在封地。想想也是,你身上流着皇族的血,理论上是有当皇帝的可能性的,皇帝不防你防谁?


所以就圈养起来。养尊处优,但国家大事不许操心。


俗语道,伴君如伴虎,朱载堉十五岁时家道中落,因为他耿直的爹朱厚烷劝诫当朝皇帝嘉靖不要迷信道教。后果就是被剥了爵位,软禁了起来。


小王爷好样的,老爹受难,儿子不能陪在身边(法律规定不能离开封地啊),但也不愿继续享受生活。


豪华的王府不住了,在王府外面砌了一间简陋的土屋,晚上睡草席。


睡多久?老爹关多久就睡多久。足足十九年。


家庭不幸,生活艰苦,心情郁闷。朱载堉的学术研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


说了半天,他到底是研究啥的?


当然是高级玩意——两大高冷知识:音乐和数学。


以前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音乐和数学都在其中。所以有这高雅爱好,非富即贵。


那他最后研究出了什么呢?


十二平均律!


这可是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波叔不是学音乐的,勉为其难地普及一下音律知识,说得不准的地方,你们就指出来。


上小学时音乐课没逃课的话,最起码应该知道“哆”和高音“哆”之间差了八度吧?我们的耳朵很奇怪,每两个八度之间的振动频率得相差两倍,听上去才是“距离相等”的。也就是说,高音“哆”的频率比“哆”高两倍,再高一个八度的“哆”得再乘2……


十二平均律就是把八度音程按照振动频率平均分出12个半音来。


我们习惯的do、re、mi、fa、so、la、si,只在八度之间定了7个音,还不是平均分配;十二平均律则是在八度之间平均分配,而且多出了好几个音,更加丰富。


1个八度按频率12等分,还要相邻的音频率之比相同,啥意思呢?简单讲,就是2开12次方,四百年前的朱载堉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明朝没有计算机,可我们中国人有什么?


对,我们有算盘。


朱载堉设计了一个超级算盘。


凡学开方,须造大算盘,长九九八十一位,共五百六十七子,方可算也。


你们年纪小的,见过算盘实物的不多吧?一般的算盘,也就只有9到15档,朱载堉的算盘竟然有81档。


有了算盘,还要在上面贴一张小纸条,标注好位数,以免看错。再拟定运算口诀。然后开动。


从创建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到将这理论进行内容和文字的修订,全部呈现出来,朱载堉花了十五年。


想一想,那时候没有12345这些阿拉伯数字可用,每一个数字都是用汉字来表述,计算时也是用汉字来倒腾,这有多繁琐。


比如2的平方根,我们只需要知道近似于1.414就行了,但要继续往下算2的12次方根的话,这么含糊可是要谬以千里的。


朱载堉就把这个数字精确到了25位,也就是1.414213562373095048801689。这么一长串数字,波叔在键盘上敲打出来都累,要用汉字表达怎么写?


朱载堉是这样记的:一尺四寸一分四厘二毫一丝三忽五微六纤二三七三零九五零四八八零一六八九。


看哭了没有?


然后,他再拿这行字去进行下一步的运算。这种有25位数的数字,朱载堉的书里有上千个。


就这样,他算出了2的12次方根:1.059463……


不对,应该用他的方法来写,那就是:十寸零五分九厘四毫六丝三忽零九纤四三五九二九五二六四五六一八二五……


这个数字可是一把金钥匙。


欧洲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的是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 1548-1620),朱载堉比他早了至少二十年,而且专家都认为,西蒙·斯蒂文非常可能接触过朱载堉的理论。


李约瑟就说:


如果斯蒂文的推算果真没有受到中国等比率工作的影响,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等比率将是斯蒂文第二个先于中国的非常发明。斯蒂文的第一个先于中国的著名发明是帆车。


那这套理论提出究竟有什么用呢?十二平均律主要是位为乐器和乐队的定音而建立了乐音系统和乐理系统。


在欧洲,西蒙·斯蒂文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在欧洲它得到发扬光大,很多著名音乐家在此乐理系统下进行创作,成就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家。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听,仍然为他们笔下旋律的完美而赞叹。



巴赫

而在中国呢?


1606年,朱载堉把自己的学说印成五部《乐律全书》,献给当时的万历皇帝。万历把《乐律全书》扔进宫中,置之脑后。其制订乐律的实际作用也没发挥。


因为乐律和天文、历法一样,在古代是牵涉国体的大事,轻易不能更改。朱载堉虽然是朱姓宗室,也是一样。


那么大一部书,就像打了个水漂。到了一百多年后的清朝乾隆年间,十二平均律还遭到皇家乐官的围剿。


数既不合图书,而说又不见经传……载堉概舍先儒而不信之,任其私智,创为新法……


为朱载堉说话、理解他的学说的,明清两代,也只有清代音律学家江永一人而已。他在七十七岁那年读到朱载堉的书,大吃一惊,从床上跳起来,佩服得五体投地,第二年还写了一本书来宣传。


只有这一个人而已。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皇三代,他做过个人奋斗,却敌不过历史进程。


朱载堉的出现更像是历史的偶然。


他来了,他看见,他走了。

波叔说: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只讲牛逼人的故事


   <更多阅读>


如果穿越回古代,你要做什么?我想成为他,写点东西然后马上自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