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催婚,不催生,这才是当妈该过的日子

2016-11-04 波叔 bookface

现在会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连电影都拍得那么难看。

波叔以亲身经验告诉你,会讲故事的人是很受欢迎的。

今天这位老奶奶,就是一位故事讲得特带劲的人!

姜淑梅,今年79岁,60岁前还是个文盲,75岁开始写书,现在人家都有专属粉丝团了,叫“姜丝”。(波叔好羡慕)

60岁识字、75岁写书,要说大器晚成的人,波叔之前也介绍过,但这位老太太实在是有趣。

姜奶奶是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1937年生人。长不到半岁时,日本鬼子就打进了家门。

战乱的年代,能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姜奶奶不仅活下来了,还在哥哥办的小学里混过一段日子。她娘对她哥哥说:

让她到学校玩吧,别掉坑里就行。

当时姜奶奶只有五六岁,夹杂在一群十几岁的男孩中间,没人待见她一小女孩。她也不算正式学生,就是边玩边听,识得一些字,但不会写。

后来战火越来越烈,刚刚燃起的学习小火苗就这样灭了。

之后就和别的农村妇女一样,熬过战乱,务农,嫁人,生子,生了六个孩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转眼到了1960年,闹饥荒,姜奶奶当了盲流,和家人一路向北,跨越四个省,从山东跑到黑龙江,这才安定下来。

“盲流”是一个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名词,很多80后、90后可能不懂。盲流,就是“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

为什么要流入城市?

因为农村太穷啊。中国农村人多地少,一闹饥荒,地里长出的庄稼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就只能去城市碰运气。

可中国不是有户口吗,你离开户口所在地,从农村搬到城市,不管有什么理由,你就是盲目流动,你就是盲流。


盲流进入城市后难以找到长期正式工作,生活无可靠来源,但至少不被饿死。

进城后没几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一熬又是10年。

她的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是在动乱和贫穷中度过的。乱世中的平民,如蝼蚁般卑微渺小,却也坚韧不屈。

因为自己没读过书,姜奶奶一生最羡慕的就是读书人,对子女的教育当然不能含糊。

其中一个女儿名叫张爱玲,与民国大才女同名,也是个才女。爱玲自小酷爱写作,后来成了一名老师和作家,取了个笔名叫艾苓。

若不是因为一个意外事故,姜奶奶的生活可能就跟一般的老太太没有两样:买菜做饭,养花溜鸟,跟老伴唠嗑,看孙子。

人越老,思乡情越切。姜奶奶始终念念不忘山东老家。

于是1996年9月下旬,她和老伴打算回老家看看,买了车票,坐上长途汽车。车开到秦皇岛,车祸发生了。

姜奶奶没什么大碍,可相伴42年的老伴当场身亡。她就在老伴身边,目睹老伴逝去。

你能想象她的悲伤和绝望吗?

但她把所有的悲伤都留给了自己。还反过来安慰正在学习的女儿艾苓说:

像看书一样,把这一页翻过去吧。翻过去就不要再翻过来,没用。安心学习,记住了吗?

话虽这样说,但伤痛不是说没就没的。

晚上睡不着,安眠药越吃越多,把家人都吓坏了。为了给母亲找点事做,艾苓提出教母亲识字写作。

姜奶奶从来没想过。她诚惶诚恐地问女儿:

俺中吗?岁数太大了吧?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她跟女儿一起去上课听讲,把身边的人和事物当作教材。

俺自己编快板,俺说女儿写。自己编的快板自己知道它们的读音,俺就一个字一个字,念了一遍又一遍,就念熟了。

这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创作啊。

快板都会编,看书更是小菜一碟。

几个月下来,她就可以读一些童话故事了。后来,她连莫言的小说都能读。

在女儿的支持和鼓励下,她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活出了精彩的自己。她看书、唱歌,还学会了电子琴,简直要开挂。

一生经历了大半个中国现代史,目睹过残酷的八年抗战和国共内战,经历了土地改革、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

那么丰富的阅历,各种见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姜奶奶张口就来。

自小听妈妈的故事长大的艾苓开始鼓励她写作:

你咋给我讲的,你咋写出来就行。不会写的字,我可以教你。你这一肚子故事,不写出来太可惜了。

一开始姜奶奶还拒绝:

俺能对付着看书,就谢天谢地了。好多有文化的人都不会写作,俺哪能学会?

后来拗不过女儿,开始用纸和笔写。一开始字写得像锯齿,又慢,还歪歪扭扭。十多天过后,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竟能写出那么多字。

那一年,姜奶奶75岁。

女儿的引导和鼓励,让她信心大增。

她就这样将自己一生一世的经历,一字一字地写到了纸上。

波叔找了两段写她和儿子在饥荒中差点饿死的,让你们感受一下:

家里只有一堆胡萝卜,是俺领着两个小叔子溜地溜回来的。胡萝卜本来是甜的,可连吃四十天,胡萝卜往舌头上一放,就像黄连那样苦,俺吃不下去,儿子也不吃。

俺看不见自己,看得见儿子,他小脸焦黄。连着两顿啥也没吃,儿子耷拉着头,嘴唇又干又白,他已经连着十多天不抬头,两天不睁眼。

眼看着儿子要饿死,俺想放声大哭,又把自己劝住了。哭顶啥用,得给儿子找点儿吃的。左看右看,就看见桌子上有点儿干榆树皮,还有一个枕头里填的是谷瘪子,已经十多年了。俺赶紧把榆树皮剪碎,和谷瘪子一起磨成面,做了六个饼子。

在她的笔下,那些尘封的往事一点一点被忆起,并且鲜活起来。

这是一部中国平民史

在历史书上,我们通常学到的是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历程,台上的主角都是帝王将相。但在姜奶奶的文字里,你会看到一幅幅活生生的平民生活景象,有小确幸,也有大苦难。

这些是你在教科书上永远看不到的。

用功总会有回报,不管你是十七岁还是七十岁。

2013年10月,姜奶奶的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出版面世,大获好评。

这个平凡的老太太,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火了,成为人们心中神奇的奶奶。

然而对于姜奶奶来说,她享受的只不过是回忆往事、写下记忆、分享故事的过程。

俺天天可高兴了,现在俺感觉自己是全绥化最幸福的老太太了。

而在女儿的心里,母亲也是最让她娇傲的学生。

姜奶奶的书里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更没有华丽的词藻,仿佛只是将一件件往事娓娓道来。

她写的故事本身不见得很感人,但你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一个洗尽铅华、热爱生活的老人的真挚。

到现在,姜奶奶已经出版了第四本书。

一个农村老太太,熬过苦难的岁月,在步入晚年时,一不催婚二不催生,反而给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扇能看到无数风景的窗口,把生活过得比年轻人还精彩。

这块老姜果然够辣。

希望波叔成为波爷的时候,也是一个思想独立、热爱生活的酷老头。

对了,波叔加点料。读姜奶奶的书,配上一首老歌,更有感觉:“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想找姜奶奶的《乱时候,穷时候》?请戳阅读原文,波叔体贴,帮你们找好了购买链接。

波叔说:用心感受当下的生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藏。
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发出重重的叹息

我的女儿,一定要读这本书

你不曾经历精神分裂,又怎知他们内心的痛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