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器界的流氓,了解一下?

波叔 bookface 2018-09-03

最近刷了一部旧电影——《百鸟朝凤》,本来只是好奇,制片人方励为它惊天一跪的,到底是啥样的片子。

看完后,是感动和无奈。

电影情节建议大家自己去看,波叔今天想讲的,是影片的主角——唢呐

听说乐界有一种说法:唢呐就是一流氓!

大多数人都认为,唢呐跟笛、箫、笙、琵琶一样,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但事实上,唢呐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它是由古波斯传入中国的。

当然,唢呐起源古波斯的说法,也有一翻波折。

本来这种说法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早已成为中国音乐学界的共识,直到1984年,新疆艺术研究者周菁葆发表了论文《唢呐考》,他根据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一幅壁画,认定唢呐最早产生于新疆,之后由突厥族传至阿拉伯、印度,又向西传至北非和欧洲。

那幅壁画就是《天宫伎乐图》,画中有一个唢呐的形像。

《天宫伎乐图》

既然有图有真相,很多人一时都懵了,不知信谁,所以关于克孜尔石窟的“唢呐”成了一桩持续十几年的学术公案。

1999年12月,龟兹石窟研究所的霍旭初先生在《新疆艺术》上发表《克孜尔“唢呐”的真相》一文,才算揭开了这桩“公案”的来龙去脉。

原来,问题并不在于周菁葆的研究方法,而在于那幅壁画。

我们看到的《天宫伎乐图》,并非原状。霍旭初先生对壁画的颜料和线条进行研究,发现它是被人为修改过的,而且改画的人还是搞美术的现代人。

说到这事,菠菜们可以回想一下波叔之前写的张大千。虽然张大千没去克孜尔石窟,但有其他的美术工作者去过啊,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唢呐新疆起源说便不攻自破。

反正唢呐在我国经过演化和改进,已经完美地融入本土文化,它起源于哪里,不那么重要了。

倒是有一点,大家都说它“俗”或“土”,波叔表示不服。

流传于民间,所以俗

就起源来讲,唢呐可是个“洋玩意儿”,而且人家当过宫廷乐器,好歹也是能登大雅之堂的。

清朝的时候,唢呐有个别名叫“苏尔奈”,曾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

其实高不高雅有时要看形象,配上西装革履,走进音乐大厅,唢呐也能帅得不要不要的。

更何况,作为一种很接地气的民间乐器,“俗”其实也是一种赞美。

在农村掺和红白喜事,所以土到掉渣

唢呐最初基于什么原因被用在农村红白喜事当中,已经很难考究了,但人家就是很适合出现在这些场合啊。

首先,它够大声。

婚姻嫁娶这种大喜事,当然是要召告天下,让更多人沾沾喜气,还显示农村人的热情纯朴。

而在白事上吹奏,表达的是对亲人离世的深切悲痛,用这种方式送别逝者,叫风光上路,没毛病。

其次,它便宜,携带方便。

接亲的时候穿街走巷,可以边走边吹,多喜庆风光。

送葬的时候,唢呐声伴着痛哭声回荡在野外,那是情感最好的宣泄方式。

唢呐不适合在城市中出现,波叔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城市人喜欢各自为营。

大家住得那么近,却又那么陌生,唢呐一响便能召告天下的功能,在城市人耳里其实是一种躁音。

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觉得它俗

其实,乐器只是一种工具,本身没有俗或不俗之分。

硬要说它俗,要不是演奏者水平不够,要不是就是你的偏见在做怪。

《百鸟朝凤》中讲到,在红事与白事场合中,所奏的唢呐曲子是不同的。高水平的演奏者,能在不同的风格中自由切换,毫不违合。

就唢呐这种到处都可以插一脚的特性,你当然可以说它流氓。

专业的曲子且不说,来听听众所周知的:

音乐一响你就知道这是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主旅律由唢呐吹奏。

以前你可能没注意到,这个霸气的声音,就是唢呐声。

现在想象一下,还有什么乐器能吹出这种雄浑壮阔的气势?

功夫不到,它只是件乐器,功夫到了,它就是艺术。

既然说唢呐是流氓,那么让大家看看,什么叫“唢呐一响,一统江湖”的流氓气息,请务必看到最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24ft97t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更多故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