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哎,你的英语还不如一个清朝人

波叔 bookface 2018-09-03

上午,波叔家的猫丢来一段视频,说最近可火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53nq2j8v&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位身穿晚清服饰的女子,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波叔,猜她是谁。

真是小瞧了波叔,这不是德龄嘛。

资料上说,这段视频是在1930年拍摄的,当年德龄44岁。

网上有人叫她德龄“公主”(Princess Der Ling),还说是慈禧的御用翻译、“女官”啥的......小菠菜可千万别跟风瞎嚷嚷。

这位德龄女士,本名叫裕德龄(1886~1944),其父亲叫裕庚,本是汉人,后来入满族汉军正白旗,成为大清国的外交官,出使过日本和巴黎。

德龄公主是她自己起的笔名,不要一看见“公主”,就以为是紫禁城里的皇家人。其实就是一个官二代千金。

在1903年前,德龄和妹妹容龄跟着在巴黎当外交官的爹,一待就是四年。

作为一个长年出使国外的大官,当爹的自然是思想先进,推崇改革,他顶着压力,让孩子们都接受西方教育,学习法语和英语,还师从现代舞蹈大师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舞蹈。

1903年裕庚任满,举家回国。

慈禧一听这家人从法国回来,就赶紧下令召见裕家女眷,包括裕夫人和德龄容龄两姐妹,并表示不介意她们穿西服来拜见。

在很多小菠菜眼里,慈禧可能就是个“祸国殃民老妖婆”的形象,但抛开国事,她其实也是个爱好新鲜玩意儿的老太太。总是喜欢听听外面的世界,有啥好玩的。

这不见完之后,没过瘾,慈禧干脆就叫姐妹俩到宫里来和她作个伴。

左起瑾妃、德龄、慈禧太后、裕容龄、容龄母、隆裕皇后

就这样,德龄成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女伴。既没有啥选拔考试、也没正经工作内容,平日里就是陪太后吃喝玩乐,讲她在国外的见闻。外宾来见时,德龄就当一下翻译。

宫里这一待就是两年,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消遣玩乐,实在没啥好说的。

可对德龄这个“半个外国人”来说,大清王室的生活,那可是相当神秘的,就像现在全世界都关注英国王室。

从左至右:裕庚夫人,德龄,慈禧,容龄 

三个女人就一台戏了,更何况后宫那么多女人。每天都有新鲜事,处处都有好戏看的样子。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机会,必须得想办法记下来。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德龄回忆录《清宫二年记》。

注意,这本书的原文是用英文写的,很明显,这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外国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不得不说,在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点上,德龄是有功的。

除了《清宫二年记》,她还用英文写了《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书。

当时的外国人,确实通过她的文字,了解到不少清宫生活状态和中华文化。

但是,波叔想强调:

德龄的书,不能全当史料来参考。

她的原版书中,作者属名是Princess Der Ling(德龄公主),一般人很容易把她当成皇帝或是某个亲王的女儿,以为书里讲得就是她亲身经历的一样。

事实上,除了《清宫二年记》可以当回忆录来读以外,其他基本都只能当小说,不能作为史实资料的。

有些小菠菜历史本来学得就不好,哪天若是读了还真信了,拿出去吹牛,就要闹大笑话了。

比如《瀛台泣血记》,时间背景是从光绪出生到光绪26年,讲述王府生活、宫廷生活,还涉及到一些国家大事。

但小菠菜知道光绪26年是公元几年?

公元1900年,那时候德龄还在巴黎学跳舞,她是1903年才进的宫。很明显,书中所写并不是她的亲身经历。

波叔,我们读的历史不是有很多也是后人写的吗?他们也没亲身经历过呀。对,书写历史本身没什么毛病,问题就在于,写历史,要事实确凿,并经过多方考证。德龄的内容,有些是她听来的误传,有些是她对事情本身不了解,硬要自己去设想,甚至凭空创造。

她叙述帝后生活细节,如光绪帝、皇后并坐在太和殿受贺;光绪帝被幽禁在瀛台,每晚私自进宫和珍妃相会等,也都是无中生有。

——朱家溍《德龄、容龄所著书中的史实错误》

而且在《作者原序》中,她写道:

我因为曾经留在清宫之内给太后当过几年侍从女官……

看出问题在哪儿吗?

理论上来讲,序言不会写虚构的内容,但她称自己是“女官”,有点心机哦。

既然是女官,那么品级多高?属哪个部门?工作内容是啥?这些信息,史学家们都找不到记载。

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有一本《说故宫》,里面对德龄书中的史实作了很详细的鉴别。

比如《御香缥缈录》一书,以第一人称写成,时间上倒对得上她入宫的时间(大家就更容易以为是她的亲身经历了)。但据朱家溍考究,整本书自第一章至第二十二章,全书2/3的内容,都是虚构。

就连《清宫二年记》,认真挑起来,也有不少事实性错误。

但如果抛开史实错误,单纯以小说来看的话,那德龄女士的文笔算是不错的。

故事脉络清晰,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还挺有趣。

这本由一位新式的满族现代妇女所著的书出版了。它给予了我们有关满族宫廷以及满族上层社会的第一手资料,读来十分有趣也很有意义。

毕竟长年生活在国外,宫中的事情,仅凭她在慈禧身边待的两年时间,知道的肯定有限。

1905年,因为家中父亲病重,德龄离开了慈禧,回到上海家中,随后嫁给了美国驻沪副领事迪厄斯·怀特。

1944年11月,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终年58岁。

话说早在200多年前,清朝就有很多人开始自学英语了。当时怎么学呢?

嘿嘿,其实这个方法很多小菠菜都用过——汉字标注英文读音!

比如〝减一半就系了〞翻译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

汉字标注音标为,〝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

别笑!

根据史料记载,这种学习方法并不稀奇。

一位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博士曾介绍过,当时英语教科书分为三个阶段:

1807年到1840年是萌芽阶段,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为满足中外贸易需求,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学习教材,都是用汉语为英语注音,方便中国人学习。

1840年到1895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英语教学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西式学堂,在一本美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中,开始用音标为英文字母标注读音。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开始引入原版英语教科书。康熙年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朝开始注重精通俄语和拉丁语人才,雍正年间《华夷译语》又重出江湖,这本中国近代早期的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外文词条都系以汉文注音。

瞅瞅,人家清朝的时候,无论为了经商、文化交流还是其他目的,都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哪怕用最笨的方法,也学得比你强。

多一门外语,多一个世界。

你,还在等啥?

今日心情 清醒

不读书,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蠢。


<更多故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