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萌,真的了不起
很多小菠菜都养过宠物吧。通常,人们认为养宠物的人很有爱心,主子犯了错,就算自己气炸也舍不得揍它。
养猫多年的波叔凭经验告诉你,舍不得揍猫,不是因为爱心,而是因为它喵的一睁眼睛,一歪脑袋,就能把人萌得浑身瘫软。
人类就是这德性,对萌物毫无抵抗力。
每个人都会觉得某些特定的东西很萌,总有些东西,仅凭外表、动作或叫声,就能让人心里又暖又软。
萌物从何而来?
世上本没有萌物,不过是为了骗吃骗喝。
1950年,奥地利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创始人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人类关于萌的看法有生物和进化的基础。说白了,能感觉到某些东西很萌的人,大多有进化优势。
劳伦兹认为,某些特定的属性,比如婴儿的脸,通常让人感觉很萌,然后会激起成年人的培育天性。这样,它就促使了父母参与孩子的培养过程,让孩子尽可能健康成长直至成年。(成年就不萌了,可以赶出家门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能够感觉到婴儿很萌的人,比起那些没有感觉的人,就有了一种进化优势。
简单地说,萌能让孩子活下去。岁月慢慢地演化,基因会将这种天性加密,并优化这种相关行为。
进化让我们的大脑将小孩子身上某些特点视为很萌,从而激发我们的天性:培育和爱护孩子。
这种天性被优化表现为看到小孩就想要抱起来,想捏捏它的小肥脸,不由自主想要喂孩子,给他们温暖。
更要命的是,他犯了错你也不太能狠下心来责罚。
全人类都有萌感,但是标准不同。
一个长得白白胖胖,精致乖巧的小萝莉,有人觉得简直萌到无法无天了,但是有人对此无动于衷。
不是因为这些人冷酷无情,而是在人家心里,萌的标准不是这样的。他有可能会觉得一条蛇很萌,一只乌龟很萌,一只猫或一只狗很萌,但就是不觉得小萝莉很萌。
我们对萌的认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身体形状和比例。
就人类而言,以下几个特征容易萌到人:
1.较高的头身比。婴儿的头身比大约是1比4,成年人是1比8。婴儿又大又圆的脑袋容易让人觉得很萌。
2.眼睛和耳朵长在颅骨下方,显得额头大。婴儿的眼睛占整张脸的比例比成人大,人们一般认为眼睛大的事物更萌。
3.一个小巧柔软还未完全发育完的鼻子。
4.粉嘟嘟的小嘴巴,我们潜意识认为大嘴会带来威胁或者危险。
5.圆润柔软的身体。四肢不应太长,腿短而丰满,手指又短又胖,最好是走路摇摇摆摆。
对动物而言,毛发是很多人判断萌与不萌的一个重要标准。当然,不是绝对。
喵星人和汪星人身上的毛发,让其身形看起来更加圆润,摸起来柔软顺滑且温暖,所以让人感觉很萌,很治愈。
然而,如果给它们剃掉毛,效果参考无毛猫,那就不是人人都吃得消的。
还有更多因素影响着我们对萌的认知,总而言之,我们会被萌到,是因为它带有人类婴儿的某些特征。
这一切,不仅是让人想去触摸,还营造出一种无助感,让人生出一种保护欲。
萌物似乎对大脑有很大影响,它并不限于视觉上的刺激,还会产生其它感官刺激。
声音和气味能够强化萌感,多种刺激加在一起,萌物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注意,使大脑迷乱,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更有同情心。
这,就是你舍不得责罚淘气主子的原因。
萌,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其意义也很重大。
人类的婴儿比其它物种的婴儿更娇弱,更依赖成年人。萌的作用,就是确保婴儿永远在我们的优先选择之中。
萌物触发了大脑中与感动和愉悦有关的回路,让我们更感性。这也是为什么云养猫人士在网上看萌猫的照片,也会有放松和治愈感。
萌物在改变行为方面的作用更加强大。
研究表明,比起成年人的脸,人们更喜欢看可爱的婴儿脸;人们更容易收养可爱的婴儿或者给可爱的婴儿送礼物;人们很乐意付出努力,只为了看到可爱的婴儿。
甚至有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在240个钱包里夹放不同的卡片或照片,包括婴儿微笑的照片,然后故意弄丢,结果一周后42%被返还,夹有婴儿微笑照片的钱包返还率最高,占返还总数的35%。
是不是很神奇?所以,如果怕弄丢钱包,大家可以试一试这招。
更神奇的是,萌物改变行为的作用不是即时的,还会触发大脑的长期作用。
我们看到萌物时,大脑灰质就会激活眼窝前额皮质(与感动和愉悦处理有关),这一激活,会促使其它脑回路开始进行二级处理。
这种行为模式与看护、建立亲密关系有关。说人话,就是看见萌物会使人产生一种为人父母感觉。
所以,你心甘情愿为主子当爹当妈铲粑粑,即使知道它骗吃骗喝也无怨无悔。
<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