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精粹 ‖ 谭静:扶志扶智促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助脱贫攻坚 ——对湖南省部分地区脱贫攻坚调查研究的思考

谭 静 财政科学 2021-09-10

扶志扶智促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助脱贫攻坚

——对湖南省部分地区脱贫攻坚调查研究的思考



内容提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本文着眼湖南省部分地区精准脱贫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部署为指导,提出精准扶贫既是一个改革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应当总结好经验、认清楚问题、找准确症结、着眼脱贫发展,抓住教育脱贫这一治本之策,以坚定的信念、明确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创新的方式举全社会之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和转变思想观念、确保精准识贫而“扶真贫”、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结构和创新支出方式、整合精准扶贫基础数据信息而建设统一的扶贫信息数据库、注重发挥优秀扶贫干部和脱贫户的典型引导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扶志扶智 职业教育


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4年多来,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坚定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部署,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务实引领,实事求是不断创新,职教发展助脱贫攻坚,如期脱贫压力不大。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如期脱贫压力不大

自2013年“精准扶贫”在十八洞村正式提出后,不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央财政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对湖南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重点倾斜,中央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历年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部还长期派驻工作组定点帮扶平江县脱贫摘帽;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中央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责任担当,分类精准施策,全面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浏阳市精心制定了《精准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周密制定了《浏阳市精准扶贫攻坚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芷江市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2017年上半年顺利通过了全国政协“监督性”检查调研和国家发改委异地扶贫搬迁专项稽查。到2016年底,全省未脱贫人口减少到356万人,10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有14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由356万减少到216万,2500个以上贫困村可实现脱贫出列、12个贫困县可实现脱贫摘帽。从问卷调研的96个村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都对2020年之前如期脱贫充满信心。从脱贫出列的时间情况看,96个村子目前填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计28340人,50%的被调研村将在2017年和2018年完成脱贫出列。

(二)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实事求是创新模式

湖南省各级地方政府认真学习并领会中央精准扶贫精神,对中央制定的各项扶贫政策基本上能够做到及时学习、认真领会。从调研情况看,100%的被调研村都表示能够及时传达中央及上级部门制定的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既要上连中央精神的天线,也要精准下接地方脱贫发展的实际而不断创新,不宜简单复制,搞“一刀切”。湖南省各地政府以中央精神为指引,结合本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及贫困现状,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精准扶贫模式。芷江县创新委托帮扶、联建认购等模式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贫困人口、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花垣县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念好“矿、园、游”三字经,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做好“园、社、企、水、路”五字文章,31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入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2万多农民在家就业。花垣县十八洞村引进国内猕猴桃种植高端技术,在道二乡流转土地后,邀请专业合作社与村里共建猕猴桃基地,成效初显;浏阳市通过财政投入撬动、能人企业带动、一村一企联动和整合资源推动等“四动模式”,打造产业扶贫新模式,全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浏阳市本着“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思路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依托农业合作社打造了永安以千亩原生态板栗林为载体的“美栗谷”田园综合体。

(三)以职业教育为抓手,培养一人脱贫一户

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最难的是思想精神脱贫、动力能力脱贫。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地给贫困户送只羊送头牛那么简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为贫困群体的脱贫注入持续动力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脱贫是实现脱贫发展、防止贫穷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湖南省各地政府既着眼当下脱贫出列的眼前攻坚任务,更放眼脱贫发展的未来方向,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湖南省坚持培养培训并重,着力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近两年组织培训项目410个,开班1191期,培训10.82万人;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以公益资助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接受职业教育学历的学生每年每人资助生活费2000元,共资助两年;实施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工程,统筹专项资金1.2亿元启动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攻坚项目。平江县近年来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贫困家庭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免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7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852人,开展短期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移民技能培训等2618人;芷江县根据贫困户实际需要,整合县域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农村产业、劳务输出培训。近三年来,举办各类培训200多期,培训学员2.3万人,劳务输出2万人次,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家、致富一家”的目标。芷江县民族职业学校是怀化市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产教深度融合,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培养质量,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毕业工资稳定在每月3500元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8%。一个家庭只要有一名中职生,3年内便可能实现脱贫;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面向广大贫困农村办学,近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因贫失学现象。学院与深圳市奋达科技集团联合办学,通过2+1、3+2合作模式,为深圳软件园区企业定向输送软件开发或监测工程师。

(四)党员干部务实引领,人民群众认同支持

党员干部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引导力量。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风貌都会影响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问题更加复杂、困难也会更多,来自各个层面的精准扶贫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群众的预期,影响工作的效果。从调研情况看,不论是中央和省级的扶贫党员干部,还是基层政府相关部门的党员干部,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不被动、不懈怠、不应付,而是一方面全面扎实掌握各级政府制定和出台的扶贫政策,另一方面切实从贫困群体的切身利益出发开展工作。从被问卷调研的90多个村的情况看,党员干部通过扶贫扶志观念更新、政策宣讲、产业帮扶、就业引导、技术指导、就医帮扶、捐款捐物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对3040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涉及帮扶资金约5828.23万元,贫困群众对党员结对帮扶的满意度达到90%。被调研村共有驻村干部540人,其中党员驻村干部325人,驻村时间每月平均近21天。吉首市富张村表示不愿意驻村工作队离开村里。


几点建议


精准扶贫既是一个改革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说是改革问题,意味着贫困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手段加以解决;说是发展问题,意味着贫困是相对的,精准扶贫解决的不仅仅是“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眼前问题,而应着眼于长远发展为贫困群体注入长远发展的能力、动力和活力。我们既要着眼于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定位,也要放眼脱贫摘帽后的持续发展问题,为“脱真贫、真脱贫”的改革发展定位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应立足民生民心,聚焦根本问题、抓住关键环节、着眼长效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有效的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加大宣传力度和转变思想观念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充分利用宣传教育这一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和凝聚全社会对脱贫攻坚的正确认识和共识合力。通过科学的宣传理念、创新的宣传手段,着力转变扶贫干部“任务式”“运动式”的扶贫观念和贫困户或贫困个体“等靠要”的“要我脱贫”的思想认识。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指导力度。不仅要向扶贫干部宣传和解读,更要面向广大贫困户和贫困个体进行宣传和指导;不仅向贫困群体宣传,也要向全社会宣传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要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支持的脱贫攻坚新局面;二要加大脱贫攻坚信心和志气的宣传引导。通过加大培训和调研学习,加大扶贫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通过教育引导,激发贫困群体战胜贫困的志气和勇气;三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定位。政府应摆正自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定位,做到精准扶贫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但不代替贫困群体成为脱贫主体;贫困群体更要主动找准贫困原因,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变“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真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主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政府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包办一切的,应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资源;职业教育不是“末流教育”,而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二)确保精准识贫而“扶真贫”

对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以政策落实政策的方式扶贫不是“真扶贫”,准确识别、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科学决策才能更好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针对目前精准识贫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要规范“识贫”“定贫”程序,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扶贫对象识别管理机制,建立农村扶贫信息开放系统。按照“自下而上、公开评议、信息公开、举报申诉、定期抽查”的方式筛选出真实的扶贫对象;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在精准识贫工作中的领导和监督作用,保证“识贫”“荐贫”公开、公正、公平;三要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确立科学合理的贫困识别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四要将依法识贫与工作责任机制密切挂钩,严格追究弄虚作假、违规操作、套取利益的个人和组织的责任。

(三)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结构和创新支出方式

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应避免“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或“撒芝麻”式的传统模式。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重点不在“撒下去”,而在“整合好、撒对点、结好果”上;单纯靠财政资金支付巨大的脱贫攻坚资金缺口不现实也不科学,发挥杠杆作用,四两拨千斤,引导和带动更多优质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才是可行长效之举。为此,一要加大对财政扶贫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专员办在扶贫资金执行和绩效管理方面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对存量公共资源(例如教育资源的共享)的整合利用效率;二要聚焦重点难点持续加大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力度。在对“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实现难度的调查中发现,50%以上的被调研对象认为最难的是教育和社会保障。这两项恰恰是关乎贫困群体基本生存保障和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长期问题。各地都表示,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专项投入计划,逐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免学费补助标准等;三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和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股农业合作社,鼓励大型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职业教育。

(四)整合精准扶贫基础数据信息

精准扶贫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既事关贫困群体的生存发展,也关乎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目标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旨在为民、重在办事、成于务实。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改变当前反映强烈的“填报材料式”为主的扶贫。考虑到精准扶贫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运动,而是一场着眼于脱贫发展的深层次改革。为此,应以大数据为依托,开发全国统一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录入),从底层扶贫数据统一录入、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着手,实现数据系统在不同政府级次、不同部门、帮扶干部、贫困户、社会力量之间的信息公开和共享。

(五)注重发挥优秀扶贫干部和脱贫户的典型带动作用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既要提振扶贫干部的工作信心,也要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为此,一要继续加大优秀扶贫干部的选派和宣传力度。提高挂职扶贫干部在基层的职务,确保扶贫干部能够更好地参与并担当起扶贫责任。同时,要加大对优秀扶贫干部的宣传力度,树立财政扶贫工作优秀典型,对好的工作作风、工作思路和创新的工作方式进行挖掘和推广;二要对立志脱贫、勤劳致富的典型脱贫户进行宣传报道。组织率先脱贫的贫困户走进未脱贫的贫困户中,用身边的脱贫典型引领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要树立社会扶贫的典型,鼓励“文官告老还乡、武官卸甲归田”,对回乡创业带动乡里,慷慨解囊结对帮扶的社会人士和组织进行宣传。



作者单位


谭 静: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全文刊发《财政科学》第9期



策划:邢    丽

采编:何利辉  于婧华 金 森(实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