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政科学》刘尚希 | 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逻辑基础:人民逻辑

财政科学 2022-04-25


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逻辑基础:人民逻辑


刘尚希在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2019年12月15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主办、《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编辑部承办的“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与会致辞,并围绕“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逻辑基础:人民逻辑”进行会议总结。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

首先,刘尚希指出财政理论体系重构、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穿于深化财政理论研究、加快现代财政制度构建中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以四中全会的精神作为指导来思考70年,来思考我们当下,来思考未来,思考财政应当怎么办,思考现代财政制度应该怎么构建,思考财政理论体系应当怎么构建。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大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

随后,刘尚希提出了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逻辑基础,即人民逻辑,或者说人本逻辑。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阶段,对应的是创新驱动全面发展的这个新时期。以前是市场驱动的经济增长,对应的是市场化改革的那个历史时期,公共财政应运而生。再往前回溯的话,那就是提出市场化改革之前,政府主导经济建设的历史时期,对应的是建设财政。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在的“现代财政”,其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类型,或财政模式,从其变迁过程来看,反映出财政模式转型,其背后有着不同的逻辑。比如过去的“建设财政”,它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财政以及与财政直接关联的国企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后来提出“公共财政”,是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来驱动经济增长。由此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个背后的逻辑实际就是政府与市场两只手怎么样发挥作用,怎么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里面一个基本逻辑就是市场体制下的资本逻辑,就是借助于资本推动经济增长。马克思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性,认为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之前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多。到今天为止的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离不开资本逻辑。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市场化改革遵循的基本逻辑,当时那个阶段的财政理论创新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从“公共财政”到今天的“现代财政”,这个变迁过程伴随着“经济增长”转向了“经济发展”,实际上也变成了全面发展。从增长到发展,这不只是一个概念的变化,而是其内涵的改变。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要处理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得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等各个方面关系,实现系统性重构。“五位一体”建设的整体布局,就是从增长转向发展的一个整体擘画。在强调整体性、全面性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从资本逻辑转向了人本逻辑,要依靠人,依靠人承载的知识、技术和创新来实现发展。创新驱动,就是要靠人,靠人的知识,靠人的技能,靠人的创造力。

接下来,刘尚希从主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对人民逻辑进行了深刻解读。主体价值讲的就是为了谁?财政为了人、人民。“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集体的人,一个是个体的人。主体价值既不能过分偏向个体价值,也不能过分偏向公共价值。个体与集体的融合,是现代财政制度构建中,也是现代财政理论体系构建中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和以集体主义为本位可能都行不通。所以,集体和个体两种主体价值都需要考虑,并通过财政进行融合,唯如此才是真正的人民逻辑。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个集合词,个人不能代表人民;同时,说“人民”这个抽象的集体,也不能把个人虚化掉了,否则,对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就可能会视而不见。这样就会出现偏颇。只有回到中庸之道,才能达到“中”“和”。中庸之道不只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态度,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不能走极端。要把这种主体价值在人民逻辑里充分体现出来,把个体和集体的权利进行融合,把个体和集体的价值进行融合。

工具价值就是指财政依靠什么。财政依靠人、依靠人民、依靠老百姓,取之于民。当主体与工具统一起来,人成为人的主体,人成为人的工具,则效率和公平就可以融合起来。如何实现?这就是从资本逻辑到人民逻辑之后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在资本逻辑中公平与效率是无法融合的,在人民逻辑中则是可以融合的,为什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依靠人来发展,也就是依靠人力资本,依靠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为了人,依靠人,就把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手段统一起来了,效率与公平的融合在理论上就有了可能。否则,按照资本逻辑在理论上的可能性都没有,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无法融合的,是水与火的关系,而人民逻辑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这种可能性。人民逻辑体现在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之中,我们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融合。“为了人民”,避免人的异化,就蕴含着效率与公平融合的可能性。同时,“依靠人民”,通过人来实现发展,通过人实现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这不就统一了吗?手段与目的统一起来了,以前它是分裂的,是割裂的。发展的手段与发展的目的一旦割裂,发展的手段往往容易被异化。比如你挣了钱是为了过好日子,结果挣钱的目的往往被异化,结果把钱变成了人生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也就是马克思批判的拜物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异化是很容易出现的,现代财政制度就要防止这种异化。所以,只有回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轨道上来,才有可能防止异化。

主体价值体现的就是“为了人民”。人民就是个体和集体的统一。这就是主体价值。为了人民就要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依靠人民就是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到现代财政,其实都有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国际背景,同时理论上有它独自的逻辑,要把它基本的逻辑找出来,给它显性化,为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   精彩回顾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策划:邢    丽                     

图文:高小萍   黄蕾  于婧华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投稿邮箱:

cksczkx@163.com

投稿地址:

http://czkx.cbpt.cnki.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