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新的2017书单

罗新 静嘉读书 2019-05-04


跟2016年比,似乎2017年出版的书中,给我留下特别印象的要少一些,当然这一定是因为我接触较少、阅读较少。在我读过(有时只能说是翻过)的本年度新书中,我想举出几本来推荐给大家。排名随机,并无主次轻重之别。

1)刘浦江《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17年

因为在辽金史领域的卓越贡献,刘浦江教授常常被视为专家,其实他对“通史”意义上的历史学思考甚深,只是英年早逝而未能留下更多著作。《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是他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论问题时所写8篇论文的结集。他没有局限于史学史的传统逻辑来研究正统论,而是把正统论置于各时代政治文化的宏大语境中进行理解与阐述,从而展示出不同于以往论述的史学脉络。

2)胡鸿《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转换视角意味着新风景,方法变动推出新领域。在民族-国家的国际体系与全球化浪潮彼此推拥撞击的时代,民族史是逼迫研究者从历史发展角度思考一国之内人群之间差异与关系的学科。政治体视角就是以国中之国来看这些人群,从而看到所谓“民族”所谓“族群”在文化联系的表象之内(或之外),还有着政治关系的历史逻辑,民族与族群是一种政治过程,人群共享的文化关联是政治过程的产物而不是起因。

3)漥添庆文《墓志を用いた北魏史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17年

现在研究北朝史几乎不可能避开墓志资料,但明确把使用墓志研究北朝史当作书名的,这还是第一本。漥添教授擅长制度史,他的名著《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度史研究》的汉文译本刚刚出版(赵立新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书中当然也大量利用了墓志史料。这本《墓志を用いた北魏史研究》的特别之处是把墓志既当作史料取材对象,也当作史学考察对象。

4)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

翻译是近年学术出版的突出特色,难免泥沙俱下,特别是译文问题多多。卜正民此书值得特别推荐,不仅因为他的写作技巧足以启发我们,而且他的思想深度、历史视野称得上矫矫不群。从可读性上看,此书比得上史景迁最好的那几部(比如《王氏之死》),而从历史观照的广阔与新颖来说,犹有过之。

5)埃德蒙·德瓦尔《白瓷之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和作者德瓦尔(De Waal)前一部广受好评的《琥珀眼睛的兔子》(Hare With Amber Eyes, 2010)一样,《白瓷之路》的写作风格是旅行文学和回忆录的精妙混合,讲述关于制造与收藏散发着致命吸引力的美丽器物的故事。从景德镇到德累斯顿,从德国到英伦,从近代工业到纳粹集中营,惊心动魄的故事被慢悠悠地讲出来。

6)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三联书店,2017年

这似乎是中国古代史领域的中国学者中,第一部有意识地使用全球史方法、并特地为大众读者所写的全球史著作。作者把专业研究者原本熟悉的许多知识细节,以新的全球史思路组合起来,解释为何东亚未能及早参与以西欧为中心的近代化过程。作者把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的世界历史看作是东亚地区历史机缘的关键时期,以军事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型暴力和空前规模的商业贸易为主要线索,讨论早期经济全球化对东亚世界的冲击。可以想象,今后中国史学界会推出越来越多的全球史作品。

7)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

近年相当火热的大历史,就是把历史讲述的范围从当下向往昔回溯到宇宙大爆炸的130亿年前,这样前所未有的观察尺度,势必改变我们熟悉的历史编纂体例。大历史领域已经出版很多专著或教材,汉文翻译也已超过10多种(其中题材接近且值得精读的还有《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但作为开山之作的《时间地图》一点也没有过时的迹象。当历史的尺度爆炸般膨胀得如此之大,有趣的讲述是否还有可能?如果说尺度变化不仅改变了历史讲述的方式,也改变了历史讲述的内容;那么大历史对于历史的新贡献在哪里?

8)彭刚《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再版的好处是给当初错过此书的读者一个新机会。学历史的捧读理论书很多不能终卷,原因也许不应该归结为读者理论素养太弱,书本身写的不好读至少是原因之一,更何况多数理论书还是蹩脚的翻译。幸运的是,彭刚这本介绍和探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史学理论从分析哲学向叙事主义转变的专著,写得深入浅出、清晰明快。其中有关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历史学的客观性等问题的阐释,有助于当今中国历史学界对基本方法与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

9)梅天穆《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

梅天穆(Timothy May)是蒙古史和军事史专家,他这本书主要是回应近年西方蒙古史研究中的几个倾向性问题,比如:蒙古军队的西向征服是不是必然的?蒙古崛起是否导致或加速了欧亚世界的一体化(全球化)进程?蒙古统治者(以及其他内亚征服者)的宗教宽容政策有怎样的历史逻辑?在经济、文化与政治影响之外,蒙古征服是不是在欧亚大陆的两端还开启了类似了“哥伦布大交换”的“成吉思汗大交换”?成吉思汗的历史形象如何被后来世界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一再塑造?这本书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高质量的翻译,两位译者都是蒙元史专业学者,这在如今粗制滥造的翻译大潮下显得非常宝贵。

北大历史系罗新教授推荐历史学著作十种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最新著作《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