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州日报》报道,记者从温州市著名书画家马亦钊口中得到证实,著名旅美华人学者、抗战老兵马大任先生,于北京时间4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辞世,享年101岁。
资料图:马大任(温州日报)
马大任曾发起“赠书中国计划”,至今已向国内数十所高校赠送图书40多万册。他说,“海外华人有如‘射干’,祖(籍)国是‘高山’,我们之所以帮助祖(籍)国发展文教事业,兴学树人,也是帮助自己和子孙后代。”马大任192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家中有5人列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他的父亲马公愚,便是当时闻名的书法家。
“小时候常见父亲写字、画画,非常想学,但是父亲认为书画救不了国,要我学习理科,以投身救国运动。”马大任2003年在父亲诞生110年纪念会上说。
1939年马大任考取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1941年,飞虎队援华抗日,中国空军翻译人手紧缺,号召中国五所最好大学的外文系学生志愿服务飞虎队。马大任书生报国,毅然投笔从戎,被分配到飞虎队总部,担任陈纳德将军的翻译、译电员。服务期满,回到中央大学继续就读。
1947年赴美前于上海拍的全家福(后排左起:马大猷、马大任、马大恢、马大抗;前排左起:文广莹、黄香篆、马公愚、马大望)。(温州日报)1947年马大任公费赴美留学,先后获威斯康辛大学新闻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硕士。他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布道研究图书馆副馆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东亚图书馆馆长等,1976年应聘出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馆长,1985年在荷兰退休后,受邀担任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中国和中文负责人,直至1992年再次退休。
马大任和他哥哥马大恢在风华正茂的年岁出国,后来与故乡的书信联络一度中断,到1978年兄弟俩才回国探亲。他们对故乡的落后状况甚为焦虑,5兄妹以父亲的名义建立了图书基金,多次向温州中学捐款。
1989年温州中学为马氏捐款颁发的荣誉证书。(温州日报)
马大任感受到国内缺书是一个大问题。第一次回国时,他去拜访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西书(外文书)采购的副馆长梁思庄。梁思庄是梁启超的女儿,是他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的老学长。这次拜访,他记住了一句话:“北大已经十年没有买一本西书。现在可以买西书了,但是全馆没有一个人知道选购西书的方法。”北大尚且如此,国内其他大学图书馆缺乏西方书籍的情况可想而知。2005年3月,马大任在新泽西书友会上演讲时说:“大学本科三、五年的教学所需要的书很有限。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大学成立了研究所,还有博士班,教授也要作研究,大学图书馆就同许多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一样,成为研究图书馆。一个研究图书馆,像哈佛,雅礼的图书馆,比他们的本科图书馆大十倍到几十倍。中国的大学绝对无法把图书馆扩大那么多。同时他们所缺的书绝大多数是已经绝版,有钱也买不到。所以加强中国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且困难的问题。”
1991年11月,马大任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温州日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纽约坐拥书城的马大任,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身边认识和不认识的众多学者。在美国,学者的藏书只能送人或者扔掉,扔书还必须装在塑料袋放入废品箱,否则要罚款。找个相知的爱书人来继承“遗产”,无疑是学者们一大心愿。马大任算了一笔帐:每位华裔教授或学者家中藏书至少3000册,而在北美的华裔教授、研究员、高级技术人士约有10万人,总计藏书量:3亿册!不仅如此,美国各大学图书馆,每年淘汰的重复本和旧版书数量也很惊人;美国有些出版社也愿将过剩存书捐给教育机构,这些都是免费的外文书源——如果能够被充分开发,那将是无穷无尽!马大任决定发起“赠书中国”计划。他奔走相告,很快在纽约附近的学人、教授及其家属中得到支持。
资料图:2012年3月11日,93岁的美国华人学者马大任和义工们,将2012年收集到的第一批约730箱的图书装箱送往中国。中新社发 陈钢 摄2004年,欧洲史专家袁澄去世了,其家属捐赠3000册藏书;国际经济学权威王念祖去世,家属捐出大量书刊、档案;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图书馆送来了62箱图书;著名历史学家、匹兹堡大学退休教授许倬云捐献51箱书;新泽西的老先生宋安华收集了60多箱周围学人的赠书;牛津大学出版社捐献了270多箱近年出版的图书和该社图书馆的藏书;纽约医学研究院图书馆部主任贾英一人就捐书116箱;联合国退休职员王汝梅病故后,他的夫人将他藏书65箱捐赠出来……南京大学图书馆设立名人捐赠区,此处为马大任先生捐赠的图书。(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一摞,一箱,10箱,100箱,800箱……数十万册图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为了“赠书中国计划”,马大任乐此不疲。马大任身居美国多年,仍心系故土,曾多次回国回乡。2003年参加纪念马孟容马公愚诞生110周年活动;2013年回温州参加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开馆活动;2015年9月马大任随飞虎队访华团来到北京,作为抗战老兵参加了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那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国。
2015年,马大任接受邀请回国参加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和飞虎队员在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前合影(前排左一为马大任)(浙江在线)在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参观时,马大任看到纪念馆里保存着陈纳德将军的大量照片非常激动,马大任告诉记者,陈纳德将军非常不简单,不仅会开飞机,还很懂军事,常常利用神出鬼没的战术,出其不意地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惨败而归。“可以说,没有陈纳德将军,就没有飞虎队的威名和它那辉煌的战绩。”2019年2月,马大任百岁寿辰,他的堂侄、书法家马亦钊和马氏家族成员、好友、学生等各界人士,在温州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通过视频,远隔重洋向马大任致以温暖诚挚的祝贺。温州市委统战部、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温州中学给马大任先生发去贺寿电文。
2019年2月,温州马氏家族成员、好友、学生等各界人士,向马大任先生祝寿。(浙江在线)
马大任回信说:“作为一个流浪在海外的温州人,我尤其要谢谢你们的贡献。你们太有心了,还记得我的百岁寿辰。我虚度了一百年,得到父母、亲友、社会、国家的不少帮助、爱护和培养。我永远记得他们,但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好好地报答他们,很对不起他们。”为了纪念自己的生日,马大任先生还写了一首打油诗:“今天一百岁,什么都不会,早上很早起,晚上很迟睡。早上学写字,愈写愈倒退。晚上想看书,一看就想睡。想吃好东西,好的都太贵。清茶不很香,好酒会喝醉。喜欢乱说话,就怕乱得罪。要想学绘画,画的都不对。想进歌咏团,未进就脱队。老年有啥好,不如学后辈。谢谢各后辈,庆贺我百岁。如果你想要,我给你百岁。” 据报道,马亦钊先生的弟子、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陈胜武,曾多次见过马大任先生。4月11日,他为马大任先生写了一副挽联:弱龄陪鲤对,壮岁驱胡虏,功勋已著飞虎队;上寿得考终,遗泽在名山,魂梦应还百里坊。
资料来源: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中青在线、中国新闻网、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