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要出资开办航空学校?
在抗日战争时期,
有一批来自美国的华侨华人,
他们不远万里回到祖(籍)国,
驾驶飞机与日军作战,
将青春的热血抛洒在中国领空。
是什么让他们舍弃个人安危,
万里赴戎机?
故事要从“九·一八”事变说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侵占东北,杀害很多无辜同胞。
事件震惊美国华社。大家纷纷走上街头,游行抗议、发动募捐,支援抗战。
当地华侨华人在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思想的启发激励下,发起了“航空救国”行动。
他们一边积极筹款购买飞机支援中国,一边筹办航空学校和航空学会,为中国培养飞行员和技术人员。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20天,美国华侨筹办的美洲华侨航空学校即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开学。
紧接着,在旧金山、纽约、芝加哥等地,华侨出资的航空学校也陆续开办起来。
华侨青年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训,仅在1932年这一年,要求加入航校受训,准备到中国参战的就有5000多人。
在这批远道而来的飞行员中,朱安琪是最年轻的一个。他从14岁起便随父亲进入美洲中华航空学校学习飞行。
毕业后,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和同届的28名飞行员及17名机械师乘船辗转中国香港、越南,回到中国大陆,投身抗战。
有学者统计,抗战期间,像朱安琪这样回国参战的美国华侨子弟共有约200名。
战争是残酷的,与朱安琪一同作战的美国航校华侨子弟,大约有10人在历次战争中献出年轻生命。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走远,当年的英雄也陆续告别人世,但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将永世长存。
资料来源:中国侨网、中国新闻网、中新视频、参考消息、CCTV华人世界、《南方日报》等
编辑/作者:齐倩茹
责编:史词
“一个华侨能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说的是什么事?
毛泽东邀他参加开国大典,孙中山与他称兄道弟,这位“洪门大佬”啥来头?
这群华侨青年亲历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