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育平:“美”不胜收的摄影人生

映画廊 2022-12-25

文/那日松


其实认识“贾老”(贾育平)很早了,应该是1993年或1994年的样子,那时我经常在位于北京宣武门的“万得摄影器材行”见到贾老,当时候的印象:一是贾老太“牛”了,谁都看不上,60来岁的人了,火气还像个小伙子,摄影界的人他看见谁灭谁;二是贾老太有钱了,买相机像买白菜,一堆一堆的往家买。那时候还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有钱的“老板和领导发烧友”,有钱的摄影人都是拍商业的,发烧友都没钱,有个尼康FM2就算非常牛了。那时候就知道贾老拍挂历,不仅天天看美女,还挣很多钱,这让很多摄影人又嫉妒又羡慕。

1999年,我在《大众摄影》策划了一个“美女与摄影师”的专题,采访了6位不同类型的专拍美女的摄影师,其中就有贾老,文章采取的是自述的方式。杂志出来后,居然反响很大,很多媒体转载,尤其是贾老的故事,更是得到热烈的关注,一些摄影发烧友给编辑部来信和电话,希望拜贾老为师。我开始好心,就把贾老家的电话告诉了那些想要拜师的影友,没想到,几天后,贾老火急火燎地给我打电话——“小那,你可千万别再把我们家电话告诉这些影友了!我现在都没法正常生活了,这些人天天给我打电话,要拜我为师,有的还找到我们家门口,跟有病似的,天天站外面,我都害怕了!”

我说:“贾老,我这儿还有不少影友送你的土特产呢,我给您带过去啊”

“别了,小那,谢谢了,那些土特产啊你留着吧!我先出门几天,躲躲这些影友!”

后来,我再也不敢把贾老的电话告诉那些影友了。当然,那些送给贾老的土特产也就都被我享受了——有大连的海鲜,河南的小磨香油,东北的木耳,山东的高粱面儿……等等,有的自己吃了,有的送人了。

之后的这些年,我和贾老成了“忘年交”,贾老会经常早晨7点给我打个电话,请我去他们家坐坐,看看片子——这对我这个“夜猫子”(习惯上午10点以后起床的人)来讲,实在是太痛苦了,不过再怎么难受,我也要起来,到贾老那坐坐,喝喝他的好茶,听他讲最近又到哪儿拍了什么好片子。

晚年的贾老师不再拍“美女”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美景”之中。

说实在,我对中国的“风光摄影”一直有很多的质疑,也引发了不少误解,以为我是个“排斥”风光摄影的人。其实我对风光摄影从没有恶意,我所批判的是那种现在流行的“歌功颂德”、“没有任何精神价值”的“艳俗”的“风光摄影”,这种“伪风光摄影”甚至可以说正在毁掉中国真正传统的“风光摄影”(“沙龙摄影”)。而对于像贾老师这样的摄影家所拍摄的“风景照片”—赏心悦目,能够真正给人带来审美享受的摄影形式(请恕我没有用“风光”这个词),我从来都是非常喜欢的。

摄影的功能,除了用于职业(成为生存和记录社会生活的工具),最大的功能其实就是——怡情养性,锻炼身心,这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尤其如此。

老年的贾老转向“风景摄影”,拍出了很多美轮美奂的优秀摄影作品,同时还吸引很多摄影发烧友追随在他的左右,跟他一起走南闯北,周游世界,用摄影艺术陶冶情操,也丰富了自己多彩的人生。

可以说,从“美女”到“美景”——这就是贾老师精彩而“美”不胜收的摄影人生。


20117月于北京

(文章选自《不易忘却的光影》序言)


贾育平《不易忘却的光影》摄影画册现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欢迎大家到映画廊像素书店或官方淘宝店选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