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奖之后 | 第一次去纽约是怎样的体验?
4月2日,据天气预报和Instagram显示,纽约下了场大雪。而当杨文彬降落在肯尼迪机场时,阳光正努力地挤下云层,几小时前积的雪已经开始融化。雪后的阳光温柔灵动,在美剧和电影中看到过无数次的曼哈顿此刻呈现出轻松友好的模样。在强烈的新鲜感和顽固的时差感中,杨同学为期一周的纽约访学开始了。
这次访学是映画廊在杨文彬获得首届“映·纪实影像奖”后,为他量身定制的。作为美国的文化艺术中心,纽约有着众多世界级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和看不完的各种展览;对于杨同学这样的年轻影像创作者而言,纽约无疑是一座不可错过的城市。当然,看展这种“常规操作”只是访学的一部分,参访著名影像艺术机构和一场接一场的不限时“专家见面会”(portfolio review)则占了此行的大半时间。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01
影像艺术机构
国际摄影中心(ICP)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ICP)是一家致力于展现摄影和视觉文化的机构,在全球摄影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1974年,罗伯特·卡帕的弟弟、摄影师康奈尔·卡帕创立了ICP,旨在关注社会政治话题相关的摄影作品,并希望通过摄影教育和改变世界。虽然此后摄影媒介与影像创作经历了重大演变,但ICP始终秉持其初创时期的愿景,通过展览、教育等活动,为关于摄影师、视频、新媒体的社会作用等议题提供开放的交流平台。时至今日,ICP已经举办了700余场展览,提供了超过千场的各类型课程。
在ICP资深策展人、展览与收藏部总监、首届映奖评委艾琳(Erin Barnett)的带领下,杨同学全方位参观了ICP的学校、博物馆和收藏中心。
位于曼哈顿下城的ICP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展览,其中“Then They Came for Me”是关于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以“国家安全”为由监禁西岸地区12万有合法身份的日裔美国人的摄影展。展出照片的拍摄者有政府雇佣的摄影记者、著名摄影师如多萝西娅·兰格和安塞尔·亚当斯,也有被监禁的日本摄影师。展览由芝加哥Alphawood基金会组织策划,2017年于芝加哥展出后,在纽约市政府及民间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于纽约ICP再次落地。
下层展厅展出的是英国摄影师Edmund Clark在美国的首次大型个展,“The Day the Music Died”。展览仍与“国家安全”、“权力结构”等话题相关,但作品的创作背景则是全球反恐战争。展览由摄影师十年间的多个项目构成,通过照片、视频、装置和音频展现了美国政府在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时采取的种种措施,探讨了这些防治办法对治安、保密、法律原则及伦理道德的影响。艾琳说,这个展览规模虽然并不很大,展厅面积只有不到300平米,但她组织策划这个展览前后却用了五年时间——而对于ICP,如此精心地打磨一个展览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相较于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地铁20分钟路程外的泽西城租金低廉很多。ICP在泽西城Mana当代艺术中心的空间占地约1400平米,包括一间画廊、媒体实验室、收藏研究室以及收藏中心。ICP的永久馆藏囊括了自摄影术诞生以来的各类型照片20余万幅以及相关史料文献。
联系图片社
联系图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s)由罗伯特·普雷基(被中国摄影人亲切地称作“老普”)和大卫·伯奈特共同创立于1976年,在纽约和巴黎设有办事处;安妮·莱博维茨、萨尔加多、唐·麦库林、李振盛等摄影师都与联系图片社有密切合作。成立四十多年来,联系图片社的宗旨始终是重视人权、质疑权威、以史为鉴。
也许是因为总在中国见到老普,第一次在“老巢”见他前竟感觉有些紧张。电梯门缓缓打开,按照墙上的标识进入安静得仿佛没有人的办公区,拐了几个弯,终于看到对着电脑一脸认真的老普和他安静而忙碌的同事们。热情的“熊抱”后,老普带杨同学参观了这个从胶片时代一路走来的图片社。
帕森斯设计学院
作为全美顶尖、世界排名前五的艺术设计院校之一,帕森斯(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New School)的设计类专业有多厉害就无需过多介绍了;而对于国内摄影人,这所学校的名字也并不陌生,因为该学院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学生来中国参展和交流,并密切参与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丽水国际摄影节等国内摄影盛会。
帕森斯研究生院摄影系主任吉姆·雷默(Jim Ramer)每年都会带队来中国参加平遥的院校展和摄影教育论坛,对中国和美国的摄影教育现状有清晰的认识。
马格南基金会
马格南基金会(Magnum Foundation)是马格南图片社下设的非政府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赠为世界各地的独立摄影师提供教学和资助项目。
在杨同学的好友、中参馆图片编辑肖慕漪的热情引见下,杨同学参访了本不在行程计划中的马格南基金会。见过基金会执行总监克里斯滕·鲁本(Kristen Lubben)后,项目总监艾玛(Emma Raynes)迎接了杨同学,认真翻看了他的作品集,并为他介绍了基金会未来的教学活动和资助奖项。
光圈基金会画廊
1952年,8位摄影师和评论家创办了《光圈》杂志(Aperture),旨在为摄影师和其他创作者建立交流的平台,无论是专业的、业余的还是学生。如今的光圈除出版外还开设画廊、创立奖项、举办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世界摄影界的地标之一。
02
影像艺术展览
“新摄影”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收藏摄影作品,并于1940年成立了摄影部——“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摄影推向艺术行列的部门”。摄影部每年都会举办“新摄影”(New Photography)展览,展出过去一年中世界摄影“新锐”的新作品,“发现发觉尚不为人知的摄影艺术”。
本次“新摄影”展出了来自8个国家的17位年轻摄影师的作品,展览主题围绕新时代的人物形象展开。
“斯蒂芬·肖尔”
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是美国“新彩色摄影”的代表性先驱人物之一,MoMA为他举办的大型同名个展涵盖了他五十年来的创作成果,从廉价相机拍摄的生活景观到大画幅相机拍摄的自然景观,从青少年时期的银盐照片到后期在数码领域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实验……通过丰富的作品和多样化的展示及互动方式,展览呈现了肖尔作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对平淡日常的兴趣、一以贯之的系统性创作手法、克制的生活方式、狡猾而巧妙的幽默感、视觉表现的随意性,以及对摄影可能性的坚定追求。
FOAM天才计划
立足于阿姆斯特丹,年轻的FOAM已成为欧洲的代表性摄影文化品牌,开设摄影博物馆、出版摄影杂志、设立摄影奖项、举办摄影教育活动,并参与创办了Unseen摄影节,其中FOAM天才计划(FOAM Talent)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年轻摄影师的奖项。每年FOAM都会面向全世界公开召集作品,并评选出那些当代最具创造力、不受传统束缚的作品,将挑选出的新锐摄影师置于最闪耀的聚光灯下,为他们获得一系列的出版或参展机会。FOAM天才计划入围作品会在世界各地巡展,纽约展览地点在布鲁克林红钩画廊(Red Hook Labs)。
"洛斯·阿拉莫斯"
在彩色摄影尚未普及、黑白摄影大行其道的20世纪60年代,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便开始了大量的彩色摄影尝试。1965年,埃格尔斯顿开始尝试彩色反转片的拍摄;1967年,他转向使用彩色负片拍摄。1976年,约翰•萨考夫斯基为威廉•埃格尔斯顿在MoMA举办其首次个展,也即现代摄影史上第一次彩色摄影展览,埃格尔斯顿随之被称为彩色摄影先驱。本展览展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其中包括75幅以染料转印技术制作的拍摄于1965年至1974年的照片,这也是这组照片作为整体在纽约首次亮相。
AIPAD博览会
国际摄影艺术代理人协会(AIPAD)成 于1979年,成员广布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在摄影界有强大的凝聚力。AIPAD致力于在摄影艺术展览和交易领域中创造并维持高标准,其举办的摄影展已成为世界最具声望的年度摄影盛会。2018的展览地点位于纽约94号码头,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00家一流影像艺术机构参展,早期摄影大师杰作以及现代优秀摄影师、当代摄影师和后起之秀的作品都云集于此。
短短一周后,刚摆脱了时差的困扰就到了回国的日子。虽然行程满满当当,每天早出晚归、脚步不停,看到很多、学到很多,甚至最后一天去机场的路上还在看展览,但遗憾总是有的——纽约岂是一座能看尽的城市。在行程的最后几天,杨同学已经在认真计划着下次来纽约时的住和行。
提前祝他下次到纽约时英语超神、把心愿单里的酒吧都喝遍,旅途顺利、前途光明。
采写 | 宋海娇
图片 | 宋海娇、杨文彬
相 关 阅 读
杨文彬 : 每一代人都会面对他们所处时代的问题 , 而我用摄影表达了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