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下乡回顾 • 骐骥 | 跨过泥泞和雨季,骐骥在滇南和你相遇

珠江青年 2022-05-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骐骥队 Author 骐骥2.0



这是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故事:一个酷热的季节,一群有活力有梦想的年轻人,组成一支全新的队伍,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开启了一场未知的探索。


故事伊始,骐骥一行人怀抱对纳西文化的崇敬和期待从广州启程,跨越1800公里,经历17小时,到达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区田家炳民族中学。


以其为‘根据地’,骐骥一行人举办了爱心图书角、第二课堂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并在当地开展为期11天的纳西东巴文化调研。


调研时值云南雨季,多变的天气情况给外出调研带来诸多不便,但骐骥‘小黄人’无惧烈日或风雨,用双脚丈量大地,揭开纳西文化的神秘面纱。

公益爱心滇行,书籍知识筑梦。“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垠广阔的海洋”。


此次云南行,骐骥为田家炳民族中学初中部的学子们带来了崭新的书籍,精心为孩子们打造爱心图书角。


从一开始的募捐书籍、筹集资金到亲自选书、购书再到送到孩子们手上,整个过程准备了两个多月。 

在举办爱心图书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仍在紧张的期末备考中,为了尽量不影响他们的备考,骐骥占用课前的几分钟进行简单的赠书仪式。


“我们是来自广东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哥哥姐姐们,希望你们要爱惜书籍,好好学习……”寥寥寄语承载了骐骥人的心意。


此外,针对田家炳中学初中部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骐骥队成员的特长,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的“我是优秀新闻人”趣味第二课堂公开课更是受到一致好评。


三位主讲老师将新闻知识和趣味性巧妙结合,为学生们呈现了一节生动有趣且互动性和启发性强的新闻课。


初次接触新闻采访与写作,不少同学跃跃欲试,在骐骥队员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们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并在情景模拟中加以实践巩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第二课堂的准备阶段,主讲的几位老师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老师们不断修改课间细节、完善衔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滇行爱心传递知识之余,我们还探秘了百年纳西鹰猎技艺。


玉龙县是纳西族的聚居地之一。经历从原始狩猎到农耕社会生活形态的变化,纳西族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但游狩生活衍生出的鹰猎习俗、人与鹰的羁绊依然存在纳西男儿的血液深处。


自原始社会起,纳西民族就运用自然赋予的智慧,历经时间长河,将本是天敌的猛禽驯化为帮助自身生存的利器。


今天的纳西人与往昔的危险日渐疏远,然而,祖先的古老风俗仍被沿袭下来,蕴藏着滇西民族与天空猛禽间千百年建立起的情谊。


在鹰猎习俗方面亦能体现出在纳西族人对自然的崇敬。每年的9、10月至次年2、3月才是纳西族人进行鹰猎的季节,而到次年2、3月的尾声驯鹰人便会把鹰放生,让它回归自然繁衍后代,这是纳西族驯鹰人世代相传规矩。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看不见鹰的踪影,也拍摄不到雄鹰展翅翱翔、俯冲追击猎物的英姿,多少有些遗憾。


但又非常幸运,我们从鹰猎习俗传承者的口中倾听他们诉说着驯鹰的故事,以还原鹰猎文化的真实情况,减少外界对驯鹰文化的误解。


从捕鹰、熬鹰、调膘水到最后放鹰的每个步骤细微处都有大学问,一次成功的鹰猎还需人鹰犬三者的默契配合。

学习了鹰猎文化后,我们又走近了古老东巴木刻木雕,对话匠人学习匠心精神。


东巴木雕不是纳西文化里最闻名遐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确实是纳西文化里蒙尘的瑰宝。东巴木雕是指以表现东巴文化为题材的木雕制品。


早年流传下来的东巴木雕大都用作祭祀时用的法器,偏重于实用,宗教色彩鲜明。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多神教,祭祀时又分散于山坡或林地,因而要便于携带,把诸神雕成木俑,形象上大致可辨,祭祀时一摆即可。


现代东巴木雕,仍多以宗教神明为题材。东巴教属于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进化中的过渡类型,他们崇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些都使木雕的表现对象十分丰富,在造型上既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又有各异的形象规范。


东巴木雕的创作更自由和更包容,作品高度概括、夸张变形,与东巴教粗犷古拙的风格相呼应,平添了质朴和神秘。越是原生态的工艺品,越能展现最精淬、最传统的民族文化。

骐骥一行对木欣荣、和正刚、和相龙等木雕匠人进行一系列的采访。通过了解东巴木雕的创作背景、亲眼观看东巴木雕的创作过程,以感受东巴木雕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倾听东巴木雕工匠的故事中,骐骥一行人更是被他们坚守执着的匠心精神所打动。骐骥队员利用所携带的摄影器材,真实地将他们的专注和对艺术的纯粹记录下来。

现今,东巴木雕备受商业化、旅游化的冲击,像玉石蒙上了灰尘,人们不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难以发现它的美。


在当今商业化的大环境下,东巴木雕的匠人们仍坚持本心,执着对木雕的热爱,在传承的基础上更是加以创新,既保留了东巴木雕古朴粗犷的特征,更融入了创新的元素。 

故事接近尾声,我们怀念一群人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怀念围在一起吃饭堂的日子,怀念一起挑灯夜战的日子,怀念浩浩荡荡穿行在古城,走了几公里只为采访文化继承人的日子,怀念在云南一起做的一切事情,怀念云南的夜色美景,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弥足珍贵。

 

在这十多天里,骐骥人抱着同一个目标砥砺前行,跨过泥泞和雨季,用心倾听纳西人的故事,用心感受民族文化的瑰宝,做纳西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告别了云南美丽的人与事物,三下乡的行程亦暂告一段落。


【往期回顾】:

1.三下乡回顾·风铃 | 泥制前世今生,迎风筑梦洛城

2.三下乡回顾·行涉 | 弥足珍贵,不枉此行

3.三下乡回顾·破晓 | 不忘初心跟党走,重温我们来时的路


编辑 / 邹颖

图文来源 / 骐骥队

监制 / 青年媒体运营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