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三下乡】 行涉 | 行访古村,涉究桂浆

青年媒体运营中心 珠江青年 2022-05-08

亲爱的珠猪们:

大家好鸭!期末将至,行涉又要出发啦!7月8日—7月20日,我们将带你去探寻堆花米酒之魅力,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这一次,我们将邀请14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你,共同去感受堆花米酒的底蕴。


想必你已经收到了邀请函,正在好奇接下来的故事,那么,你们准备好加入我们了吗?


1.

故事地点:

石塘村位于粤北韶关仁化县西南面的一处盆地中,村庄周围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村子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继明洪武年间李可求从福建移居此地算起,石塘村已走过了750年的风雨春秋。


石塘村史称“千家村”,这里风光纯美、人杰地灵。明清时期,村里中举人、进士,为官至仕者有9人;民国时考入黄埔军校的有6人;还是与傅抱石、徐悲鸿大师等齐名的现代抽象画派先驱李仲生的故乡。



漫步古村,随处可见的古屋老巷、陈风古韵,让人仿佛来到一处被时间遗忘的隐世村落。石塘村共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关范围内历史较悠久、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村落。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 “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




2.

故事主题:

仁化石塘堆花米酒于2012年2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塘堆花米酒,秘制酒曲、所用水源、酿造工艺均不可仿制,不能搬迁。成品酒越是南下越显醇香。它独特的魅力由石塘作为中心点向周边地区辐射,开始只是仁化,后来是韶关地区,再后来是由水路运输到珠三角地区。


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及传统艺术正面临强烈的多元文化冲击。同时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使得传非物质文化及传统艺术后继人才缺失。而属于濒危的民间工艺种类的堆花米酒,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要求非常高,所以如今堆花米酒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因此,行涉将就堆花米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堆花米酒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有美酒,就存于这样的古屋里,古屋里冬暖夏凉,酒里沉淀了几百年的古村文化。你有故事吗?你的故事抑或石塘故事,一起来古村斟一杯堆花我们慢慢聊?


3.

故事插曲:

关注当地留守老人,聆听他们的声音!

石塘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是著名的长寿村,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老大爷们都聚集在村口打牌。村中见的最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妇孺。


(滑动查看下一张照片)


著名的长寿村,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81岁的老剃头匠,耳聪目明,技艺精湛;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能一辈子都坚持干一件平凡的工作,并且乐此不疲,那就是最简单的幸福。石塘村里81岁的老剃头匠,虽年过古稀,耳聋但目明,手艺利索



在这次三下乡过程中,行涉队员将会去拜访,慰问,陪伴当地留守老人,服务过程中我们会为老人表演节目,帮助老人打扫清洁卫生,聆听老人讲述那些年代的故事,与老人就餐等。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行涉队员的温暖和友好。


4.

故事对象:

文宣组在图文之间,负责下乡期间所有文字资料和公众号文稿的撰写。


摄制组:在视觉之巅,负责下乡期间的所有照片和视频的拍摄记录制作工作。


调研组:在小径之烟,负责堆花米酒前期的调查工作以及后期的调研工作。


后勤组在舌尖之鲜,负责做好活动期间的物资准备和保管工作。



2019暑期,行涉将秉承“行于天地,涉水心间”的信念。走进韶关石塘,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的调查研究,追寻这神秘而古老的手艺的同时并通过对当地老人留守老人等的探访,积极服务于社会,发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先进性作用,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前进步伐,并为堆花米酒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致力将保护与发展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019年夏天,行涉邀你一起谱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1.三下乡·启程 | 暮程纳雍,心系箐服
2.三下乡·寻找力量|蜀道蓉城觅锦绣

3.三下乡·开拓者 | 授人以渔,浩荡春风


编辑 / 袁月

来源 / 行涉

初审 / 张家鑫

复审 / 关若晴

终审 / 陈欣杰

监制 / 青年媒体运营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