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抱力 | 你会聊天吗?

做更好的 语言抱力 2020-09-30


进入大学 自由扑面而来

人群的聚合、观念的碰撞、合作的需求

使人际交往成为了必修课

《在北大成为更好的自己》第四课

跟谁玩?

如何避开人际交往沟通的五大“雷区”?

这节课程统统分享于你















#第四课:跟谁玩#




课程分享

吕帆老师




吕帆:

来到大学,自由迎面而来,但你可能听过一句话:不是所有人都配享有自由。因为自由是把双刃剑,给你自由,你做好准备了吗?我们的教育总在教你做“有限选择”,但人生哪止ABCD四个选项?甚至很多事情是没有选项的,比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件事:人际交往。


那么,你有过人际交往中的“至暗时刻”吗?在我看来,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有四句常见话语:“你竟然会这么想”、“我控制不住自己”、“我怎么跟你讲不明白”、“全世界都是我的敌人”。按心理学理论,这分别代表四种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认知误差、情绪不稳、能力不足、人格缺陷。你可能曾在这些问题中挣扎、呼救过,但请注意一个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谁痛苦,谁改变。比如你和男朋友正在冷战,如果你觉得痛苦,请你先开始做改变,而不是任由它发展,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改变。


我常说,不踩地雷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入雷区,所以今天的题目是《人际交往的“五雷区”》,期待能帮助各位同学排雷、除障。


雷区一:和自己玩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和自己玩挺好,尤其是我们做科研的,爱因斯坦、屠呦呦、于敏、陈景润,哪个不是和自己玩得high,板凳一坐十年冷?他们要是天天出去social,科研搞得好吗?确实,学会独处、享受孤独是很美妙的一件事,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是发生在关系之中的。梁漱溟先生有一本访谈录:《这个世界会好吗?》,里面谈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三个问题: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之前胡敏老师、陈清老师讲的专业选择属于第一个问题,第一节课苏老师讲“自我认知”是第三个问题,今天讲的人际交往恰好是第二个问题。那么,你真的避得开人际交往吗?你能只和自己玩儿吗?我从近到远地讲四个原因:


第一,决定你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刻,你一般都不会在场,人际交往是“前置”的,别等到别人评价你时才想起这件事的重要;第二,现在的企业治理结构越来越偏向于扁平化,人际交往随时随地会发生;第三,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大分工、大协作,拥有复合学科背景和多元文化底蕴的人才一定是最需要的,那么,能与人顺畅地交往沟通、讲清楚自己的观念不重要吗;第四,人工智能已有能力取代人类的部分表达甚至沟通,难道我们反而固步自封?所以,第一个雷区是只和自己玩,我建议大家走向人群,拥抱未知,因为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雷区二:把天聊死

这个问题太常见了,但多少同学仔细想过为什么?我认为有三个核心原因:有我没你、只说不听、肆意评价。所以,你真的会聊天吗?来听听PAPI酱的案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看似好笑,实则严重的问题?我推荐给大家一本书:《爱的五种语言》,它的核心观点就一句话:亲密关系中的大部分不满不是源于没有爱,而是因为没有按对方的需求给予爱。你可以把每个人对爱的需求想象成不同的容器,容器被爱填满就快乐,不满就抱怨,但你要按照对方的“形制”来付出,不然就很容易发生“很多,却洒在外面了

所以,要避开这第二个雷区务必就要注意“沟通”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沟”是建立同一渠道,“通”是互通信息情感,把天聊死,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深刻地理解这一点。



课程分享

吕帆老师



吕帆:

雷区三:缺乏目标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透明度错觉”,指的是“大多数人都存在一种假设,即认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在沟通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一方会以为自己的感觉和需求能够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比如,你觉得老师布置的实验思路有问题,你怎么和TA讲清楚这个问题呢?你怎么开场呢?你的目标是什么呢?如果你讲着讲着跑题了、老师也蒙圈了,或者讲着讲着变成赞扬老师的教学效果好,能不能以后报考个研究生?那你的沟通目标就是跑偏了嘛。


雷区四:即兴表达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有“自动驾驶”模式,就是常说的“不过脑子”,其实我们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也常在使用。你想想,在和人沟通时,你会三思而后言吗?你会提前设计表达吗?你会在重要的沟通场合打腹稿吗?尤其是在面对亲密关系时,我们真的是在“沟通”吗?


孔夫子讲过两个字:色难,说的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习惯于做即兴表达,这会产生很大问题。我建议同学们学习一些表达和沟通的思维模板,我介绍三个:上堆下切、“事实—意见—情感”和“Feel—Felt—Found”。总之,同情力、共情力,才是沟通的核心能力。


雷区五:滥用情商

最后一件希望大家注意的事,就是“情商”这个概念被我们泛用、滥用了,如果你看过《情商》这套书就知道它不是指八面玲珑、逢人就笑,更不是指单方面地让对方舒服。人,有没有觉察自身情绪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一生去修炼的课题。


如果你能经常性地“向内看”,其实很多人际交往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迎刃而解。还记得开头我们说“谁痛苦,谁改变”么?交往中有问题,这似乎很让人纠结;但发现交往中的问题,其实是件好事,这也是为什么“我是谁”是咱们这学期的第一课。


具体到人际交往的“向内看”,我建议大家仔细想想“舒适区”这个概念,它并不是指人待的舒服的地方,而是人待的习惯的地方。如果你在交往沟通中遇到了问题却似乎挪不开脚,无法进步,那很有可能是你太留恋“舒适区”了,建议大家可以做一个表格,左边写你在某件事(比如饭局社交中不喜欢讲话)中得到的好处,右边写坏处,然后自己判断一下,这好处真的是好处吗?相信你就慢慢有答案,也就走上进步的道路了。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它不分年级更不分学科背景,今天只是打开一扇窗,希望同学们能在“往后余生”自修这门重要的课程。所以最后,我想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作为总结:“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我们不会做随波逐流的野兽,不能做全知无畏的上帝,但我们可以做更好的自己,谢谢大家。



下节预告

期中汇报




张海霞:

不要等到迈进地狱才想到自救,一些学生没有做好自我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不希望大家最终走入这一步。之后,我们要做第一次实践活动了,我们会组织11位教授、专家和你们聊聊天,你可以从以下问题中挑选提问:学业规划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导师成长故事,也可以从你感兴趣的角度去问,期中做成海报展示即可。


节日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