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傻了,傲娇大脑爱学习?

00的笔记本 设计极客 00 2022-11-03

学习是件纠缠人的事情。

不学时有负担,想学时无从下手,准备学的当口开始拖延,正在学的时候会走神,还没学完就全都忘光,正要用时傻了眼……

也不要全怪学校没教这样最最要紧的能力。再不济的学校,也有学霸存在。但学霸毕竟是少数,学渣如我碰到蹊跷的事,也只能多想想,多问问了。


为什么学了等于没学?

  1. 不走心

    没有爱,就容易不走心,没有动力,更坚持不下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句不负责任的挡箭牌,尤其挡不住学校里的大规模兴趣杀伤性武器。

    辣么问题来了,兴趣从何而来?可以来自(经人撩拨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又怎么来?除了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还有价值观——未知、神秘、有趣、多元、复杂,对我们而言,它们是否重要?

  2. 不入脑


作为一个合格的僵尸,对脑子一定极为敏感:没有看见之前就能感受到脑子的召唤,看到之后,不论前面有几个坚果挡着,也要呱唧呱唧啃掉前进,捧着脑子一定用最最虔诚的姿态品尝……但脑子对知识,往往没有这般深情。不入脑有两层含义:

一是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眼都不入,还怎么学?

二是看到的东西没有内化。一朵花开得好,靠的不是给叶子和花瓣涂上颜色,而是从土壤里吸取养分并传输到每个细胞。没有内化的知识就像是外族入侵,大脑会本能地抗拒。但是如果采取和平演变政策,教你学外族的语言,跟外族通婚,进行文化输入,建立各种联系和文化再生长机制,离同化也就不远了。

为什么学习?

这个问题重要吗?可以说一点也不重要。

我们换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赚钱?”这个问题绝大多数时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赚钱不需要费力寻找动力。

回到学习上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动力模糊、回报周期长的行为,所以最好还是在起点就给自己满上油,不然上路后还得满世界找加油站。

学习的几个动机:好奇,解惑,行动,体验

  • 好奇:为什么有人每次年会都中大奖?鲨鱼会不会得癌症?为什么情人节容易分手……


  • 解惑:房价为什么会涨以及还会涨多久?为什么希特勒能忽悠那么多人?……


  • 行动:游泳,编程,选一个年收益10%以上的理财产品……


  • 体验:
    例如,跟几个不靠谱的小伙伴运一国际镖是一种什么体验?

    又如,极端民主的对立面是怎样的?


    再如,文_革是怎样造成人类文明毁灭的 -.- ?


怎么学效果更好?

一句话:以大脑喜闻乐见的方式喂养它。

大脑是个傲娇的家伙,恃才傲物,喜欢偷懒和寻找捷径,又很容易倦怠和消极。所以得哄着学。


(抖森害我图文无关)

前提:聚焦

  1. 集中注意力

    状态好的时候多学点,状态不好就出去玩,不要给自己扣上“拖延”的大帽。有时真的注意力涣散,可以试着找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脑内快速进入回血的魔幻场景,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可参考「学习之道」作者在太极比赛中回合间休息恢复的描述,当然前提是每天晚上要休息好……)

  2. 在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多接触多看多想多实践

    有一段时间,自己读书总是开多线程,豆瓣上标记“在读”的有10+本,结果就是拖拖沓沓,有些书大半年都没进展。后来在读枯燥的通史类书籍的时候,尝试在集中的时间内读完,没结束前尽量不翻这个主题之外的书。过程中发现有点困难,看一段时间开始熬不住,干脆找相关视频,书看不下去就过视频。

    结果发现效果非常好:形式上互为补充,内容上相互呼应,还能产生新的节点,引发新的问题和知识搜寻过程——也许这就是简单的“主题式”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有对主题式阅读的讲解),既能保持沉浸,又能激发更多的主动性。在刚开始接触某个陌生领域时,主题式的高举高打特别有效,可以快速突破门槛,达到一定的理解深度。


好了,我们都感受到脑子在远处的召唤了,接下来我们把学习分为输入——消化——输出阶段,看看有哪些哄脑子听话的办法:

① Input阶段——形象化

先来看一段令人(大脑)崩溃的信息:

把上面的外星文稍微整理,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再稍微设计一下(此处省略1000字),华丽丽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就出现了:

大脑对这两种东西的接受程度完全不同——大脑很多时候跟用户一样,好聪明但是好忙好忙,你不把给它看的东西精细梳理、合理表达、增加愉悦感,它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脑图为什么火爆?很多脑图不就把书前面的目录,用一个fency的软件重新画了一遍吗?但即便是这样,大脑都更容易接受和记住。

信息可视化为什么火爆?因为信息爆炸后,绝望的人类无法依靠演进速度较慢的信息筛选机制,要看的东西越来越多,焦虑得不行,于是要求看到的东西都像乌鸡白凤丸一样细细粒容易食。

MOOC为什么火爆?我们的耐心已经从一本20万字的书缩减到1万字的论文,缩减到1000字的博客,到今天已经没有耐心看140字的微博,只能看20字朋友圈分享标题和0字的照片。“阅读”已经是体力劳动,广播开始抢占堵车时间,视频成为主流信息来源。学习更是如此。视频学习的确优势太明显,但每次吃饭都有人端着勺子送到嘴边,真正饿了会不会就连吃饭都不会了?

啰嗦这么多无非想说,给大脑多看它喜欢的东西:图,表,具体的,有趣的,戏剧性的,熟悉的。书里往往没有,需要从别处找,或者写写划划,如果都做不到,至少可以尽量脑补更具象化的场景。看书这件事,外表可以小叮当,脑内得是甄嬛传。



② Digest阶段——内化

内化就是“变成自己的”——盗梦空间告诉我们,人其实只相信自己准备接受的东西,最高层次的说服需要植入会自我生长的观念。


“听过很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大部分的道理写出来都特别简单,但道理产出过程往往不足为外人道,不伴着血泪的道理只是“别人的观点”。十几岁就听过的东西,往往需要终其一生才能从“别人嘴里的”变成“自己心里的”,才会真正明白。不过,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这一点:

1.自问自答

这是自虐式方法,给傲娇的大脑派个烦人的老师,隔几分钟就提问,大脑只好打起精神应付。

  • 这项知识的本质是什么?第一原则是什么?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 我的问题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

  • 问题是什么?方案是什么?例子是什么?

  • 现象是什么?解释是什么?支撑解释的理由是什么?例子是什么?


看上去就是特别不友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再换个说法逗逗大脑:

  • 诶作者它到底想说啥?他为什么为这个东西啰嗦那么多,让人读得如此痛苦?

  • 这一段我赞同不赞同呀,让柯南来看,有没疑点,让毛利小五郎来看,有没笑点?

  • 作者抛了什么问题?抖了什么包袱?举的栗子是板栗还是毛栗?

  • 等等,这一段跟前面有毛关系?我在走神吗?


写着都觉得好虐心,什么时候把心里央视般的念书式旁边,变成二人转分裂症自问自答,就修炼到一定境界了。


2. 向外表达

如果害怕第一种方法导致人格分裂,那么推荐找个苦主听你说。“如果需要给一个不懂的人讲解,我会怎么讲? ”可以写出来(像我现在干的),可以讲给别人听。一旦开始表达,还没有明白和掌握的点会立马现形,直教人想放弃。

好为人师的好处是:装着装着就像了。一旦进行表达,自我检查和修正机制就开始启动,扯着遮羞布的傲娇大脑不得不丑媳妇见公婆,在人前不能认怂的本能驱使它主动修缮,讲着讲着自己也就慢慢信了。

以上死磕的做法做能达到两个目的:通过还原度检验理解程度,以及建立尽可能多的连接将新知识在已有知识树中精确定位下来,也就是达到内化的目的。


③ Output阶段——运用

实践检验真知,但如果学完才开始检验你就太奥特曼了——现在不是流行精益创业的理念吗,尽早尝试,尽快验证。

在学习之初,就以终为始,先想想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干什么,能解决手边的什么难题吗?能回答隔壁老王的问题吗?学完之后,也尝试输出点什么。就像游戏里好不容易打下一个装备,总得立马装上找个倒霉的练练手吧~

回到现实世界,发现极难做到。就好比我们要在春节前上线摇红包的活动,做计划时只考虑了设计和开发,做好了以后一拍大腿,还没有宣传呢!火急火燎给推广同事提需求:还有1天上线了,请在上线前传播给一半的用户……

脑子不是神,何况它也要协调全身上下,才能去做你提出的靠谱不靠谱要求,所以尽量给实践安排充足时间,将实践的结果作为milestone,而不是看到设计稿就以为做完了。

栗子:Headfirst系列

讲得够多了,献上大头系列作为案例。


大头系列在书店里真是让人无法忽视,里面的风格和排版也几乎让人无法直视。但是,人家真的是了解傲娇大脑:




好了,大家随便拿起一本Headfirst翻翻就知道。不说太多,不然大家又说我软文……


呼~ 写完这篇,向外表达的目标达成。下次再有“艾玛老纸怎么不想学,想学也不会”的想法时,就不能随便搪塞过去了咩哈哈。分析得头头是道,就看你丫做还是不做了。


参考

如何阅读一本书
学习之道
如何高效学习
暗时间
高效学习技巧 | Tips for Highly Effective Learning( Quora 精选中英对照)

↓原文有参考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