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月读书笔记

00的笔记本 设计极客 00 2022-11-03
7月一直没有发笔记,罪过。这个月还是看了书的,不过都是四星或以下,就偷懒发个合辑吧~


1
什么是战略
本书是定位之父特劳特的经典。内容不多,读起来有点像大字报。想占领读者心智的作者,力图把几个观点“敲”进我们的脑袋。

看看章节标题,基本就算看完半本书了:


  • 战略就是生存之道

  • 战略就是建立认知

  • 战略就是与众不同

  • 战略就是打败对手

  • 战略就是选择焦点

  • 战略就是追求简单

  • 战略就是领导方向

  • 战略就是实事求是


看到这里不难理解为什么豆瓣上有不少二星的评分,简直是三大注意八项纪律的风格。不过抛开设计不太合理的篇章结构,特劳特对战略的理解还是很值得再三体会。

迈克尔·波特说:“战略就是创建一个有利的定位”。定位是神马?特劳特指出,定位不是在市场上面的位置,而是在客户心智中的位置——是人心中一闪而过的印象,这一品牌感知或说快照,在瞬间就决定了顾客是否接受你的产品。因而,商业组织之间相互竞争的是顾客心智,对公司而言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

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是鲜明地建立品牌。

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注意力非常有限,尤其是工作记忆,基本只能容纳7个组块。心智不但容量有限,还厌恶混乱,经常缺乏安全感,并且拒绝改变(任何改变人们态度的计划都会十分艰难)。顾客的心智就更加有限了,每天要面对爆炸的信息量、多如牛毛的品牌,要做成千上万的决策。再加上商品之间竞争激烈,每个品类基本只能给两个品牌留下心智空间,这就是定位理论中的“二元法则”。



定位和战略的结果是与众不同

那么,如何定位?如何制定品牌战略?

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实施差异化,使品牌进入心智并占据一席之地。大脑喜欢惊奇,大脑喜欢情感,大家都有的功能、特性、风格、价值观等等,根本不值得拿出来说。进入顾客心智的唯一方式,就是做到与众不同,而定位就是要想好怎么与众不同。

而战略,负责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战略并不复杂,复杂的只是市场和信噪比太低的情报。战略全力打造理由,打造顾客买你的产品而不是选择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解决的是企业如何进入顾客心智而被选择的问题。

给顾客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战略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将顾客心智视为战场。

战略和战术

战术是如何进入顾客心智,是一个有竞争差异的心智切入角度。战术以传播为导向,让顾客接受概念。战略以产品、服务或企业为导向。

战略目的就是配置企业资源去促成战术优势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张扬战术优势。战略不是目标,而是企业一致性的经营方针。战略始终指向所选择的战术,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和运营活动,包括产品、价格、分销、广告—所有的一切,以促使战术的达成。

所以在特劳特看来,先定战略再定战术是瞎扯,而应该是战略全力配合战术,营销战术导出企业战略(营销大师真是用绳命在摇旗呐喊)。战略负责做好全局规划,以达成与保持竞争优势。

有效的领导,就是深入地思考组织的使命,鲜明地定义、建立它。领导者订立目标,订立优先次序,订立并维持标准。领导者必须把精力集中在顾客心智上,而顾客心智不受管理人员控制。
问题

定位理论毕竟兴盛于上个世纪,是否能完全适应今天的商业环境呢?过去,消费者接触商品信息,做出购买决策,主要都是通过广告或是商场里看见产品后的短暂感知。所以之前的品牌特别强调认知快照。但是今天,产品、品牌与顾客的互动更加立体和多元,也许需要从多触点的长期交互考虑,而不是高举大锤,期望一次性敲入品牌认知。

找到与众不同的定位固然没错,但我们需要新的玩法了。



2
商业设计
公司创新为什么难?这本书能告诉你答案。

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会趋向于采用分析思维进行各种决策,以避免风险。但是各种数据、逻辑、分析,不一定指向最终的效果。以分析思维为代表的“可靠”和以直觉思维为代表的“有效”,看似水火不相容,但是成功的企业必须在取得两者平衡的基础上持续成长。可靠性目的是产生一致、可预见的结果。有效性目的是产生可以满足预期目标的结果。


想要产生新知识,需要运用溯因逻辑,溯因逻辑即“可能是什么”的逻辑”。

设计活动以探索谜题为起点。
设计思维是指运用设计师的灵感和方法,设计出技术上可行,战略上可取且能满足顾客价值并抓住市场机会的思维方式.-- tim brown

商业领域的设计思维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 深入、全面了解顾客;

  • 将各种可能性形象化、模型化并不断修订和完善;

  • 创建全新的活动体系,将最初的设想转变为实际操作


为了能够创造出一个平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运营环境,企业需要从全新视角来分析组织的三要素: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文化规范。


项目导向型组织结构

在那些根据不间断的连续任务来配置资源的公司中,每个职位、角色都已被严格设定,员工智慧把分内工作归结为“我的责任”,而不是“我们的责任”。他们只局限于自己的个体责任,全然不顾他人的责任和贡献。

推动知识跨越知识漏斗最好的方式是项目制,也就是在既有条件的约束下,将某个问题从谜题推进至启发,或从启发推进至程式。“以工作整合人员”

设计师的工作模式是:先设计出作品雏形,再广泛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而管理者的行事习惯是直接提交最终成果。持续修订,构建雏形,征求意见,精炼完善,剔除瑕疵,反复运作。


构建支持创新的流程

财务计划
传统财务流程意在为高效运行现有启发或程式提供优质服务。然而为了实现有效性,财务计划应当只为那些致力于推动知识发展的活动设定预期目标和成本上限,不要有过多的其他约束。

薪酬体系
设计工作室一般只为那些能够解决棘手问题的员工支付薪酬。塑造一种问题解决型的组织文化。

塑造能强化设计思维的文化氛围

建立全新的行为规范,即影响员工行为的隐形规则和指导方针。对有效性导向的设计思维者而言,约束条件可以帮助他识别出创新的核心和精髓。约束条件不是告诉我们哪些事情难以做到,而是帮助我们重新界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并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应对阻力

推行设计思维有三个主要障碍:
  • 分析思维积累的学习优势

  • 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可靠性导向

  • 可靠性和有效性之间的激烈对抗


当团队是出于创造性目的或围绕某个棘手问题而聚集在一起时,大家愿意每天都来上班。如今,为那些最顶级的创新人才提供一项颇具挑战性的设计任务,这可能是公司留住优秀员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CEO 必需将自己定位为平衡组织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守护神,建立并维系相应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准则规范。

ps 某个部门离消费者越远,其可靠性倾向就会越强。


构建设计思维知识体系

个人知识体系由立场(我是谁?我的目标是什么)、工具(通过哪些工具、运用哪些模式来梳理思维和认知世界?)、经验(拥有哪些经验才能提高敏锐度和技能水平?)组成。

所谓专业度,是能够几乎本能的感受到重要的细微差别。一个人形成知识体系的起始方向非常重要,一旦在既定方向下开始培养知识体系,这个方向就很可能会被强化和放大,而很难被削弱或更改。

立场

设计思维者从来不会盲目幻想这个世界崇尚有效性或鼓励探索性,他们试图平衡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了取得有效性结果而适当放弃一部分可靠性。设计思维者的立场是探索未知领域,拥抱可能带来的惊喜的各种机会,乐于处理那些在诸多方面尚不明确的复杂难题。

工具

观察、想象(推理-检验 循环)、构造。
溯因逻辑得出的结论不能被提前证明,这个缺点反而创造了机会:它指导人们不断修改和完善现有雏形,让人们持续开展新测试、得出新推论、提出新雏形,直到最终形成杰出的成功设计方案。
构造:如何才能让你的深刻见解和全新方案与你负责的商业体系融为一体。

经验

即使每次只做出一点点改变,也要通过不断培养独创性来有意识地坚持抵制这种消极趋势。


高效合作

为了能够于处于可靠性和有效性两个极端的同事有效合作,设计思维者需要做好:

  • 不再盲目反对极端直觉思维者和极端分析思维者的意见,而是将不同观点视为推动自己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有利机会

  • 换位思考,用移情方法理解两个极端的立场

  • 学习并掌握有效性和可靠性两种语言

  • 把大家不太熟悉的陌生概念,转化为人人都能听懂的通用语言(如类比,其他组织有类似的做法)

  • 如果需要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应该以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调整证据的数量、规模或表现形式。

  • 设计思维者想要为直觉思维者创建一个富有成效的组织环境,唯一可选途径是移情互动、换位思考。

  • 可靠性导向的人把未来当成敌人,把过去当成朋友,所以设计思维者的关键任务之一是设法把未来转换成过去(比如迭代)。


看完这本书,稍微有点绝望。很多事情必须得自上而下推行。



3
信任代理
些书存在的意义是把某些问题讲明白。而有些书的存在,则是制造了强大的模因(meme),比如这本书。

有些秘密,原来早已公诸于世,只是我们视而不见。



4
创新者的思考

大前研一教你思考商机~ 翻翻即可




5
超级时间整理术

诶,第一点还蛮值得参考并行动的,其他内容都太泛泛而谈了。两星。

哦,第一点建议是:清理不必要的东西。



6
只有医生知道

推荐给所有妹子。

协和产科医生写的书,语言平实而不失趣味。刚开始看的时候,脑补各种惊悚画面,导致睡前根本不敢翻开。过了两天慢慢适应,果真应验了那句话,恐惧来自未知。

普通人都对自己的身体知之甚少。很多的健康问题,包括医患关系的紧张,其实都来源于恐慌、无知和沟通不足。身体是自己的,就应该负起责任,了解它,保护它。在颇为让人绝望的体制和残酷现状中,“治未病”远比“治病”更难却又更重要。

只有医生知道2 我也会继续看的。



7
滚蛋吧肿瘤君
命总是会闪光,不要等到告别时才珍惜。

熊顿已经离开两年,电影也快拍成,她留下的力量还在鼓励着越来越多的人。


就是因为看完这本,才有冲动翻开了 只有医生知道 。



8
睡眠的科学

因为失眠,买来这本并不在兴趣范围内的书。原来,我们关于睡眠有着那么多的误解。

睡觉并不是浪费时间。

睡眠可以分为5个阶段:4个非眼动睡眠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大脑在 REM 时期活跃度甚至超过清醒时,大部分的梦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浅睡阶段能巩固程序性记忆,深睡阶段让身体修复,REM 对记忆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更隐藏着大脑的很多秘密。

想要更高产、更富有创造力?不是通过少睡挤出时间,而应该:


多,睡,觉!



7月笔记交待完毕,这个月还会有《自私的基因》的笔记,立此凭证。
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