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牌机器人2015版本更新记录

00的大字报 设计极客 00 2022-11-03

又到了写年底总结的时候。


总觉得“总结”这个词有点儿消极——道理都明白,写出来洋洋洒洒,但一年好像又白过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 APP 一样,写写今年最大的版本迭代都更新了什么?





Description


- 路痴

- 喜欢吃咸肉粽和甜豆花的南方人,也爱羊肉和凉皮~

- 交互设计shi

- 擅长走路、F2F熬鸡汤、碎碎念、搞卫生



What's New


Dec 25, 2015


1. Hack 和 Pull


首先刷新的是对这两个动词的认识。


Hack


任何事物和体系都可以 hack,也应该 hack。


现有体系和规则,如果站在内部往外看,基本觉得是铜墙铁壁滴水不漏,让人不假思索就全盘接受。但如果你被打晕拖出去,醒来再看,可能瞬间就发现漏洞百出。系统内一些长期被奉为圭臬的规则,搞不好只是一开始时某个随机事件的偶然结果,结果就这么搞 siao 地固化下来。


Hack 心态不是要推翻一切。只是鼓励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尽快抽取出游戏规则——如果可能、如果需要,最好改变游戏规则,甚至重新制定规则。


哦对了,Hack也是学习任何东西首先应该具备的态度。


Pull


作为资深的信息焦虑机器人,robot00 知道自己接收信息的方式相当被动:电视里面放广告就看广告,朋友圈里转文章就看文章,畅销榜放着哪些书就看哪些书,大数据火了看大数据,芈月传火了看芈月传。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每18个月信息总量就会翻倍的世界。就这么对待越来越稀缺的注意力,真是有点儿戏。


今年尝试从“被 push 模式”升级成“主动 pull 模式”。一方面减少花在支离破碎的信息源(尤其是微信)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感兴趣的主题去找书、找 mooc、看 wiki、看 github、看微博微信豆瓣……


从今年写读书笔记的经验来看,pull 和 push 两种模式真的差别简直巨大。


折腾了三个“pull”系列:「德意志笔记」、「中欧四国扫盲贴」、「场景化设计」:




每个系列都写得很痛苦:需要先查资料,看书看视频,要么是总结实际做过的项目。多个途径看完资料,然后抽出一个线头来串起要写的内容,再提炼观点,找资料找论据找栗子。这种强度跟随机读完一本书写一篇笔记完全不同。折腾过后,对主题的理解当然比孤立地读一本书来得要深刻。



2. 少拖延,不焦虑


这一年终于不再受拖延的困扰。并不是做到了不拖延,而是明白拖延的症结所在:


  • 没有意识到心智资源极端有限

  • 欲望太多,期望太高

  • 把时间花在事前选择判断,而不是产出结果


懂得注意力、心力(will power)都是极端稀缺的资源以后,就明白该怎么对付拖延:


  • 精简欲望,逃出心力黑洞


    无论是购买欲念,还是兴趣欲念,还是改变世界的欲念,1-2个就差不多了。少了没活力,多了伤身体。


    诸如做决定、无效的争论、坚持每天做 xxx,都特别耗心力。少做一件,估计能多活几天。选出最重要的几件事去劳心劳力,就差不多了。


  • 委派任务,购买服务


事情做不完,多半是做了太多可以由别人做的事情。如果调动资源的能力没有增强,事情却越积越多,怎么可能不拖延?想办法把不擅长的任务委派出去,或者更简单一点——购买服务,而不是自己亲手去做。比如雇一个人,买一个好一点 VPN,买一个 Alfred,能节省好多时间精力。


  • If 纠结/患得患失 Then 开始动手


纠结的成因有两个:

    • 贪心

    • 反馈不足


    这时候如果停下来继续纠结,会进入恶性循环——反馈继续缺失,没法做出合理判断。只能告诉自己,一切都是 trade off,选出更重要的一个因素,然后往前推进,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反馈不断调整。



    3. 作品作品作品


    无论是开智群、YC 创业课、BVM 计划,都在反复强调两个字:作品。


    写了一年公众号,做了小小书童,开了学画大作战群,越来越明白作品的分量。


    小小书童介绍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5562y5ol&width=500&height=375&auto=0


    学画大作战群每日合集:




    简书上记录今年共写了 7w 多字,获得 500 个喜欢:平均140个字才换来一个喜欢,正好是微博的长度……(当然,这可能只是说明 robot00 的文章实在不怎么吸引)


    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到用 Markdown 写出大纲,然后编辑、配图,在难用的公众平台编辑器中来回修改,同步发到简书、博客、豆瓣、KM 等等地方,还要想朋友圈广告词…… 这些事情做下来,才知道想要留下一点东西也是不容易。


    作品,逼人进行更多更优质的输入。

    作品,逼人从无序变得有序。

    作品,留下连接入口。

    作品,创造更多可能性。


    不要忘记,基因的目标是复制,成功的标准就是数量。模因也一样。如果没有作品,模因根本没有生存机器。


    作品再粗糙,也比只在脑子里空想打转要好。





    好了,道理够多了,如果超过三个,连自己都记不住。


    也不写什么自 high 型 “新年计划” 了,



    用作品说话,明年见。





    Bonus


    值得推荐的工具


    • Alfred:Mac 必备,用好 workflow,效率提升至少 500%


    • Git:版本管理系统,请看「多用 Git 少缴税」




    • Markdown:聚焦于内容的书写方式


    • Sketch + Keynote:BP 视频都能用这个做,妥妥的


    • Workflowy:树形列表工具,可以用做 PKM(个人知识管理) 索引,以及替代 to do list



    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自私的基因


    经验的疆界


    最好的告别


    人类简史


    必然





    节日快乐

    新年快乐



    © 00 @ GZ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