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新时代,新宪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3月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共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宪法是所有法律的基础。宪法进行修改,无疑是一件影响重大的国家大事。下面就跟着果子君来看看“修宪”吧~
宪法必须与时俱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所以,与时俱进是形成好的宪法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1982年宪法作过四次修改。
1988年,宪法经历了第一次小规模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在这次修订中允许私营经济出现,并准许土地使用权转让。宪法确认以后,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3年,我国再次对宪法进行了修订。邓小平在1991年底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涉及到宪法中某些条文的问题,其中包括关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条文。因此,计划经济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了1993年宪法修改的核心内容。修订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序言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9个大字写入宪法。一言九鼎、字字千钧。这是中国对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也是离今天最近的一次宪法修改。这次修宪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入了宪法,提出了“政治文明”的崭新概念,承认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并且较集中和突出地涉及了人权保障问题,影响极为深远。
1999年,国家再次对宪法进行修改,涉及到6条条文。1999年的修正案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邓小平理论,一个是在经济制度上做出的改变。非公经济原来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后来被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后的宪法进一步提高了私有经济地位,并废止“反革命罪行”的条款。
我国每一次修宪,都处在历史的某个转折点上,与时代同步,把人民的呼声不断化为党的意志,进而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党的十九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
图为港区代表留京,全体支持修宪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具有持久生命力,才能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修宪乃大势所趋。
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修宪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保证。
四个坚持,严格程序
修宪,既按照严格程序,又反映人民意志。
修宪必经三道程序,一个是党内程序,一个是人大程序,一道是人民参与程序。这次修宪自然也不例外。
自2017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开始,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请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在精心组织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
118份书面报告、党外人士座谈会凝结成2639条修改意见,推动形成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随后,该草案再在党内党外、上下反复征求修改意见,最终形成中共中央的建议。
今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随后,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和表决,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整个过程体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坚持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宪法修改,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宪法是人民的宪法,修宪是为了让宪法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本次修宪结果更加引人关注。
关于修宪,杏仁儿们有什么看法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积极讨论(据说评论的童鞋会有好运呢~)
两会还在继续
果子君将持续关注相关问题
敬请期待
未完持续
······
责任编辑/朱可
图文/来源于网络
文字/由昝玉明收集
图文排版/昝玉明
校团委宣传信息部
青年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