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为懂得,所以守护: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华保护地志愿者

绿会 2022-10-20


他们或来自高原,或来自沿海,也可能是江南水乡;

他们在成为他们之前,

可能是军人、干部,也可能就是你身边的农民兄弟;

但现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保护地志愿者。


葛玉修

一名老党员。退休前,他跟许多人一样,在青海银监部门忙碌了大半辈子。但不同的是,他有个爱好,喜欢摄影,而且早在1978年,他就自学了这门手艺,一直割舍不下。退休后,他终于可以一口气投入其中了。




葛玉修是地道山东人,长在这片高原,他尤其喜欢拍摄野生动物。在他的镜头下,奔跑的藏羚羊、雪地里罕见奔行的双狼、以及青海湖上空盘旋的鸥,都自带故事,有着一股生命的灵动与美。有时为了得到一张好照片,葛玉修可以大冬天趴卧在雪地里,一呆就是老半天。正是这些用心拍摄的野生动物之美,让无数人被他的图片所感染。


1995年以来,葛玉修曾经先后200余次去青海湖、21次到三江源、11次到可可西里,拍摄了大量高原野生动物图片,也获得了摄影界无数赞誉。2016年起,葛玉修成为绿会“中华对角羚保护.青海湖”主任。作为民间环保人,他肩上的责任又多了一份。


 


平时除了拍摄,葛玉修还非常乐于到国内各处演讲,宣传生态保护理念。从2002年至今,他在小学、中学、大学、国家和地方电视台、社区等共进行了540多场演讲,听众多的时候上千人,少的时候也就十几人。他说:“只要有人听,人再少我也都会讲,会尽力将生态保护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美联社记者曾对他自发宣传保护高原生态的行为进行了电视跟踪采访,其专题片《一个人能为生态环保做多少》先后在美国CNN、英国BBC播放。葛玉修也因此被誉为“青海湖鸟王”、“中华对角羚之父”。


我要捐款


田志伟

绿会“中华水鸟保护地•唐山”主任。在护鸟这件事上,他绝对是一个老字辈,不仅护得投入,护得“痴迷”,而且还护得越来越专业,有“民间鸟博士”、“鸟爸”之称。他周边的志愿者伙伴,习惯叫他老田。

 


老田是河北乐亭人,8岁就来到了大清河盐场一带生活。这里位于渤海湾北岸,有着大面积的滩涂,是全球一条重要的水鸟迁徒路线,候鸟迁徒区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迁徒路线的事,是老田长大以后才知道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小时候见过的鸟不少,也喜欢鸟。


当过侦察兵、水产加工,10年前,老田决定停薪留职,回到渤海湾边包下一块地,出人意料的建起了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救护站—原来2003年时,他意外救助了13只中毒的野生大鸟。救助期间,每只大鸟一天能吃两斤鱼,半年时间吃了他近三吨的鱼。他从鸟类学家那里知道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全球也就2000多只了。


这批救下来的东方白鹳后被送进了当地动物园,再后来就只剩下6只了。老田很心痛,就下决心自己来办救护站。于是,他与护鸟有了不解之缘。


干上护鸟后,老田每天有忙不完的活。10多年里,他成天都在湿地间的小道上巡视,或调查湿地鸟类的生存状况、救助受伤的鸟儿,或者向当地居民宣传爱鸟护鸟的道理。他看得多,认鸟很准,几百米外飞过的鸟,他仅凭肉眼就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为了了解湿地候鸟的习性,他还买了很多专业书自学,并学以致用,再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护鸟行动中去。



周边的人都知道老田护鸟,有时就会将受伤的鸟、或捡到的鸟蛋送到他这里来。特别难得的是,2014年夏天,他成功孵化了几百枚候鸟的蛋,再精心养育这些小鸟,直至最后将其全部放飞。


初步统计,自护鸟以来,老田救助并放飞的1000多只野生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就有300多只,它们多是受伤的,或是误食农药中毒的。而他自建的民间鸟类救助站,也从当初的一片空地,发展成了救助区、恢复区、野化区、保育区、宣教区等功能齐全的救助站。


我要捐款


林上斗


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人。1981年,他参军入伍,2015年时他告别军旅生涯,从原南京军区某雷达旅旅长的岗位上离开,毅然转身回了自己的老家半山村。



“半山半山只有半边山”,在当地民谚里,说的是半山村面积小,全村仅11.4平方公里,是梅仙镇面积最小的村。但半山村位于尤溪河中下游西岸,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而且还经常会有大批鹭鸟前来,很受当地老百姓喜欢。2016年9月,绿会为保护鹭鸟,在半山村建立“中华鹭鸟保护地”,土生土长于斯的林上斗被聘为保护地主任。


尽管村里基础条件差,财力薄弱,但这些都没难倒林上斗。他以鹭鸟保护为切入点,带领村里乡亲们一起重新规划乡村,保护环境,并积极对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经过持续几年的保护,半山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更多的鹭鸟来此筑巢、繁衍,鹭鸟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鹭鸟多了,其它鸟类也慢慢聚集到这个只有半边山的小村来了。短短几年时间,整个尤溪县城都知道了半山村的鹭鸟成群,已是一景,众多县内外游客也慕名而来。



在尤溪县政府支持下,林上斗还各方筹措资源,在村里投入10多万元保护经费,配套建设了“观鹭台”、视频监控系统、电子科普宣传室等设施,既保护鹭鸟,又兼做环保生态宣传,让观鹭赏鸟成为半山村远近闻名的一张生态名片。


让自己的家乡,在自己和乡亲们的双手创造下变成最美乡村,这无疑也是林上斗最为骄傲的事。2018年11月,由于工作突出,林上斗被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评为“最美退役军人”。


我要捐款


汤继虎


江西彭泽人,从小在鄱阳湖边长大,现在是“中华江豚保护地.彭泽“主任。“我们叫它江猪,小时候在江边玩,经常可以见到,一群一群的,但后来越来越少见了”,汤继虎说,自己此前没想过他的生活会跟江里的豚有什么关系,但一年前,他却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不管不顾地干起了江豚保护。



近数十年,在航运、采砂、人们对鱼类的过度捕捞等重重压力下,长江江豚的处境日益艰难。2017年最新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曾经长江流域比较常见的江豚,已仅剩1012头。为抢救江豚,在洞庭湖、鄱阳湖及周边水域,不少环保组织在为之奔走。2017年5月,汤继虎自己出资5.8万元购买了一艘敞蓬艇,在彭泽县成立起一支渔民护豚队,开始巡江保护江豚。


彭泽县是陶渊明曾任县令的地方,这一江段处于江西、安徽两省交界,是目前江豚相对还较多的地方。汤继虎讲,刚开始搞保护时,他们也是早上上船巡护、晚上下船收班,但后来发现这一招根本不管用,因为违法捕鱼的人、排污的企业都多半是在晚上出动。于是他们调整时间,改为晚上出去蹲点守护,越是假期越蹲点。“平时一般在凌晨出去,忙活到下午五点才能上岸”,汤继虎称。



时间长了,汤继虎他们的江豚守护工作也有了一套经验:给成天在湖里转的渔民留下联系方式,发现违法捕捞或排污者随时出去,抓牢证据后再向当地渔政或环保部门举报。他总结,保护江豚他们做的最多的,主要是打击举报非法捕捞和排污,因为鱼捞得太绝,江豚便面临饥饿;而举报水域或岸上的各种非法排污,是保护江豚的水生环境;再就是救助受伤的江豚或其它野生鸟类。


今年11月,”中华江豚保护地.彭泽“成立时,汤继虎和其他队员谈及巡护时的辛苦,多半是笑笑的:“买的(巡护)艇是没有棚子的,每次用完停在码头,赶上春夏雨季,基本上人不能歇,因为如果没人管,一下雨艇就可能会沉,所以不管前一天是什么时候离船,只要下雨就要往船上赶,赶回来排水,半夜下(雨)就半夜赶回来,没得任何商量”。


但这种“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在江豚守护人眼里其实不算什么,他们最担心的是在巡江过程中,尤其是举报非法排污或捕捞时,对方会突然发难,攻击环保志愿者,有时甚至会冒着被打伤或打入江中的生命威胁。因为没法购置执法记录仪类似装备,即使吃了亏,也没办法举证。“如果有记录仪的话,大伙会底气更足”,汤继虎说,“至少人身安全可以有个保障”。


事实上,如同汤继虎、林上斗、田志伟、葛玉修等类似的中华保护地志愿者,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我要捐款


截止目前,绿会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创立了100个中华保护地,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类73个、生态景观类11个,涉及到的志愿者成千上万。


不管你是否认识他或她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每一天都走在巡护的路上,在用心守护大自然。如果你也希望自己身边的环境不要太糟,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仅仅只是一个奢侈梦想,那么请支持他们!


彩色地球最爱环保人

 

【公益募捐】彩色地球最爱环保人

做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绿会】

ChinaGreenAccount


长按或扫描上方关注绿会


      往期回顾


夏威夷设伪虎鲸保护区,面积超过45000平方公里

● 水安全之深村小学:再不用担心突然停水,孩子们放学回家前也不忘装上一杯

● 地球需要一半:科学家呼吁新设一项协议,来拯救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黄鼠狼重现北京胡同,也谈人口密集区中的生物多样性 | 越来越“绿”的大都市北京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用耀邦品格推动今天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您可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直接进入捐赠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