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泽: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的主阵地、主渠道。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党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肩负起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头兵”的光荣使命,率先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结合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系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工作)。
“
率先开设课程,推动“三进”工作走深走实
高质高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20年6月底发布通知,到学校党委8月底审议通过课程教学方案,从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委书记、分管校领导牵头组建教学团队,到9月初将教学安排纳入课表、组织集体备课,再到10月正式开讲第一课,中央民族大学举全校之力全力以赴,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全面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成为全国高校中首批为全体学生开设该课程、首个将该课程排进课表并实施专题教学的高校。2021年3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对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阶段性总结,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为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率先开设和将近三年的实践探索,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优化“双师教学模式”,坚持分专业分类多样化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
打造高质量思政队伍,推动“三进”教学相长
强化学懂弄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带头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在入脑入心、走深做实上下功夫,努力做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尖兵,是推动“三进”工作的关键。学校组建“思政课教师宣讲团”,采用“专题式”宣讲方式,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进行“人人宣讲”和专题宣讲,促进思政课教师紧密联系广大师生思想和工作学习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师生听得懂、能领会。
强化学深悟透。高质量研究阐释成果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2021年学校组织教师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37篇,数量和质量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1个研究基地中名列前茅。2022年上半年学校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并在总结大会进行经验交流,得到多方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强化教学转化。通过组织学习研讨、培训研修、参加教学比赛,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师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学校第一时间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组织开展周末理论大讲堂、专题研修班、宣讲报告会,1名教师获北京高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进一步强化“三进”工作的教学相长。
“
紧盯大思政课建设,推动“三进”见行见效
推进“三进”主渠道建设。用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要求各门思政课都要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学校党委紧盯思政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坚持和加强集体备课,依托教育部全国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分专题、成系列提早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思政课与新时代新要求同频共振;坚持趁热打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
强化大思政课建设。学校将案例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重点,编制北京市“12345热线平台”案例文本和视频,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衔接、有机融合。组织集体学习观摩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创新中心开设示范课,进行“大思政课”专题研讨,统一教学课件、共享教学资源,积极推动“三进”工作见行见效。
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深化“三进”工作。注重思政专业课程建设,夯实理论基础;突出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在春风化雨之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
突出铸牢主线意识,推动“三进”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民族领域的集中体现。这一重要思想,系统阐释了民族工作的战略地位、历史方位、工作主线、重要任务、工作格局、规律方法,科学回答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鲜明地昭示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具有强大的理论引领力、实践指导力和积极的世界影响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学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是对中国民族工作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理念的充分体现。学校充分发挥民族高校思政课独特优势,在推动“三进”工作中充分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进一步推动“三进”入脑入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学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不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讲授,还充分体现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配套研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地区生动实践”教学案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教学案例,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展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推动“三进”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和长期化,使“融”的主题和增进共同性的理念深入各族学生内心深处。
“
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推动“三进”深化深入
进一步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学校在制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开设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选修课,推动思政课教师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中共党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选择性必修课,打造具有民大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全面推动“三进”持续深化。
进一步挖掘思政课教师教研潜力。学校将思政课教师教研能力提升与“三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加大思政课教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培训力度,并根据疫情防控实际,适时举办线上全国性研讨会,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研讨,确保思政课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环节;安排专项经费设置校内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和专题教学、科研项目,加大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和应用能力。鼓励思政课教师在已有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主动全面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使“三进”自觉内化为主动行动。
进一步打造课程团队和资源。加大思政课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力度,提高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团队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质量。及时将国家民委重点推广的“道中华”品牌内容纳入教学资源库,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文化”课程为先期试点,作为思政课必学内容和公选课必读书目,在全校营造学习宣传阐释“道中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来源|国家民委排版|吕豫晋审核|贺露露 李红亮 马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