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其他
挑战杯丨青创北京 精彩民大
近日,由北京团市委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举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终审答辩在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市65所高校的259个项目脱颖而出,518名青年学生参与答辩。
其他
我有一个军旅梦
零下15度的夜晚,17个小时的坚守40度高温的正午,3层厚军装还有跨年夜的0点这些数字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在民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脱下军服,背上书包,重返团结石旁,继续书写着自己的热血青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不止说说而已对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的加里哈斯·赛力克来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不止是说说而已。“我出生在新疆的一个普通家庭,2020年关注到中印边境冲突事件,我被战士陈祥榕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经过一番准备,加里哈斯·赛力克在2021年9月如愿加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总队某支队。“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是新兵入伍的第一课。“我们穿着长款的厚训练服在40度大太阳下暴晒,训练了三个多小时。”对于腰和膝盖有伤的加里哈斯·赛力克来说,这些充满“疼痛”的训练,早已成为了宝贵的经历。“训练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就觉得不管遇到什么,我得坚持下去。”加里哈斯·赛力克在军营中从一根竹竿开始的军旅梦曾在武警河北省某大队服役的管理学院本科生陈薇薇,想要参军的梦想,从一根竹竿开始。“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爷爷,经常会在聊天时讲到他和战友的经历。”佝偻的身躯,颤抖的军礼,爷爷将责任担当变成了家风,“他平时会鼓励我参军,从小便给我做了一个竹竿子当作‘教具’让我扛着,让我的姿态像军人一般挺拔。”作为一名话务兵,曾经的通信专项技能训练对于陈薇薇而言压力很大,为了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她时常会在夜晚亮起台灯,默背通信号码、反复操练机器。回想起印象最深刻的经历,陈薇薇说,“是冬天和班长在没有暖气的夜里坚守了17个小时的机台哨岗,那是我站过时间最长的岗。”陈薇薇在部队中工作我们在换岗中互道“新年快乐”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李应平服役于河南开封某空军部队,第一次在部队跨年,他是在站岗中度过的,看着漫天齐放的烟花,李应平很想家,但同时也很自豪,“那一刻觉得自己的责任很重大,也真的感受到了国泰民安的分量”。“和上岗接哨的班长交接完装备后,我们互道了一声‘新年快乐’。”曾经的军旅生活对李应平的大学生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部队里六点起床、十点熄灯,到现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天也会坚持跑步和健身。”李应平受到表彰好看的女孩,也是一名坚强的战士“相比起一个好看的女孩,我更想做一名坚强的战士。”在中队的光荣墙上,2019年9月入伍武警河南总队的法学院研究生黄开曾留下过这样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战斗员、文艺轻骑兵和新闻报道员,黄开所在的中队是个“一手拿枪,一手拿号”的特色中队,回想起训练的日子,都是成长的“血泪史”,“鼻子被防暴弹砸歪过,手被盾牌剜过肉……测三公里,喉咙已经出血了,但是跑完发现比之前快了十秒,就觉得都值了!”洗漱限时三分钟,被子叠成豆腐块,卫生要用白手套检查,军人不可以在训练场上哭……这些要求对于黄开来说,也早已经变成了习惯,而那段难忘的参军体验让她变得自信、坚韧与不惧困难。黄开参加军队文艺演出当五星红旗飘在空中,我很自豪退伍后,回到信息工程学院读书的朴向方和战友们还仍然保持着联络,“有时候是一条微信、打打电话,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聚会”,他说“无论是军营里,还是在生活中,只要有困难,一定会竭尽全力地互相帮助,因为我们是战友。”如今朴向方已经是学校国旗班的班长和教官,负责国旗班升旗仪式的日常训练,“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以更加贴近部队的专业标准去完成升旗任务”。每当国歌响起,看到五星红旗在天空飘扬时,“会很自豪,也总会回想起军营里的日子。”朴向方的军装照站姿端正,步伐稳健精神抖擞,忠于信仰重返校园后他们又接续扛起行囊步履坚定,信念永亘推荐阅读:民大学工《热血盛夏,别样青春丨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介绍》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刘凌宇
其他
重要研究院+1
5月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一周年之际,“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海淀校区知行堂举行。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副司长杨玉成,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原大使、上海合作组织原副秘书长王开文,外交部欧亚司参赞于春利,学校党委书记查显友,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王志等出席会议。查显友、郭广生、杨玉成、王开文共同为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揭牌。查显友为中亚研究院名誉院长胡振华颁发聘书。郭广生为中亚研究院院长姜镕泽、副院长努尔巴汗·卡力列汗、古丽巴努木·克拜吐里、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圣敏颁发聘书。石亚洲宣读学校成立中亚研究院的决定,并为中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颁发聘书。郭广生在致辞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发表主旨讲话一周年之际,学校召开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成立大会,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服务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与中亚国家高校建立了长期深入的联系,高校间各层级学者与学生互访交流频繁。与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共同建立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人文交流中心”,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共同建立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人文交流中心”。学校有一批从事中亚合作交流与研究的专家学者、一批支撑开展中亚研究的学科、一批中亚合作高校,为中亚研究院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亚研究院将主要开展智库研究、中亚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三项工作,着力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个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平台、一个中外携手共建的国际科研平台。王开文对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中亚研究院表示祝贺。他表示,中亚地处战略要地,中亚国家是我们的友好邻国,我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并设立了常设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的成立正当其时,希望学校成立的中亚研究院为我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献言献策,为中亚方向的研究作出更大贡献。于春利代表外交部欧亚司对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中亚研究院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央民族大学长期以来深耕中亚方向的研究和国际交流,在教育教学和智库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为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世代友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亚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中亚国家高校智库的交流合作。成立大会后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荣誉资深教授、中亚研究院名誉院长胡振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刘旭分别作主旨发言。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的成立,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丝路新观察新闻社、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新闻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文联《曙光》杂志社、北京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发来贺信。来自外交部欧亚司、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有关部门、学院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来源|国际合作处摄影|马丹妮排版|李素素审核|刘
其他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将于6月12日在新疆喀什举行
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共享新疆地区考古、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新疆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将于6月12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举办。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和喀什大学联合主办,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协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埃及、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100余名专家,将围绕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排版|梁斯淇审核|刘
其他
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基地”揭牌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仕珍等出席仪式。揭牌仪式由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高兴宇主持。郭广生与韦仕珍分别代表双方签署研究基地共建协议,并与参加仪式的专家学者共同为研究基地揭牌。郭广生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始终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时代背景下,两校共建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研究基地应运而生,通过“中心+基地”模式,推进多民族语言智能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民族语言资源库和智能工程化应用体系。他同时指出,研究基地的成立,是中央民族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深化合作的新起点,希望两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科学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讲好中华民族团结故事,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卞成林指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基础与应用研究,促进民族语言之间的互译互通,是计算语言学专家学者的共同目标。多语种语料资源库的建设和语言互译互通,有助于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先进科技知识,增强东盟国家对我国的认同感,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他表示,广西民族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颇有渊源,广西民族大学将以研究基地成立为契机,与中央民族大学携手并进,努力提升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水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揭牌仪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主任赵小兵简要介绍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及各研究基地的研究定位、机构与机制、学科队伍及科学研究情况,并介绍了国家安全视域下语言信息安全研究的新形式与新任务。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研究基地主任秦董洪介绍了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研究基地的研究定位及近期研究任务。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国家语言信息安全当前形势与任务、国家安全视域下多语言资源库建设与大语言模型技术示范应用、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方面等议题进行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研究基地的建立,是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同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两校将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基地的集聚效应,加强与广西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注入新活力。据介绍,“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以下简称“语言监测中心”)是由教育部语信司、国家民委教育司及中央民族大学于2008年6月共建的研究机构,机构设立于中央民族大学。迄今为止,中央民族大学已分别与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及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建了5个“语言监测中心”研究基地,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研究基地的成立是“语言监测中心”发展历程上的重要成果。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排版|梁斯淇审核|刘
其他
在你的朋友圈跳了一天的这位院长,他来了他来了!
近日,一条#老师课堂展示蒙古舞刚柔并济#的短视频,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关注转发,收获众多网友点赞。网友评论:“民大的民族舞真的是很骄傲”“氛围感拿捏了”“铁汉柔情此时具象化了”“原来这就是书上说的铁汉柔情”“膀大腰圆才有那个味道”“啤酒肚是加分项”……在社交平台视频爆火的这位老师,就是舞蹈学院姜铁红院长。今天,官微君在校园里偶遇,快来听听他怎么说。官微君:姜院长,您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穿着皮鞋西裤带着学生一起跳了一段《奔腾》?
其他
榜样|优秀如她!
《人民日报》于2024年5月4日刊发了《2022-2023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我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赵惠怡光荣上榜。个人介绍赵惠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朝鲜族,中共党员,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小米特等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勤学敏思,夯实专业基础在求知为学的时光里,她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以4.33的绩点,始终保持专业第一。她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荣誉28项。从“死读书”,到学会“灵活变通”“学以致用”,她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她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珍重学业,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素质,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知识的海洋里勇攀高峰。躬身实践,担当青年使命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志愿服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颂会上,都有她的身影。她用行动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志愿时长达300小时。作为学生代表,她参加“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主题读书暨“和全国政协委员一起读书”等活动并发言。作为学生骨干,她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中,尽自己所能为同学们服务。赵惠怡参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片赵惠怡参加学生骨干竞选赵惠怡参加第三届延河青年论坛赵惠怡参加“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主题读书暨“和全国政协委员一起读书”活动交流会现场发言赵惠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锐意创新,探索科研之路“科研的魅力正是在无尽的探索中显现。”从好奇尝试到深深热爱,她不断挑战自己,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不断的项目实践中,逐渐体悟、不断收获,才开始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这也是科研与她的“日久生情”。因为对自身专业的热爱,她坚持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主题,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累计斩获17项殊荣。赵惠怡带队赴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村社会实践赵惠怡负责的大创项目《少数民族语新闻媒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的实践方案研究》调研中个人感想“能够作为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我深感荣幸且满怀感激。只要怀揣坚定的信念,挥洒辛勤的汗水,成功的果实终将甘甜可口。感谢所有陪伴支持我一路走来的老师同学和家人。正是有了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我才能无所畏惧地迎接挑战,勇往直前。感谢过往经历的每一件事,让我变得更加坚韧、执着和勇敢。很幸运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得到肯定,这份肯定让我深切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前行的道路永无止境,我将满怀期许,脚踏实地,毫不松懈地继续前行,勇攀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峰。”生活中的赵惠怡挺膺担当、奋楫笃行释放青春能量,激扬青春风采以青春之我
其他
@辅导员&班主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读书班开班
4月26日,中央民族大学辅导员、班主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读书班开班式在学校海淀校区举办。党委常委、副校长强世功为全校辅导员、班主任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开班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慕云主持。❖强世功带领全体学员系统梳理了《概论》教材16讲的框架和脉络。他指出,《概论》教材立足中华民族整体视角,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讲清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文化渊源等,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要深刻把握“四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根基,要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以史带论、论从史出。要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取得的文明成就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强世功强调,高校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职责。辅导员、班主任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讲好《概论》课、用好“金教材”,要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杨慕云在总结时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对于用好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导青年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根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班主任身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一线,是学校开展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力军,要按照将教材“读透”的要求,深刻领会其中的精髓要义,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转化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辅导员康佳妮、历史文化学院班主任何永智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读书体会。全校辅导员、班主任共计480余人以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加开班式。❖面向全校辅导员、班主任开办《概论》读书班,是中央民族大学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和推进学科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本次读书班将开展为期8周的全员集中学习研讨,以“分班级共学+分专题研讨”的方式,深学细悟每一章节的内容,深入交流学习思考体会,结合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切实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推动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来源|民大学工排版|王瀚晨审核|贺露露
其他
强健体魄 聚力奋进 共创未来|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第57届田径运动会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不负卿,青春穿越操场来赴春日一场约会。4月26日,中央民族大学第57届田径运动会决赛在丰台校区田径场正式开幕。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开幕式。本届运动会的主题为“强健体魄
其他
瞭望访谈丨郭广生: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走红色育人之路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前身为延安民族学院,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走出了一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红色育人之路。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在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中央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神圣使命,发挥自身特色,继续回答好“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时代命题。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做好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的思想库《瞭望》:中央民族大学特色鲜明,如何理解中央民族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性?郭广生: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学校源起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使命担当,诞生于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的生动实践,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土壤。校训中的“美美与共”,取自学校名誉校长,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十六字箴言,强调的是宽厚、包容、共融的精神,旨在构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秉承这一校训办学的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缩影,56个民族的师生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构筑出多元一体、厚重博学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各民族优秀学子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历练成长,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央民族大学同时也是国家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窗口,承担着独特的文化传播的使命。学校精心打造“锦绣中华·魅力民大——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等系列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魅力,广受好评。近年来,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瞭望》: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的思想库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郭广生:中央民族大学自办学以来,就汇聚了一批名师大家,为国家民族理论研究贡献知识力量。1952年院系调整,一批当时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民族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到校任教,包括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奠定了学校的学科基础和治学传统。就是这批专家学者,承担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文字改革与创制等一系列党和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后,费孝通等一批学校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进入新时代,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孜孜以求、深入钻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边疆安全与稳定等重大问题作为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一批专家学者积极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深刻内涵,形成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当好民族教育的领头羊《瞭望》:在学科专业建设中,中央民族大学是如何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聚焦的?郭广生:中央民族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民族理论创新、民族工作决策咨询、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安全与稳定等重大课题作为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作为办学治校的重大使命责任,汇聚优势特色学科群,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扎实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学科优化调整。围绕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加快学科优化调整的部署要求,重点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民族类学科优化调整等开展工作。在全面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学校成立学科优化调整专班工作小组及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门力量同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相关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高起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等新型智库建设,统筹好校内外专家力量,深化重大课题集中攻关。《瞭望》:中央民族大学是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去的?郭广生:在聚焦主线的同时,我们扛牢“三全育人”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持之以恒筑牢思想根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贯彻“大思政课”理念,遵循“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把讲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这本“金教材”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抓好课程、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等教学“新基建”,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开设了一批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形式的优质公共课、专业课和思政课。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学校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注重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叙事析理,寓教于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可感可触、可亲可及,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增强各族学生“五个认同”,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比如,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初,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严庆等学者与学校学生代表走进国家民委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为全校2.3万余名学生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在这场沉浸式的教学体验中,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深入探寻民族团结的文化根脉,见证中华文化的根深叶茂,深切感悟“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学校于2023年底专门制定实施了《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将主线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大力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特别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自建校以来,组织各族师生参加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已成为学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红色育人品牌,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充分展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和中华儿女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瞭望》:作为我国民族教育的领头羊,中央民族大学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民族工作大局,为国家的民族工作贡献高校力量?郭广生:中央民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将学校工作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统筹谋划、推动落实,彰显了服务民族工作大局的作用。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获批首批中央四部门(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近年来,基地为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服务新时代民族工作、服务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在2021年中期考核评估中取得第一名,首轮建设周期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并直接取得下一周期建设资格。基地围绕9大研究方向,设立6大研究中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人才培养“主阵地”,紧密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新目标,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支撑矩阵。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守牢研究阐释“主战场”,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阐释。融入地方建设,当好服务首都事业发展“主力军”,将自身发展融入首都建设发展大局,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深入挖掘学校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样板,面向广大师生和各地各族干部群众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学校深度参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史纲、史料编纂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了100万字的“三交”史核心卷初稿、60万字的“三交”史纲和史料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工作。组建了高水平专家咨询团队和授课团队,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和课程建设工作,专家学者和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广泛参与,共同完成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公共课教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作出民大贡献。与此同时,中央民族大学努力在服务好、支持好国家民委各类专项工作中,进一步找准学校在服务民族工作大局中的定位优势,明确改革发展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2023年,我们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力量,发挥全媒体矩阵作用,设立4个高校工作室和10个业务团队、15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专项,为“道中华”内容建设和品牌推广提供更多高质量内容支撑、平台支撑和学术支撑。全年完成文物古籍资源创新转化图文80篇、短视频100部,完成80余篇推送内容的英文翻译和审校任务,共计14万余字。围绕主线优化人才队伍《瞭望》:中央民族大学是如何围绕主线优化人才队伍的?郭广生:中央民族大学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建设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人事管理体制、岗位设置管理、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培养、教师岗位评聘、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学校召开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科学核定岗位编制、按照“总量控制、按任务设岗和按比例控岗”原则进行岗位管理,按照“立足现状,放眼未来,统筹兼顾”原则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分类评价机制,按照学科大类形成以人文、社科、理工医、艺术体育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分类评价的职称评审制度,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直评制度,构建以思政师德水平、人才培养成效、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贡献为指标的“四维”综合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强化领军人才,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重视青年人才,建立准聘制度,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灵活晋升途径,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建设创新团队,形成人才培育的丰厚土壤;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建立了导向鲜明、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的奖励制度,实施“杰出育人奖”,强化使命担当,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开展学科建设奖和教学育人奖,优化人才表彰奖励机制,设立“突出贡献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2023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出台“人才工作50条”,柔性引进知名院士、长江学者等特聘教授19名。3人分别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分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市青年教学名师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分批推进干部换届聘任工作,选优配强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通过教师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教师队伍能力水平,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学校将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员聘用制,稳妥推进“双聘制”和绩效管理改革,不断完善“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进退机制,为有关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建立与主线工作贡献率挂钩的绩效调控机制,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和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分配机制。以高水平的人才工作有力支撑和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央民族大学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海淀校区、丰台校区、海南国际学院“一校三址”办学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显著跃升。面向未来,中央民族大学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牢牢把握学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办学定位,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方位新使命,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毫不动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毫不动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瞭望》2024年第16期
其他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筹海图编》
“《筹海图编》者,筹东南之海,以靖倭寇也”。《筹海图编》是明嘉靖年间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时,为防御倭寇,聘请军事家、战略家、测绘家郑若曾收集海防有关资料编辑而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图志。该书序称“国家诸夷徼,东起辽蓟,渉云中上谷;西接陇蜀;南及苍梧、象郡百越之地,并湮山堑谷以为界。秦汉来世列亭障、缮戍守,一切阨塞形胜,虚实向背,世有图牒以诠次,其事往者有睹,来者可镜也……”,即中国历来就有绘制疆域地图的传统,不论是中原地区还是民族边疆都属于一个中国,因此士人匹夫都应当不遗余力地维护国家统一,而今海患不断,更需要明确东南沿海的基本情况,以为千秋万代作海防,表明了作者“为国筹海”的决心。“不按图籍,不可以知塞,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为此,《筹海图编》首列沿海地图,详细介绍了舆地全图与广东、福建、浙江、直隶、山东等沿海山川图以及倭寇总路、分路入侵图;卷二载日本基本情况及中日交通,分为三编,即《王官使倭事略》《倭国朝贡事略》与《倭国事略》;卷三至卷七分省载各地防卫情况,包括沿海五省《沿海郡县图》《倭变记》《兵防官考》和《事宜》等;卷八详细记载了各地倭患,主要为嘉靖以来各地倭寇来犯的时间表,及倭寇入侵的三条主要路线;卷九至卷十记载重大战役以及难民烈士事迹;最后三卷为经略,即御倭之法,辑录了各家策论,军队建设,海船兵器样式等诸多战略战术。《筹海图编》综合了纪事、地图、年表、图谱等多种方式,将“御海洋、固海岸、严城守”海防思想融入到东南沿海具体情况之中,是具有开创性和实用性的军事指南,凝结了抗倭英雄们的集体智慧,在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明朝中后期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筹海图编》在现当代也依然具有不容忽视的的价值。首先,它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海防思想、军事水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次,《筹海图编》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如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属于明朝的海防范围,明确了中国的沿海疆界;最后,《筹海图编》展现了中华儿女抵御外患的强烈意志,饱含爱国情感,提醒我们应当时刻居安思危,要像石榴籽一样团结一致,维护国家统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郑若曾撰,(明)胡宗宪辑《筹海图编》十三卷,为明天啓四年(1624)胡维极刻本,内页12行22字,小字双行等,白口,单白,四周单边,版框高20.1cm,宽14.9cm。参考文献:【1】童杰:《郑若曾<筹海图编>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2期。【2】徐璐莹:《<筹海图编>成书意义探析》,《名作欣赏》
其他
招生简章|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要求,我校2024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央民族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在历史学、哲学等专业上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历史学、哲学。面向北京、天津、山东、浙江、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四川、陕西省份开展招生。在非高考改革省份,招生计划投放在文史类;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不限(“3+1+2”模式省份,招生计划投放在历史类)。各省具体招生专业、计划数以“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方式2024年4月11-30日考生可登录“中央民族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52),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每名考生限报一个专业)。特别提示: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二)报名确认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须于2024年6月10-20日在报名系统内确认是否参加我校“强基计划”校考。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我校“强基计划”考核资格;对于确认参加学校考核又无故放弃的考生,将通报生源省份招生考试机构。(三)入围校考办法2024年6月27日前,学校在确认参加校考的考生范围内,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分数线。考生总分相同时,依次比较文综(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不比较此项成绩)、语文、数学、外语成绩。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须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执行。(四)学校考核我校将于2024年7月3日前对入围考生进行学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1.
其他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滇略》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丨《滇略》《滇略》是明代云南现存的五部通志之一。全书十卷,一卷一略,分别为版略,志疆域;胜略,志山川;产略,志物产;俗略,志民族风俗;绩略,志名宦;献略,志乡贤;事略,志故实;文略,志艺文;夷略,志苗族;杂略,志琐闻。四库馆臣称赞该书“引据有征,叙述有法,较诸家地志特为雅洁。”道光《云南通志稿》更是认为在明代云南方志中“惟谢肇淛《滇略》称为完善。”谢肇淛曾在云南做官,撰写一部云南史志,既是他的文化理想,也是他的政治抱负。《滇略》不仅是留存地情信息的志书,更是协助地方治理的政书、提供历史借鉴的史书,可谓是“记地方事,载天下情”。《滇略》在继承正德《云南志》、万历《云南通志》等正志体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突破了原来以地域为中心记载地理志的写法,将地理志中同一性质的问题由原来分散在各府州县分别以细目记述的政区沿革、山川、物产三部分和风俗中一部分挑选集中起来,直接命名为《版略》《胜略》《产略》《俗略》,从而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彰显出地方志的条理性,有利于更加充分地梳理、展示云南的地方实情。同时,得益于“搜罗通记,咨询耆旧,合所经见”的写作方法,《滇略》内容十分丰富,如《俗略》特别关注云南特色的节日、贸易、习俗、建筑,如迎佛节“二月八日,各郡有迎佛之会……句町诸邑以是日祈求丰稔,各社装演往事,走马戴竿,若迎春然,三日乃止”等,保留了大量有关明代云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甚至一手史料,谢肇淛也被后世认为是一名优秀的民俗学家。此外,在《滇略》中,夷事不再作为外志存在而自成一略,《夷略》相对客观地关注到云南地方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如“西南诸夷种类至多,不可名纪,然大端不过二种。在黑水之外者曰僰,在黑水之内者曰爨,僰有百种,爨亦七十余种。”充分彰显了“造化之大无私,覆载世之治也,守在四夷”的指导思想,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施政借鉴。终明一朝都将“统合华夷格局”作为“维护天下秩序”的重要任务,而撰写方志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手段”——明代永乐年间就先后颁布了《修志凡例》和《纂修志书凡例》,从官方角度为地方志编纂提供指引,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编修地方志的风潮。《滇略》作为云南史志重要代表作之一,在明代塑造了地方属于国家的社会记忆,在当代彰显了中华文脉的传承性。王明珂在《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中指出地方志对应一种情境,“也就是中原帝国内的地方情境——地方是整体帝国空间、人群、行政的一部分,且地方、部分从属于帝国。这是无可动摇的现实本相;地方志书写所创造的社会记忆,其功能便在强化这样的现实本相。”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特色的书写体例,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代代引导着人民的整体认同,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民族认同。因此,发挥历代地方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正是活化传统文化的当代课题、铸牢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谢肇淛纂《滇略》,六卷,旧抄本,10行21字,绿栏,白口,四周单边,版框高20.6cm,宽14.9cm。卷端“无隅”墨笔题跋。封面题签:持静斋旧藏。钤“大方无隅”印。参考文献:[1]
其他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丨《初潭集》
《初潭集》是明代思想家李贽于1588年在麻城龙潭湖畔芝佛院写成的著作。在书中,李贽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明焦竑《焦氏类林》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并通过批点、评论来阐发自己的思想。全书内容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大类,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采纳古人事迹,并随意插入评语,表达了李贽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反对矫饰,弃假存真的叛逆精神。李贽(1527—1602)
其他
一起来上这门“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全校共上一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开学伊始,学校资深教授杨圣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师团队带头人,面向全校2400名本科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海淀、丰台和海南三校区同时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杨圣敏教授从“中华民族起源发展历程、历史上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两个角度,系统阐释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演进历程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中阐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历史观和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等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系统梳理。课后,同学们与杨圣敏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本学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共开设25个教学班,面向大二年级人文社科类专业2280名学生开课。学校高度重视该门课程建设,按照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配置优质教学资源,邀请教材编委会副主任杨圣敏教授,编委会成员严庆教授、关凯教授、彭勇教授以及优秀中青年学者孔新峰教授、杨须爱教授加入教学团队承担学期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学标准,有效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共16讲40余万字,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点击播放:2月29日新闻联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学科根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度去谋划,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角度去推进,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角度去落实。学校成立教材试用试讲领导小组、课程建设工作组、虚拟教研室等,构建跨区域跨校跨学科汇聚人才的课程组织架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保障机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汇聚人才、探索路径、奠定根基。精心组建团队,“金师”讲授“金课”学校全方位动员优秀师资投入教材参编和试用试讲工作,共派出27名专家学者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编写,组织30名优秀学者组成教师团队,面向全校大二年级近4000人开展两个学期试用试讲,邀请动员包括杨圣敏、严庆等专家学者加入教学团队承担教学任务,确保课程质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座谈会现场摆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图片来源:国家民委官网)《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委会名单2023年4月24日,委属高校共上一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2023年6月20日,严庆教授获得国家民委举办的直属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23年9月16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上,为民大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何以中华》通过名师示范、教学比赛等方式培养选拔出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4人入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示范课程教学团队,5人在国家民委课程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6人入选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教材试用试讲充分激发教师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有效组织起来
其他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是南宋白玉蟾的作品总集。全书共六卷,收录赋、序、青词、文、论、记、辞、疏、说、简、篇、碑、题、跋、诗、联、颂、铭、赞、偈、诗余、杂著等多种文体,内容涉及游仙偶得、道法探讨、游历纪实、观景感悟、思古遐想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其文采之清丽,意蕴之丰厚,价值之悠远。宋代,大批士人迁入海南,带动了当地文化风气,且随着岭南经济活动和海上贸易的发展,从前被称为“化外之地”的海南逐渐变为华夏的“琼崖宝岛”。在这个大背景中,诞生了文化名人白玉蟾,他的作品展现了南宋文化领域的风云跌宕。白玉蟾在道法、诗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颇有建树,且一生著述颇丰,有《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白玉蟾逝世后,弟子彭耜辑其诗文于南宋嘉熙元年编刻出版。明正统七年,由宁献王朱权重编,即为著名的《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白玉蟾也成为了史上第一位有文集传世的海南文化名人,因此被誉为“神仙才子”。白玉蟾年少时渡海北上,拜师学道,后活跃于江南地区,成为了道教金丹派的传播人,开始坚持“辞赋弘教”,《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便以《紫元赋》开篇,意在表达修道的玄妙。据《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记载:“诸僧来迎,以先生博极群书,贯通三氏,昔究禅樾,欲求其为僧……先生笑曰,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也,若以夏变夷,背天叛道,吾不忍也。”可见,白玉蟾修道的核心之一是坚持贯通的中国文化本位。由于白玉蟾“心通三教,学贯九流”,发展和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和理论,“广收弟子,常传道法”扩大和强化了道教的影响力,被尊称为“南宗五祖”。白玉蟾除了工于诗文、醉心道法外,也心系家乡。早期年白玉蟾曾至海南黎族聚居地—黎母山修炼“遇神人授上清法篆洞玄雷诀”,创立道教南宗,白玉蟾的问道之路被打上了海南的烙印,同时作为南宗五祖的白玉蟾也推动了道教在海南地区的传播。此外白玉蟾自号海南翁、琼山道人,一生之中创造了多首关于海南的诗歌,以标榜自己的根源所在,白玉蟾是向全国宣传海南地区文化的早期代表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琼岛名流”。作为神仙才子、南宗五祖、琼岛名流的白玉蟾,“脱胎于地方、面向于全国”,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进一步发展的切实佐证。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宋)白玉蟾(葛长庚)撰,(明)朱权重编,(明)何继高等校《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为明正统七年(1442)宁藩朱权刻本,共6册,内页9行20字,小字双行等,白口,单白,左右双边,版框高20.3cm,宽14.4cm。有图。内封题名:《白玉蟾集》。书签墨题:《白真人全集》,并“甲子仲冬慧惠敬题。”参考文献:[1]乔红霞:《
其他
+14!国家艺术基金国家202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公布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校共有14个项目入选。其中,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4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1项、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8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1项。
其他
新华访谈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蒙曼 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怎样让全世界读懂“中国式浪漫”?新华访谈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蒙曼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点击视频听蒙曼老师讲中国人的爱国“密码”!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来源|新华社排版|王瀚晨审核|刘
其他
我在文物古籍展讲“铸牢” ③
又是一年春到来又是一年耕耘时这个三月万物吐故纳新一片生机盎然官微君带你再次走进“一眼千年”的文物展感受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继续去聆听展馆中民大志愿者的讲解故事看年轻思想与厚重历史碰撞激荡听青年学子和文物古籍相互成就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其他
名单公布!入围!
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小勇教授主持的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摄对莫尔寺遗址的主动考古发掘始于2019年,由中央民族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进行。莫尔寺遗址位于喀什市东北方向的莫尔村,目前留存两座佛塔,一座圆形,一座方形。在5年的发掘时间里,考古队员在遗址上清理出形制完整的佛寺建筑群遗存,还发掘出上万件石膏佛像残片,分属于佛像的各个部位,不但有犍陀罗风格的元素,也有中原地区风格的特征,说明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各地文化的影响发生着演变。此外遗址还发现了石磨、陶器、“唐开元通宝”钱币、圆形方孔无字小铜钱、木质建筑构件、棉麻丝等织物残片。莫尔寺遗址是目前新疆发现最早的佛教遗址之一,始建于公元3世纪,到10世纪后逐渐废弃,也是目前发现位于我国最西部、保存最好的泥土建筑佛塔。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揭示了佛教在古代新疆地区传播和盛行的过程,实证了新疆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地区的历史史实。“今年,考古队将继续对圆形佛塔南侧的另一处高台做发掘,更全面地厘清莫尔寺遗址的建筑形制规模、兴衰过程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莫尔寺考古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肖小勇说。入围本次终评名单的还有西藏革吉梅龙达普洞穴遗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1
其他
我在文物古籍展讲“铸牢” ②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守在电视机前看《鉴宝》节目,长大后更是被《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所吸引,我时常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文物前做讲解的样子。然而,让我真正对讲解产生兴趣,是曾经在手机上刷到的《如果国宝会讲话》。“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秋水,两颗突出的苹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枣,构成我可爱的面容……人们叫我说唱俑,虽然无名无姓,咱可是国家博物馆里备受瞩目的大明星。”其中有一集介绍了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四川击鼓说唱陶俑,里面的陶俑形象憨态可掬,再配上活泼有趣的讲解使我对这件文物印象深刻。击鼓说唱俑(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后来,我有机会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亲眼看到了击鼓说唱陶俑实物,通过志愿者的生动讲解,这件文物在我心中再次鲜活起来。那时的我十分羡慕,心想:如果我也能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就好了。恰好今年暑假,学校发布了招募北京民族文化宫志愿讲解员的通知,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志愿讲解活动。穿越时空来相遇报名成功后,我前往民族文化宫进行了一系列培训。最后一次培训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参观了
其他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021届选调生出征两周年记
“我志愿成为一名选调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扎根中国大地,赓续红色基因、传递民大精神,锤炼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作为,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去之即战、战则必胜。永葆初心,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庚
其他
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大思政课”——国家民委举办直属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师教学竞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家民委党组指导委属高校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师教学竞赛作为委属高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一次集中练兵,也是一次示范引领,更是委属高校、共建院校师生共上的一堂“大思政课”。6月20日,由国家民委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承办的委属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委属高校25名教师倾情讲授,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系统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脉络、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延边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西昌学院、凯里学院等15所民族(地区)院校百余名师生现场观摩。▲国家民委直属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师教学竞赛现场。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宁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多维立体加强课程建设,以点带面深化铸牢教育的经验做法。国家民委教育司司长宋全表示,集中举办概论课程教师教学竞赛,是落实国家民委党组以赛促讲、以赛促建要求,打造特色课程、金牌讲师、精品教材的具体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政课怎么讲?西北民族大学参赛教师赵静开宗明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上这门课首先要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血有肉、可感可知,明白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把一门新课程建设成为老师爱讲、学生爱听的特色思政课,科学精准的定位是前提。早在2020年秋季学期,委属高校率先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将其定位为一门集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是向青年学生讲清楚“四个共同”,讲透彻“大一统”,讲明白“多元一体”,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规律,生动展示中华民族交融演进的伟大实践。参赛教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严庆表示:“这门思政课讲求对历史知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做到政治性、严肃性与趣味性、生活性相结合。”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骨干师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委属高校积极推动资源向主线配置、工作向主线发力、人员向主线聚集,精心遴选优秀教师讲授概论课。2023年寒假期间,组织80名教师集中参加骨干师资研讨。春季学期一开学,69名教师立即投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成为体系化开展铸牢教育的主力军。此次参加教学竞赛的25名教师中,有9名教授、10名副教授、6名讲师。竞赛过程既是一次教学骨干的同台竞技,也是老中青传帮带的以赛代训。延边大学教师陈玉佩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政策性、理论性、专业性强,加强师资培训至关重要,希望有更多像今天这样沉浸式学习体验的机会。”边讲边改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开好课程的基础,国家民委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转化成师生共上一堂课、共改一本书的“思政工作坊”模式,鼓励师生教学相长,边讲边改边完善。竞赛中教师们引用大量案例、讲授时事热点、丰富视频插图,为概论教材修订完善提供了丰富素材。评委组专家、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哈正利表示:“竞赛中的精彩表现说明教师吃透了教材主旨,也反映出教材的叙事体系已经被一线教师广泛接纳,通过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专家组评委一致认为,概论教材兼具政治性和学术性,做到了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相信通过此次竞赛的推动和进一步打磨,这本教材必将成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凸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优势的精品教材。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委属高校建设好概论课,就是要树起铸牢教育的鲜明旗帜,强化铸牢教育的育人实效。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朱为鸿介绍,学校按专业建设标准加大对概论课程的支持和投入,形成了主线聚焦、各方协同的工作机制。目前已着手建设以概论课为主干的课程群,进而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铸牢教育落实到人才培育各环节。2022级教育管理专业学生解峥表示:“在老师们的精彩讲授中,我们走进了中国文化和历史,原来只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今天才了解其中包含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让我对中华文化更加自信了。”
其他
肖小勇:让中国历史“因我们的手铲变得有血有肉”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铿锵有力。2022年7月,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麻国庆副校长与肖小勇教授考古团队合影有那么一些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奔赴边疆地区,无惧风雨、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只为有形有感有效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促进考古成果活化利用,为文化润疆助力续航。中央民族大学就活跃着这样一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考古队伍。肖小勇正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肖小勇教授在莫尔寺佛塔遗址前肖小勇,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丝绸之路与民族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数年来致力于新疆地区考古研究,多次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正在新疆地区开展2023年度考古发掘工作。躬身田野,寻找属于自己的颜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践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肖小勇身体力行躬身田野,考古边疆,助力边疆发展、民族融合。他说:“我们考古用的最多的工具就是手铲,手铲不仅刮出了土,更刮出了历史、刮出了文化,中国历史会因我们的手铲变得有血有肉。”肖小勇教授在挖掘现场刮面作业,并指导学生考古队同学在提取木制文物正如肖小勇所说,民大考古人的一天是从手铲开始的,每个考古人都奋力在戈壁滩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颜色。这边挖灰坑的队员正小心翼翼地找寻着黑色的边缘,睁大眼睛只为探索灰坑的何去何从;那边刮冲沟的队员也专心致志地清理着沟壑中的灰色,试图理清每一寸时间的去向;另一边,还有一些队员正投入到追踪红色和黄色的踪迹中,用手铲清理出一块又一块土坯砖,还原雄伟佛塔的前世今生。直到日落半程,考古人也开始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将一天的发掘情况通过一条条线描绘在米格纸上,无人机也准时起飞,伴着一天中最佳的光线条件,“打卡”每个探方的瞬时美照。“收工了!”随着肖小勇一声洪亮的呼唤,民大考古人的一天正式画上句号。肖小勇教授带队的中央民族大学莫尔寺考古队在莫尔寺遗址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日复一日的坚持,只为让历史的本来面目一点一点呈现出来。民大考古人的工作远不止于考古发掘,文物的初步整理也是一项艰巨且重要的工作,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物从标本袋中取出,一件件编号登记,将破碎的文物残片进行修复保护,最大化还原遗物的原本形态,力图将千年前的盛况重新展现在公众眼前。扎根边疆,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肖小勇看来,边疆考古是中国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成果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从2019年起,莫尔寺考古纳入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也是自2019年开始,肖小勇便带领中央民族大学莫尔寺考古队,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启动了新疆喀什市莫尔寺遗址考古项目。而这一启动,就是四年,肖小勇和他的团队也在边疆扎下了厚厚的根基。莫尔寺遗址发掘现场:远处为圆形塔,近处为大佛殿和僧舍建筑基遗址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东北荒漠中,因其形似烟囱所以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莫尔”(烟囱的意思),是我国西部的大型佛寺遗址之一,始建于公元3世纪前后,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喀什古称疏勒,是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地区之一,也是古代西域佛教中心之一,对新疆乃至我国的佛教发展史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莫尔寺遗址是古疏勒地区典型的地面佛寺遗址,对新疆境内佛教遗存进行系统、科学的考古工作,厘清新疆历史上宗教发展的基本面貌,对阐释新疆历史上多宗教并存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意义。”多年的田野经历和学术研究,让肖小勇对近年来新疆地区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切身感受。莫尔寺遗址圆形塔肖小勇教授与同学们讨论考古发掘方案肖小勇教授指导同学测量遗迹坐标肖小勇教授在考古现场介绍莫尔寺遗址肖小勇教授在考古现场介绍莫尔寺遗址莫尔寺遗址考古出土的陶罐2019年大佛殿遗址中心大殿出土的石膏佛像的局部莫尔寺遗址出土的石膏佛像残块为了探寻莫尔寺遗址原来的模样,四年来,肖小勇和他的团队“风餐露宿”而作、“青灯黄卷”相伴,对遗址周边区域进行了全面踏查,同时利用电阻法和探地雷达技术对遗址所在台地进行了二维和三维勘探,在两塔之间区域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四年发掘了3300平方米,清理出方塔的塔基和基台以及6处包括僧房、多室多佛殿、回字形佛殿等6处大型佛教建筑基址,大型佛教建筑群的发现证明莫尔寺遗址原来是一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除此之外,还出土了陶、石、木、骨、钱币、石膏佛像残片1万余件,初步探明了遗址的范围和总体布局以及各类建筑遗迹的形制结构和性质,喀什绿洲考古发掘最大的独立佛教寺院原本的壮观模样已逐步显现出来。这些成果,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另一方面对新疆地区宗教演变史的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工作的开展、对于服务边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非凡。示范引领,为考古工作充电续航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能力。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作为民大考古学专业的资深学者,肖小勇不仅身体力行,还在教学实践中将本科生、研究生纳入研究团队,引领学生投身到考古工作中。“肖老师是我学习考古的启蒙老师,他不辞辛苦,言传身教,让我理解了考古学的真正意义。在此之前,我也曾怀疑过考古工作是否有那么重要的意义,但肖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讲解让我感受到了‘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迪深有感触。肖小勇教授在指导同学发掘遗迹学生在对出土文物做现场保护课堂上,肖小勇不仅讲授考古学基础理论,还会通过讲述自己的发掘经历与经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珺对莫尔寺遗址实习记忆犹新:“在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实习的那段时间,我在肖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磨炼自身心性,深入学习与考古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在考古绘图、摄影测量、软件应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学术十分严谨认真,为了数据和记录的精确无误,事必躬亲,亲自带着设备反复测算核对”的肖小勇让2022级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齐柳受益匪浅。“在大学期间遇见肖老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裴越给自己的班导师这样的定义。而在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许琦眼里,“肖老师非常符合我们对学术大家的想象,上课时语速不疾不徐,对说出的每句话、提到的每个观点都了解透彻、胸有成竹,为我们梳理脉络时言简意赅,在不长的时间里便把一段浩瀚丰富的考古学文化简明扼要地梳理清楚。”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为了让更多文物发声、说话,让考古工作后继有人,肖小勇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为考古工作充电续航,以讲好文物故事,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教融合,彰显民大考古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抢考古学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实证中华民族及传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近两年,学校把考古学列入“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坚持引育并重,充实科研队伍;不断完善考古教育和教学体系、体制及其课程建设体系,教学相长、科教融合,扎根田野一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不断加强。除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发掘外,在民大,还有不少像肖小勇这样的教师,活跃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线,在关键领域承担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彭菲老师指导学生RTK使用方法佟珊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在宁波考古遗址发掘现场学生团队参与宁夏水洞沟遗址发掘考古文博系老师在教研室进行学术讨论考古文博系老师在标本室进行学术分享近两年,围绕新疆、西藏等地区的考古学相关问题,学校集中科研力量和学术资源,主动作为,承担国家项目3项和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证考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科学依据;学校与7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考古文物研究所合作,承担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和其他考古项目百余项;近20名师生参与发掘了浙江宁波江北慈城东门村遗址,考古成果填补了宁绍平原考古学文化序列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商时期的空白;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2020年至今连续三年在宁夏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项目背后,展现的不仅是民大考古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更是民大考古人的责任与担当。寂寞并快乐着,或许是对考古工作的写照,民大人在考古路上将乐此不疲。“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专业优势,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对于未来的考古工作,民大的“肖小勇们”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推荐阅读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王卫平视频|马丹妮排版|王瀚晨审核|董真祎
其他
中央民族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我校2023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央民族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在历史学、哲学等专业上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其他
团结奋进的五年|让党的好声音“声”入人心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团结奋进。2017年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学校披荆斩棘、团结奋进的五年。为迎接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特开设《团结奋进的五年》专栏,全面展示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办学成就,鼓励全校师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乘势而上,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五年来始终努力做好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表率,着力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主动谋划、高效推进、凝聚共识。自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学校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总要求,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民大力量。
2023年3月6日
其他
定了!明起我校考研初试成绩开始查询!附查分通道
考研er们经过一年辛苦备考终于等到大幕即将揭开的一刻官微君祝大家成功上岸如何查分?注意以下内容↓各位考生: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北京市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及相关工作的通知》(京考研招〔2023〕1号)文件规定,我校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023年2月21日14:00公布(查询截止日期:4月30日)。一、初试成绩查询考生可以通过地址https://yz.chsi.com.cn/(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初试成绩。二、初试成绩复核考生初试成绩已经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和我校研招办多次审核,个别考生如对成绩仍有异议,可申请复核。学校将委派专人进行复查,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一)复核时间及方式考生于2月28日8时-3月1日24时通过链接:(https://yjszs.muc.edu.cn/#/scoresReview)网上提交成绩复核申请,过期不予受理。(二)复核内容复核内容仅限卷面试题是否漏判、成绩统分及登分是否错误,不提供各题得分,不重新评阅试卷。(三)复核结果查询3月6日后申请成绩复核考生可登陆中央民族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复核系统(https://yjszs.muc.edu.cn/#/scoresReview)查询成绩复核结果。三、咨询邮箱:68932544@163.com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3年2月20日预祝各位考生取得理想成绩金秋九月,我们相约民大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来源|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排版|王瀚晨审核|贺露露
其他
郭广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大学力量
1月19日,《人民日报》“人民要论”栏目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署名文章《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大学力量》,文章指出,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事业中,大学要充分发挥育人优势、文化优势、科研优势、传播优势,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文化建设新高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全文内容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全面部署,不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五路大军”中的重要一路,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面向未来,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事业中,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贡献自身力量发挥育人优势,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团结奋斗向前进——中央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从党的二十大召开前营造良好氛围,到大会召开期间师生积极关注、展开热议,再到大会闭幕后的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宣讲培训……中央民族大学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校领导带头,积极宣讲
2023年1月9日
其他
张京泽: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的主阵地、主渠道。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党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肩负起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头兵”的光荣使命,率先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结合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系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工作)。“率先开设课程,推动“三进”工作走深走实
2023年1月5日
其他
学校师生在2022年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中获得表彰
为深入总结经验,做好典型宣传,激励广泛参与,发挥育人实效,引领广大首都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12月29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联合举办“学习二十大
2023年1月4日
其他
防疫进行时|这份防疫宝典请收好!
近日首都疫情新增病例数持续高位增长社会面病例波动式上升波及街乡广泛首都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全体民大人要提高防护意识遵守各项防疫规定下面这份校园防疫攻略为你守护与你暖心相伴!防疫没有局外人我们必须扛起健康“第一责任人”重任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校园!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统稿|刘美美图片|人民网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法律文化节开幕啦!
11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法律文化节开幕式在海淀校区知行堂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法学院及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校团委、历史文化学院、音乐学院、药学院负责人和在校师生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讲话并宣布法律文化节开幕。李计勇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依法育人、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坚持把法治教育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全面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不断坚定全校师生法治信仰,深化校园法治建设,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这为举办好今年的法律文化节提供了根本指南。作为民大师生,要不断强化历史担当,忠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注入强大动力,谱写新时代法治建设更加绚丽的新篇章。李计勇表示,法律文化节举办十年来,打造了备受全校师生好评的系列品牌活动,使全校师生充分领悟了法律精神与法治文化,切实树立了法律信仰与法治思维,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民大校园蔚然成风。相信今年法律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对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法学院院长韩轶在致辞中表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学校响应国家法治建设需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国家法治建设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法律文化节举办的十年来,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成为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希望同学们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贡献民大力量。法学院党委书记杨莉萍介绍2022年法律文化节主要活动。她说,自2013年以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与法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央民族大学法律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0年。本次法律文化节各项活动依托新媒体平台在两校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旨在通过活动营造知法、尊法、守法、护法的校园氛围,肩负起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历史使命。法学院2020级法英班任涛同学作学生代表发言。11月20日—12月4日2022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律文化节暨法律文化节十周年活动重磅来袭!匆匆十年弹指间,今朝法治正当时。中央民族大学法律文化节陪伴着我们悄然走过十个春夏秋冬,学术气息浓厚的法学名家大讲堂、精妙绝伦的法制表演绘、妙趣横生的法律马拉松、庄严肃穆的“国家宪法日”宣誓等活动及赛事曾带给我们满满的收获与感动。2022年法律文化节以“学思践悟二十大,奋进法治新征程”为主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法律文化节十周年为主线,旨在向全校师生宣传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共同领略法治建设成就,品味法治精神魅力,使法治与青春之花一同绽放。本次法律文化节所有活动以线上形式为主,均面向全校同学。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大戏看北京,精彩在民大!戏曲文化周民大专场来了
一场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和学校艺术团的同学们携手京剧名家为师生们带来的声、歌、舞、戏、曲、秀的视听艺术盛宴装点了京城深秋的丰台校园。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记者节|传承精神“炬火”,奋进新征程——宣传作品征集大赛来啦!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人民的发声筒——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2022年11月8日,中央民族大学将举办第七届记者节活动,期待你的参与!历史车轮滚滚而过回望来路点点炬火汇成了明亮的光带那是先辈们殷切的期许与践行铸就了当今之中国看啊,蒸蒸日上的祖国看啊,人民幸福的笑靥我们见证着,党的光辉成就!现在,炬火传递到了我们青年的手中紧握着这亲爱的担当吾辈更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记者节宣传作品征集比赛等你执笔描绘添彩大赛主题传承精神“炬火”,奋进新征程关键词:①“炬火”:鲁迅写过:“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代代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时代发展的炬火辈辈相接,铸就了今之中国的辉煌!我们每一位青年都是新时代路上的奋进者,在这条道路上,一定有炬火指引激励着你前进吧,你与“炬火”之间,是否有值得讲述的故事?②“我见”:“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我们作为充满幻想与活力的新时代青年人,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是什么样的呢?以我之眼观自身、观校、观国、观世界,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认识?让我们以青春之镜头、青春笔触,记录下我们眼中纷繁美好的世界!请以“炬火”或“我见”为线索,提交相关作品,要求创意丰富,体现真情实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有深度、有广度。作品形式文字作品(1)作品原创,未参加过其他同类型评奖,且未在其他媒体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文体限定散文、评论文、校园热点,1000-1500字为宜;(3)题目:宋体小四加粗居中;小标题: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两字符,1.25倍行距;(4)只接受个人作品,不接受团队作品;(5)参赛作品默认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发表权限;(6)2022年11月4日24:00前,将作品(word格式)附加参赛人员报名表打包上传至邮箱:muccaibianzhongxin@163.com。邮件以“记者节+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参赛请注明单位(院系)、年级、姓名及联系电话。照片(1)作品原创,具备新闻性,未参加过其他同类型评奖,且未在其他媒体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只接受个人作品,每人可报送1-4张作品,可用后期软件进行适当处理,但不得改变图片原有像素或压缩图片质量及大小;(3)每组图需配3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4)参赛作品默认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发表权限;(5)2022年11月4日24:00前,将作品附加参赛人员报名表打包上传至邮箱:muccaibianzhongxin@163.com。邮件以“记者节+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参赛请注明单位(院系)、年级、姓名及联系电话。微电影&Vlog(1)作品原创,未参加过其他同类型评奖,且未在其他媒体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参赛视频可为团队作品,团队人数不超过八人。可运用后期软件进行处理,片长不超过8分钟,分辨率达到高清(1080p),视频画面为4:3或16:9,技术指标达到电视播出标准;(3)参赛作品应附300字理念阐述文字;(4)参赛作品默认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发表权限;(5)2022年11月4日24:00前,将作品附加参赛人员报名表打包上传至邮箱:muccaibianzhongxin@163.com。邮件以“记者节+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参赛请注明单位(院系)、年级、姓名及联系电话。海报、手绘(1)作品原创,未参加过其他同类型评奖,且未在其他媒体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参赛作品可为团队作品,团队人数不超过三人。具体要求:手绘作品:50*70cm;电子作品:120*90cm,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注意:存储格式为jpg和psd格式(或相应的软件编辑格式),提交作品时,两种格式都需要报送,参赛者须保留原始文件,以备后续工作需要;(3)参赛作品应附200字理念阐述文字;(4)参赛作品默认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发表权限;(5)2022年11月4日24:00前,将作品附加参赛人员报名表打包上传至邮箱:muccaibianzhongxin@163.com。邮件以“记者节+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参赛请注明单位(院系)、年级、姓名及联系电话。诗朗诵&配音作品(1)作品可为经典作品或自主原创作品,未参加过其他同类型评奖,且未在其他媒体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参赛作品可为团队作品,团队人数不超过三人。作品时长为3-6分钟,自带朗诵与配音作品素材,可使用音频及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要求人声清晰无背景噪声,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和音效进行剪辑创作。(3)参赛作品默认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发表权限;(4)2022年11月4日24:00前,将作品附加参赛人员报名表打包上传至邮箱:muccaibianzhongxin@163.com。邮件以“记者节+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参赛请注明单位(院系)、年级、姓名及联系电话。音乐创作(1)作品可为经典作品或自主原创作品,未参加过其他同类型评奖,且未在其他媒体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参赛作品可为团队作品,团队人数不超过三人。个人作品时长应为3-5分钟,团队作品时长应为5-8分钟,可使用音频及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要求人声清晰无背景噪声,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和音效进行剪辑创作;(3)参赛作品默认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发表权限;(4)2022年11月4日24:00前,将作品附加参赛人员报名表打包上传至邮箱:muccaibianzhongxin@163.com。邮件以“记者节+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参赛请注明单位(院系)、年级、姓名及联系电话。文创设计(1)作品原创,未参加过其他同类型评奖,且未在其他媒体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2)参赛作品可为团队作品,团队人数不超过三人,需上交产品设计图与样品图片;(3)参赛作品应附300字理念阐述文字;(4)参赛作品默认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发表权限;(5)2022年11月4日24:00前,将作品附加参赛人员报名表打包上传至邮箱:muccaibianzhongxin@163.com。邮件以“记者节+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命名,参赛请注明单位(院系)、年级、姓名及联系电话。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各类作品下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视参赛作品数量质量而定),颁发证书。最终获奖名单将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公示,优秀作品将在官方媒体刊发。新征程充满光荣与梦想愿每一个MUCer都能高举自己理想的炬火更加坚毅地踏上属于自己也是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征程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大赛报名表(提取码:jzt7)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王睿泽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振奋!中央民族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举行,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图片:新华社中央民族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海淀校区知行堂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实况直播,认真收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认真笔记,秩序井然。大会结束后,党委书记张京泽主持学习会,认真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精神。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会议强调,大会鼓舞人心,报告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谋篇布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是开启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和“教科书”。要用好这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科书”,用好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教科书”,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不打折扣地把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用“教科书”指引全校各族师生员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会议要求,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在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要将学习贯彻落实到学校全部工作之中,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全过程,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现有机融合,按照党的二十大整体部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在新征程上勇担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学校自身的改革发展紧密融合,紧密围绕国之所需、民之所盼、民大所能、未来所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师生认真收看收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民族大学广大师生通过多渠道收看开幕会盛况,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踏上新征程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报告,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让我们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决心更大、劲头更足、信心更强。中央民族大学将在新征程上勇担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国之所需、民之所盼、民大所能、未来所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更进一步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大的民大力量。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谋篇布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既是高举旗帜、笃定自信的政治“宣言书”,又是复兴伟业、强国蓝图的行动“教科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将学习贯彻落实到学校全部工作之中,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全过程,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现有机融合,按照党的二十大整体部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学校自身的改革发展紧密融合,更加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党的二十大代表、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第二次以党代表的身份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心情极为激动。总书记在报告中深情回顾了这五年来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为亲历者和奋斗者,我的豪迈感油然而生。党的二十大又为我们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和其他代表一样,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32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这掌声代表了每一个代表的心情。作为首都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我尤其关注报告中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表述。党的纲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日常工作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在学生心里,把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扎根在学生心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学生心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在学生心里,把立足中华大地、服务中国人民的信念扎根在学生心里,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研究生院院长乌小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了未来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作为一名党员对党的二十大描绘的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坚信在经过百年锻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实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会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埋头苦干,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团委书记肖霄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在这“非凡十年”间,我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扎实的奋斗行动呼应伟大的时代号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教务处副处长马映君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我深受鼓舞。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充分把握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俊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复兴需要思想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组织保障,党的领导坚强有力需要有核心担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像是灯塔,为民族工作的前进征程确定了坐标,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多年来从事民族事务治理研究的学者,我深深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困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中国共产党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感党恩、心向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我相信,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央民族大学师生认真收看收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们一起回顾报告金句~中央民族大学各族师生积极收看开幕会盛况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来源|新华社排版|薛思晔审核|李红亮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官微帮帮忙|历年各省区市录取分数线
2022年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为解答广大考生对报考民大的相关疑问官微君为大家列出了民大近年来录取分数线快来看看吧202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情况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情况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情况更多感兴趣的问题可登录本科招生网查询还可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百图看民大”系列精美H5金榜题名,不负青春以梦为马,共聚一堂欢迎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我们在民大等你!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10-68932902,68933922(传真)❖本科招生网:https://zb.muc.edu.cn❖监察举报电话:010—68933192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资料|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招生网H5|范雨婷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2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央民族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在历史学、哲学等专业上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2022年4月3日
其他
冬残奥会进行时|一“课”也不能少!
舞蹈学院2019级本科生宋晓谱在进行日常练习场上冬残奥会运动员不断超越极限场下志愿者们也是“文体两开花”抖擞精神,强健体魄用健康身体迎接新学期△志愿者之家组织运动照片△体育学院2020级研究生王唯
其他
一起来学习|我们是优秀案例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我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奋进合力《以联学联建激活涵育时代新人的红色“密码”》《百岁民大人讲百年党史》两案例成功入选北京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北京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两案例入选以联学联建激活涵育时代新人的红色“密码”围绕“我从延安来
2022年3月2日
其他
北京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两案例入选!
近日,北京市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100项优秀案例获评“北京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中央民族大学《以联学联建激活涵育时代新人的红色“密码”》和《百岁民大人讲百年党史》2个案例获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用好思政课堂主阵地,夯实“第二课堂”大阵地,开拓线上育人新阵地,抓实抓好在校大学生群体党史学习教育。为扎实做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工作,学校梳理、总结出一批优秀的实践案例。经学校申报和北京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综合评审,最终我校有两项案例获奖。北京市教育系统下一步将为我校和其他相关单位颁发证书,将案例结集成册并印发。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排版|吴楠楠审核|马丹妮主编|李红亮
2022年2月12日
其他
@全体民大人 疫情防控再提醒,望周知!
近期全球疫情震荡反弹明显变异病毒加速传播多种因素叠加共振持续推高疫情输入风险@全体民大人请高度重视做好疫情防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自7月20日以来,从江苏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始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已外溢波及安徽、四川、辽宁、湖南、北京、广东等诸多省市。图片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北京防控措施升级北京出现京外疫情关联病例,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首都面临的疫情风险和防控压力持续增大。北京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从严从紧防控策略,毫不松劲绝不手软抓好各项防控工作。8月1日上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主持召开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百一十二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六十三次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警惕起来,严防死守、不惜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从严从紧抓好首都防控工作,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首都安全。8月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28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最新疫情,发布疫情防控有关信息。为进一步加严加密首都安全防线,即日起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将采取下列有关措施:
其他
关注!安全暑假出行提示,健康防护别忽视!
目前正值暑期,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人员往来频繁。加之全球新冠疫情仍处于高位,请全体师生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继续增强防护意识,健康安全度过暑期。温馨提醒第一继续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根据当前疫情及一些不确定因素,建议全体师生以京郊和中短途旅游为宜,以室外活动为主,在人员较少的空旷地带、郊野公园等处游玩,以家庭游为主,不建议较多人群聚会,不要前往疫情仍严重的境外国家或地区。如果必须出行,注意查询目的地相关防疫政策,随时了解疫情及防控信息。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避免外出。老人、慢性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安排远行。第二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京人员应及时主动向所在社区和单位报告配合并支持社区采取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隔离、核酸筛查、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第三减少路途风险提倡错峰出行出行前,要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准备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品等防护物资。尽量避开热门景点,实行网上预约、错峰出行。各景区、景点也要做好暑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第四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北京于7月20日已启动高中阶段(15-17岁)人群接种,8月初启动初中阶段(12-14岁)人群接种。提醒全体师生不要因为出游错过疫苗接种。第五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佩戴口罩,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自觉遵守防疫措施,在商场、超市、酒店、影剧院、体育场、公交车、地铁、机场候机室等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第六要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之前,接触垃圾、排泄物之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方便洗手时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不随地吐痰。第七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进入汛期,温度可因降水出现下降,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劳逸结合,尽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和身心愉悦。第八合理膳食注意卫生外出游玩期间不要暴饮暴食,规律用餐,合理膳食,推荐饮用晾凉的开水或正规企业生产的瓶装水,不要饮用旅游景点的泉水等。选择有资质的餐饮单位就餐,不点或少点凉拌菜,注意饮食卫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拒绝食用野味。第九避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外出游玩时,增强防病意识,避免与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如必须接触,也应注意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人兽共患疾病。第十返程做好健康监测旅游归来后,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到没有资质的诊所就医,以免延误诊疗。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带病上班,并向单位报告旅行史、接触史及身体异常情况。暑假期间学校将加强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对所有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登记严格落实测温制度严格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严防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关心自己、爱护家人注重健康防控,绝不掉以轻心!健康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哦~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排版|张恩培审核|马丹妮主编|李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