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六)普京的无奈,时代变了!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1968年8月20日夜11点,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机场塔台指挥员接到了一个求助通信。

“布拉格机场,我机机械故障,请求紧急降落!”

原来是一架苏联民航客机,由于故障请求紧急降落。

这一切看似很平常,所以这位指挥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苏联客机的请求。

 

在经过短暂的盘旋之后,苏联故障客机冲下云霄,稳稳地停在了跑道之上。

然而后面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不待客机停稳,机舱门便已打开。数十名荷枪实弹的苏联特种部队从舱门中涌出。

随后这些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占领并控制了布拉格机场。

 

当机场的战斗打响之时,苏联人也立即采取了第2步行动,电子战开始。

苏联人拿出对付整个北约组织的军事力量以及科技储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布拉格机场已被苏联人控制的信息,丝毫也没有走漏。随后,苏联人开始第3步行动。

早已整装待发的数十架运输机,在战斗机以及轰炸机的护航之下,顺利的以几分钟一架的速度降落在布拉格机场。

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令人闻风丧胆的苏联钢甲洪流出现在了布拉格的街头。

 

随后,早已准备就绪的苏联联合波兰、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五国共约20万地面部队,兵分五路,浩浩荡荡越过捷克和斯洛伐克边境。

距离苏联“客机”降落布拉格机场仅仅6小时后,捷克领导人杜布切克已被苏军逮捕,捷克斯洛伐克全军放弃抵抗,苏军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这就是著名的苏联干预“布拉格之春”事件。

我们不去讨论这场特种军事行动在道德上的是是非非,单从军事上来说实在是一次空降闪电战经典战役!

 

11年后的1979年12月25日开始,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巴格拉姆机场国际机场连续几天都变得异常忙碌。

到处都是飞机的轰鸣声,苏联的伊尔大型运输机昼夜不停的在机场起飞降落。

此时的阿富汗领导人阿明正兴奋不已,因为3天前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就告诉他,苏联会在今天派出1-2个师协助他作战。

对于一直处于内战中的阿富汗政权来说,实力强大的苏军到来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所以阿富汗方面对苏军的空降行动非常配合。

到12月27日下午14:30分,苏军103空降师全部空降完毕。

 

令阿明万万没想到的是,苏军全部降落后不到5个小时,一支大约四百人的特种部队就采取行动,向他的官邸进发并发起突袭,阿明本人被打死。

随后28日起苏军在边境集结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向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

5天后的1980年1月2日,东西两路大军会师坎大哈,苏军完成了对阿富汗全境主要城市的占领。

当然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苏联在阿富汗陷入泥潭,损兵折将,付出了伤亡约5万人的代价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战争苏军虽然失利,但是苏联这种通过空降方式直接对阿富汗这样一个大国(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展开斩首行动,利用其群龙无首的混乱迅速完成对其主要城市占领的方式,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苏军和继承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军队都留下了大力建设精锐空降部队的传统。

这么多年来俄罗斯在很多小型的战事中仍然多次回味这套经典的空降战术。

 

俄乌战争前,最近的一次应用是1个月前的哈萨克斯坦。

2022年1月6日,70多架伊尔-76和5架安-124军用飞机出现在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机场的上空。

这是应哈萨克斯坦总统要求前来平息其国内刚刚发生的暴乱的。

这次空降行动带来了俄罗斯空降军的第31空降旅一部(来自东部军区)、第45空降旅一部(来自西部军区)、第98近卫空降师一部(来自西部军区)总兵力约3000人

再加上集安组织(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等协从国部队1000人,这支快速集结的部队规模达到4000多人,很快就平息了哈萨克斯坦首都的暴乱。

我们不去讨论哈萨克斯坦暴乱和俄军这次协助镇压行动的是非对错,单就这次特种作战行动来看,俄空间部队的精锐程度和快速集结能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苏联到俄罗斯,小股精锐空降部队的突然奇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有体系的作战方案。

相比于美军慢吞吞的缺乏神秘感的火力覆盖式打法,苏军俄军的这种空降奇袭作战往往能给人以神奇剑客般浪漫的遐想。

时光来到了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空降部队又一次长剑出鞘,这一次他们会不会重现其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呢?

 

2022年2月24日上午11时许,俄罗斯第31独立空中突击旅、第11独立空降旅共派出4个伞兵连,满编600多人的兵力组成一个突击小队。

这支特别行动小队搭乘60多架米8直升机,由卡52武装直升机护航开道,向乌克兰首都基辅西北郊的安东诺夫军事机场(因地处戈斯托梅利,又称戈斯托梅利机场)进发。

总共有大约40架的米8直升机按时抵达了安东诺夫机场,也就是说得以参与到地面行动的特种部队为大约400人。

 

当俄罗斯精锐伞兵踏上安东诺夫机场土地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居然有乌克兰士兵!

原来有大约一个营的乌克兰本土防卫军方面的部队正在这里军训,本土防卫军我们可以理解为民兵预备役。

俄伞兵立即收拢部队并向这些乌克兰民兵发起攻击,经过大约1个小时的激战,以少克多打垮了这股敌人。

 

然而1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

在这1个小时时间里,俄罗斯部队已经向全世界公开其对乌克兰发起了“特别作战行动”。

此时全世界都只能看到俄罗斯的战报,据说俄罗斯发射了大量的导弹,发起了大规模的空袭,他们已基本摧毁了乌克兰的海军、空军和主要陆军军事设施。

据小道消息,俄军有把握在1小时22分钟内攻占基辅。

据更小道消息,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已经火速逃亡,也有人说他已经被击毙或者被俘虏。

 

但是安东诺夫机场和互联网的狂欢像是在平行的两个世界。

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乌克兰国防军调动附近火箭炮向机场发起集火攻击,大量炮弹落入机场。

与此同时,机场一位尽忠职守的乌克兰飞行员冒死驾驶一架苏-24轰炸机升空,在被击落前投下4颗铁皮炸弹,彻底损毁了机场跑道!

击退乌军的俄精锐伞兵此时一阵茫然,因为机场跑道已经被损毁,枕戈待旦的俄军大型运输机已经不可能空降机场,控制机场已经失去了意义!

 

随即乌克兰方面火速从首都附近的72独立机械化旅和1129防空团等部队中先后调集大约5000人分批次向安东诺夫机场合围。

俄军特别行动小组无奈之下只能撤入机场周边的森林之中顽强抵抗。

应该说,俄军这支空降部队组成的精锐特别行动小队作战能力非常强。

他们用轻武器在不断增加的乌军部队的合围中顽强作战,击退了乌军一次次进攻,终于等到了从白俄罗斯方向开来的援军。

 

然而,这支陆军装甲部队援军赶到已经是大约2天后了,他们的赶到只能救出残余的特别行动小组成员。

机场已经被损毁,要想修复跑道需要在完全控制机场的前提下,调集后方工兵部队赶到并花大量时间修复。

但安东诺夫机场位于基辅腹地,大量乌军日夜不停的发起攻击,俄军没有能力保护工兵在机场作业。

更何况此时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全面进攻,空降部队已经不具备突然性,强行在敌人强大的腹地空降大部队已经失去了意义。

至此,可以认定俄军此次空降奇袭计划失败。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一次空降奇袭计划甚至整个特种军事行动的部署都和54年前布拉格之春后的苏军军事行动有着高度相似性。

当年奇袭布拉格之前,苏军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做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俄军也是在俄乌边境和白俄罗斯做大规模军事演习。

当年苏军少量空降兵奇袭机场,控制机场后运输机迅速调运部队和重武器空降,随后大部队挺进敌首都并抓捕敌领导人。

这一次俄军也是派出少量空降兵精锐奇袭机场,打算控制机场后运输机迅速调运部队和重武器,随后直扑基辅控制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

当年苏军奇袭的同时大约20万部队兵分五路挺进捷克斯洛伐克各地,迅速控制捷全境主要城市。

这一次俄军也是派出10多万部队(含乌东“民兵”)兵分四路挺进乌克兰,企图一两天内控制乌全境主要城市。

 

然而这一次作战的结果和50多年前大相径庭,俄军奇袭战术在第二步控制机场这里就被卡住,此后的所有布置都无法顺利进行。

 

为什么同样的规划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战果呢?

归根结底,时代变了!

 

几十年前有效信息快速传递基本上只能靠电话,在面对突袭时很容易陷入战争迷雾之中。

敌人来了的消息防守方高层能不能收到都是个很大的疑问。

就算收到了紧急来电,敌人到底在干什么,来了多少人,现在进展怎么样呢?不知道!

对应的我方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直接就近调集部队支援机场?还是赶紧封锁首都交通要道?还是优先保护领导人官邸?基本上守方没有办法做出判断。

更进一步,就算防守方打算随便猜一个紧急防御方案,部队哪去找呢?从人员和装备集结完毕到调往预期战场,几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够。

 

可是现在早就不是那个时代了,现在是卫星、网络无处不在,整个地球都被牢牢监控的年代!

美国的高清卫星网络有能力捕获俄军军事演习时的各种细节和物资准备,甚至能清晰抓拍到血袋、尸袋等特殊物资。

所以美军提前二个月就做出判断俄军要对乌克兰发动全面战争,并向乌军持续预警。

得到了这样确切而清晰的情报,乌军自然就会做出全面的准备,对俄军可能的突袭做出应对,对自己的部队做好全面的战前动员。

俄奇袭时乌机场附近会有一个营的民兵预备役在做军训,这不是偶然的,是乌军提前对各个可能地点做了巡视性的预防。

 

另一方面,现代的地面通信也不再倚赖电话,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和网络相结合,能把战场看得清清楚楚。

机场附近监控摄像头遍地都是,俄军奇袭后就遭遇乌军阻截,也没能力切断这些监控系统,因此乌军指挥部可以在几分钟之内通过监控看到俄军的一举一动,迅速判断出当前战况和乌军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于是我们就看到乌军随后进行了非常正确的应对。

驻防部队就地防御拖延时间,火速调集重炮轰炸机场跑道,加上忠于职守的飞行员冒死升空轰炸,机场跑道被彻底破坏。

然后火速调集已做好战争动员的部队合围俄军特种分队,对其予以重大杀伤。

 

俄军奇袭行动失败了,更可怕的是从事后来看俄军初期主要战略构思就是围绕奇袭基辅抓捕泽林斯基进行的。

俄军对其他各路地面部队的预期和当年布拉格之春一样,只当是进行一次武装游行,几乎所有俄军部队都对可能的激战苦战缺乏心理准备。

 

长期以来,苏军\俄军的奇袭战术更符合我们传统兵法里对虚虚实实、奇谋妙计的追捧。

这次俄乌战争来说,俄军战略思路还是严格遵照过去的虚实结合的传统,在严格保密、烟幕弹诱导,进攻突然性方面做了大量文章。

然而这些传统技法不但没有对乌军造成任何影响,反而把自己打蒙了,结果就是防御方乌军的准备远远好于奇袭的俄军。

 

原理很简单,俄军那些情报战假动作在现代化的监控系统和信息传输下,就如同一个笑话,乌军根本不受其影响。

相反俄军为了达到奇袭的突然性对自己也严格保密,从现有信息可以大致判定,俄军战前大约只有中上层将领了解俄军接下来的行动,基层将士是不知情的。

虽然大多将士能根据很多异常信息猜出点什么,但这离完全做好大战的心理和生理准备还有太远的距离。

更重要的是战场需要指挥系统和各基层作战单元有着非常复杂的沟通协调,和演习有着天壤之别。

理论上开战前需要高层指挥系统和基层作战单元经过大量沟通测试,而且需要迭代多次才能确立有效的指挥体系和战场快速反应体系。

 

俄军这次“突然袭击”,结果是乌军背靠美国情报至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各种演练,有效整合了指挥体系和基层作战单元。

俄军自己为了保密反而仓促上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一团乱麻之下一头栽进了乌克兰的城市、森林和泥泞之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