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十)信息战,原来你如此重要(上)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这次俄乌战争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关于俄军的高级将领的生死问题。

乌克兰不断传出各种战报,自称击毙了俄军很多高级将领,俄军方面则既有矢口否认,也有默不作声。

乌方自称击毙的俄军少将级以上将领大致如下:

 

1、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副司令员苏霍维茨基少将,于2月28日被狙击手击杀;

2、来自车臣的第141车臣卫队司令图沙耶夫在3月1日被袭阵亡。

3、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参谋长杰拉西莫夫少将,3月8日阵亡;

4、东部军区第29集团军司令员科列斯尼科夫少将,3月11日阵亡;

5、第150摩托化步兵师师长米捷耶夫少将,3月15日被马里乌波尔守军突袭指挥部阵亡;

6、南方军区第8集团军司令莫尔德维切夫中将在3月16日同样在赫尔松地区的指挥部中被轰炸阵亡;

7、南部军区第49联合军司令雅科夫·雷赞采夫中将在赫尔松地区被炸身亡。

8、南部军区红旗第35集团军总司令桑奇克中将,16日在赫尔松被炮击重伤后于26日病逝。

 

以上几个重磅消息中,1是被俄官方承认的,2、6已经被车臣领袖卡德罗夫通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公开辟谣。

其他几个没有俄明确官方消息传出,网上有很多擅长人肉搜索的人和黑客做过一些交叉验证。

8有俄国内官方悼念社区消息交叉验证,但被称为伤后得新冠死亡。

3、5、7 也有传出俄国内悼念消息交叉验证,但其中只有5有带军衔尸体照片和其被意外发现和大规模交战的细节做交叉验证,准确程度高。

至于上校和中校军衔的旅团级指挥官被公开承认的阵亡消息就非常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说点题外话,上面提到的关于俄高级将领阵亡的消息在网络流传过程中引发的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网上活跃者的看法越来越极端化。

比如俄方发了音频视频,但是仍然有人坚决不信认为是伪造的,全然不顾其逻辑多少漏洞。

当然对于很多有着充分交叉验证的消息,另一部分人也坚决不信,甚或对于泽林斯基是否在基辅这样简单的事也会有人完全不顾逻辑的坚决认定自己的看法。

这就带来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怎么采信各种各样的消息源?

 

在此前我们就介绍和推荐过一些公认有价值的信息源,不过相信大家很少有懂俄语乌语的,而且即便是英语要想顺利阅读也不见得容易。何况他们的战报文章大多非常枯燥复杂。

所以相信绝大多数朋友的信息来源只可能是国内媒体自媒体的报道、转载和评论。

那面对非权威信源,很多朋友自然会感到比较痛苦,因为网络时代特点就是去权威化和极端化、降智化。

比如当年轰轰烈烈的周老虎事件,尽管很多人都能看出照片一眼假了,可是隔着网络不要脸起来难度比较低,人就是梗着脖子胡扯也会让很多非专业人士困扰疑惑。

也就是那个年代网络初起大家还要点脸面,年画被发现后假方就认输投降了,要是现在年画出来了也没用,人家照样一堆匪夷所思的角度和谩骂和你杠到底。

 

所以对网络来说辩论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想要判断哪些信息具有价值,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合订本。

就比如这次俄乌战争比较特殊,从开始会不会打到后来的战斗经过,出乎普遍人意料的地方太多太大。

这里面大体有以下集中情况:

第一种是从开始到后来判断准确度始终比较高的,这类人相对很少但是确实有;

大部分都是从头开始至少一二周内一错再错,错到离谱,但这里又能分野出两类人:

一类是能痛快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做出很多根本性的调整(连续很严重错判,如果对看该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做根本性调整和死鸭嘴硬没区别)

另一类自然不用说,坚持自己永远正确,有的当不记得过去的自己,有的使用各种离奇的逻辑掰扯,有的直接大声叫骂。

 

所以我们只要能看到“合订本”,自然就心里有数。

第一类判断准确的自不用说,第二类其实也非常值得信赖。

因为我们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必然是粗浅至极的,如果能够慢慢稍有长进,必然源自实践中通过现实的反馈反复自我纠正和总结。

此前提到的斯特列科夫、戈雅包括ISW等个人和团队,都会大方承认错误还会试图指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不断做出修正。

实际上能根据实践反馈自我纠正的人提供的信息和判断往往经历过反复校准,其可信度不会比第一类差。

 

至于第三类,正常人都会他们的看法消息归为垃圾。

不过有意思的是叫嚷得最激烈,言辞最咬牙切齿最自命不凡的,恰恰是第三类人和他们的追随者。

所以我们能感受到对意料之外的事情“合订本”就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交流价值,都值得尊重。

 

是不是有点扯远了,回过头来说,对于俄军这次战争为什么会有相对比较多的高级将领死伤,央视曾经在俄乌战争专题节目中做过一次讨论。

一位军事专家对此做了解读,比如指出俄军少将以上军衔将领相对较多,俄军的将领突前指挥传统等。

不过她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美欧向乌提供情报信息援助的结果。

她进一步指出,现代卫星和预警机可以对地面目标实现非常严密的覆盖。

一个人他的声音,图像甚至是走路的姿态都是独特的,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根据收集到的声音和图像信息迅速判断出某个人是否出现。

然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根据这些特征锁定一个目标后长时间跟踪这个人,让乌军可以找到最佳机会发起工作。

 

专家的说法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网上很多人都持这样的看法。

不过美国军方的一些专家反倒认为,虽然北约在情报上确实与乌克兰共享,但似乎没有到这么神奇的地步。

现代的卫星监控确实能够拍摄很清晰的高清地图,不过还不是实时传输,一般要延后2天后才会传递到地面。

美国的电子侦察机确实很先进,尤其是E-8C“联合星”、RC-135V“联合铆钉”以及“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都具备对地面图像和音频通信等信息的全方位监控实力。

问题是北约害怕和俄罗斯冲突,这些高科技空中设备根本就不敢进乌克兰的领空,只能在乌克兰西部边境发挥作用,但主战场在乌克兰的中部、东部和南部。

看起来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信息化战争外援只能算辅助,主要还得靠自己来打。

 

俄军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他们的通信技术对于战场的支援似乎比想象的要差不少。

按照俄军官方的消息,其基层通信去年开始装备了俄军自产的R-187加密数字通信系统。

但是这个系统的单兵手持设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讲机)有效传输距离只有4公里,传输速度256k。

车载的大型设备最大传输距离可以到500km,但是传输速度只有9.6k。

这已经是俄军基层单位最先进的通信设备了,只装备了最精锐的伞兵部队等少量部队,其他作战单位的设备还要差很多。

 

俄军在乌克兰突进得很深,各个合成营之间,合成营自己内部的距离都拉得很开。

俄军要想在很宽广的战场有效指挥协调各系统,需要倚赖车载设备做中转。

可是俄军的车载通信设备似乎数量有限,而且屡屡遭到乌军的突袭破坏。

这就使得基层俄军经常只能靠手持设备来联系,稍微远一点就无法联系上。

而现代战争非常需要炮火支援、空中支援和无人机的情报支援,这些都需要有图像和视频信息才能做到准确。

俄军现有的设备水平似乎很难支持图像和视频的传递。

 

这就导致俄军前敌部队越来越依靠蜂窝数据网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机信号来进行无线信息传递。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谁来给你传递信号呢?如果正常情况下,俄罗斯的终端设备在乌克兰是没法正常使用的。

打个比方你是广东的号,但你人到了湖南,那你手机的信号就由湖南的运营系统来处理。

俄罗斯的部队进了乌克兰,这边的基站和各种通信设备都是乌克兰的,你的信号自然就由乌克兰方面来处理。

 

正常来说,俄军需要做的是通过地面和空中的通信系统建设,临时将“俄罗斯电信”扩展到乌克兰的俄占区,让俄罗斯自己的电信系统来处理这些信号。

理论上俄罗斯具备这样的能力,但现实中俄罗斯似乎没这样的能力,于是俄军前线部队被迫大量使用乌克兰的移动信号来远距离通信。

这很可能也是头两天俄军的导弹与空袭大量摧毁了乌克兰的通信设备和主要的光纤线路,后期却不再继续打击的原因。

既然俄军用乌克兰人提供的通信服务来通信,会发生什么不言自明。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上传输很广的3月4日俄王牌飞行员驾驶的苏-34轰炸机被击落,本人被俘的事件。

该飞行员在叙利亚战功赫赫,普京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都曾亲自接见他并向他授予荣耀勋章。

在他被俘后的审讯视频里,审讯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上司居然向他打电话询问他现在在哪里,怎么样了。

 

这个战例说明很多东西,首先这是一个王牌顶级飞行员开着超音速轰炸机居然低空扔铁皮炸弹以至被击落。

这说明俄军的通信与信息系统有重大缺陷或者遇到重大干扰,以至于空军要靠识别地面标记物低空轰炸。

其次苏-34是俄最先进的轰炸机,这样一个王牌飞行员驾驶如此先进的战机被击落了,俄军指挥系统居然不能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及时得到信息。

最后指挥层居然采用手机信号打电话这样极度危险的方式来获取反馈。

这都充分说明俄军的通信保障系统对前线尤其是空军的支持严重不足。

俄军开战就摧毁了乌大部分空军和防空系统,拥有很大空中优势,以俄战机的实力,如果不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严重拖后腿,正常依靠空中优势狂轰滥炸早该结束战斗。

 

雪上加霜的是,即便是俄军短距离的语音通信,似乎也遇到了麻烦,最大的问题就是加密通信严重不足。

纽约时报做过一个节目,收集了开战前两天网上来自全球的通信爱好者和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监听得到的俄军通信录音并做了些分析。

这些录音一共有几百段,为我们带来了非常珍贵的俄军前线作战的一手资料。

俄军通信大体是前线部队向总站汇报信息或者请求服务,再由总站转达协调。

 

这么多录音信息能看出俄军即便前两天高歌猛进时也出现了很多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听到了大量俄军遇到袭击请求空中支援或者俄军装甲部队没油了请求燃油支援的录音。

但总部经常出现联系不上空中支援人员和后勤人员的情况。

这意味着要么这些部队被伏击了,要么就是通信信号被干扰了。

 

更有可能的是两者兼而有之,乌军根据监听到的俄军通信,准确得到俄军的空中支援和后勤支援的情报,然后通过上节我们介绍的事件驱动作战模式发布任务予以截击和干扰。

毕竟普通的通信爱好者都能截获这些信号,乌军就更有能力监听到这些信号了。

这绝不是在凭空想象,事实上我们就听到过两段这样的音频,一段是一个俄军在询问我们接下来要去哪里,然后监听的乌军突然插嘴说滚回你自己的家去。

还有一段更带点黑色幽默,俄军在进行通信会议汇报战况领取任务,乌军在旁不断开骂,双方对骂,乌军甚至唱起国歌,俄军继续开会。

 

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俄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未加密的信号传出来。

美国的一些军事通信方面的专家给出这样的猜测——或许俄军的通信水平远比他宣传的和自以为的要差。

去年俄官方就通报过一起军方弊案,就是前面介绍的俄军最先进R-187系统的供应商向俄总参行贿了10亿卢布以求获得合同。

从战场血淋淋的现实来看,这起弊岸或许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根据乌军缴获的设备。人们发现俄军非精锐部队有很多使用的对讲系统居然是淘宝上可购买的民用产品。

至于乌东“民兵”就更不用说,几乎清一色的“淘宝级”手持通信设备。

民用设备是不会做成本很高的复杂加密处理的,这种设备的通信一个熟练的技工就有能力截获它。

远程通信大量使用乌克兰人提供服务的移动通信信号,近距离通信又大量使用没有加密的民用设备,俄军对于乌军来说几乎透明。

实际上俄军也有自己的电子信号干预系统和监听系统,俄军也曾利用乌军通信和网上视频等情报来实施远程打击。

不过从各方消息来看俄军利用信息战情报成功攻击的次数比乌军少很多,从俄军自己通信的一塌糊涂来看,俄军的电子信息攻击方面的设备和人员素质只怕也比其宣传的要差不少。

 

俄乌之战可能是几十年一遇的大战,因此俄乌之战中的所有细节都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各国军队反复研究的样本。

俄军实力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拥有空中优势,但却意外陷入僵持,至今没能在任何方向取得突破性收获,通信战、信息战落入下风很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战斗出现了失误和失败,一个团,一个师的部队出现了损失,我们可以调动补充其他部队支援,可以用各种手段补上漏洞。

但是现代高科技下的战争,一旦你在通信战、信息战出现了漏洞,短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办法予以弥补。

 

相信今后所有可能面临战争的军队,对于通信战、信息战都会投入前所未有的重视。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啊!

而俄军的一些教训或许更加令人感慨,对肉食者任何漏洞的放过,往往需要前线无数将士的鲜血来买单。

这又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千年前的那句名言:一家人哭,胜过一路人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