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

   


【解字】

刍:甲骨文“刍(chú)”字由“又”和两个“屮(chè)”构成。“又”像一只手的样子,“屮”像一棵小草,合在一起表示用手取草的意思,后引申为饲养牛马的草料。卜辞中用其本义,或用作牲畜之义。在六书中属于会义。有学者认为,两个“屮”合在一起是“艸(cǎo)”,可以表示字的声旁,所以,“刍”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因为甲骨文中经常有“屮”旁和“木”旁互换的情况,所以,甲骨文“刍”字有时也写作“(佚683)”。西周中期金文有“(扬簋)(乖伯簋)”“(大簋)”等字形,由“夂(zhǐ)”和两个“屮”构成,学者认为也是“刍”字。西周晚期散氏盘“刍”字写作“”,与甲骨文构形一致。战国文字“刍”字多见,写作“(公刍权)”(望山楚简)”(包山楚简)”(睡虎地秦简)”等形,“又”旁变形较大,“屮”旁有时写作三个。西汉时期,“刍”字的写法有(北大汉简)”(马王堆帛书)”(孔家坡汉简)”等形状,“又”旁演变成了两个“勹(bāo)”形,“屮”则写作“×”或“+”形,为《说文解字》小篆字形(继承,后世写作“(唐褚遂良刘园集帖)”,隶定作”。或累加“艹”旁,写作“(唐褚遂良孟法师碑)”,简写作“(唐多宝塔碑)”,后又简化为“刍”。


【刍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荛(ráo):甲骨文“荛”字由“刀”和两个“屮”或两个“木”构成。组合在一起表示用刀割、砍草木作为柴薪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此字像以刀断木之形,是“制”字的早期字形。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此字后世不传。《说文解字》收录了一个由“艸”和“堯”组成的形声字,写作“”,隶定作“蕘”,后来随着“堯”字的简化而简化,写作“荛”。


【荛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




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

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

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

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

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

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

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

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

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

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

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

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

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

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

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

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文字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