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201)|舂、米

【解字】舂:甲骨文“舂”字由两只手、“午”和“凵(kǎn)”三部分构成。“午”像杵形,“凵”像臼形,表示双手持杵在臼中舂捣之意。卜辞中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甲骨文“舂”字所从的“凵”有时写作口形(如下表2号字),有时“凵”内还有被舂捣的对象(如下表1号字),有时另加“众”字作为表音的偏旁(如下表4、5号字)。金文“舂”字承甲骨文而来,写作”(西周中期伯舂盉)“,或以为西周晚期金文“(禹鼎)”“(毛公鼎)”也是舂字。战国文字沿袭甲骨文、金文形体结构,写作“(楚简)”“(睡虎地秦简)”,为《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承袭,沿用至今。【舂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米:“米”表示米粒,即去掉皮殼的米粒。甲骨文“米”字中间有一横画,上下各三小点。小点像米粒,横画有学者以为表示筛子,也有学者以为像禾谷的梗。卜辞中用其本义,又用作祭名,还可读作“敉(mǐ)”,表示安抚之意。在六书中属于象形。“米”字古今变化不大,各个时期的文字中均有所见。如“(西周早期米宫卣)”“(米宫觚)”“(战国包山楚简)”,或将上下中间两点连写成一个竖画,写作“(信阳楚简)”“(秦陶文)”,为后世文字继承,如“(张家山汉简)”“(乙瑛碑)”“(说文小篆)”等。【米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甲骨文每周识字(186)|蒿、莽甲骨文每周识字(187)|牡、丹甲骨文每周识字(188)|寻、竹甲骨文每周识字(189)|苑、囿甲骨文每周识字(190)|栽、树甲骨文每周识字(191)|散、栎甲骨文每周识字(192)|刺、柏甲骨文每周识字(193)|櫅、木甲骨文每周识字(194)|云、杉甲骨文每周识字(195)|桐、叶甲骨文每周识字(196)|檀、林甲骨文每周识字(197)|森、芒甲骨文每周识字(198)|郁、穆甲骨文每周识字(199)|苞、谷甲骨文每周识字(200)|陶、秫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图文编辑|杨军辉
2023年1月3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96)|檀、林

【解字】檀:甲骨文“檀”字由“木”和“亶”构成。“木”表示与树木有关;“亶”标示字的读音。卜辞中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形声。甲骨文中有“(合26898)”字,由“㐭”和“虫”构成,与甲骨文“檀”字右半部分构形相同,学者以为是“蟺”字的本字。西周金文“(檀伯簋)”“(檀姜鼎)”与甲骨文“”构形相同,假借为“檀”字。后世加“木”旁,如“(西汉马王堆帛书)”“(北大汉简)”,为《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所承袭。【檀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林:《说文解字》:“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甲骨文“林”字正由两个“木”并立而成,表示平地上生长的丛林。卜辞中用作方国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林”字古今形体没有多少变化。如“(商亚艅林卣)”“(西周尹姞鬲)”“(卓林父簋盖)”“(侯马盟书)”“(秦‘上林郎池’印)”等,为《说文解字》小篆字形()所继承。【林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甲骨文每周识字(186)|蒿、莽甲骨文每周识字(187)|牡、丹甲骨文每周识字(188)|寻、竹甲骨文每周识字(189)|苑、囿甲骨文每周识字(190)|栽、树甲骨文每周识字(191)|散、栎甲骨文每周识字(192)|刺、柏甲骨文每周识字(193)|櫅、木甲骨文每周识字(194)|云、杉甲骨文每周识字(195)|桐、叶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图文编辑|杨军辉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95)|桐、叶

【解字】桐:甲骨文“桐”字由“木”和“同”构成。“木”表示与树木有关;“同”像青铜觚的形状,是商周时期青铜觚的通名(西周早期的内史亳丰觚就自名为“同”;甲骨文“同”字有加“口”的,也有不加的),在这里标示字的读音。卜辞中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西周以后“桐”字多加“口”形,写作“(西周晚期翏生盨)”“(伯父簋)”“(春秋宜桐盂)”“(战国曾侯乙墓竹简)”,为上下结构。伯父簋铭文“桐”字或写作“”,以“屮”代“木”,意思相同。战国睡虎地秦简“桐”字写作“”,为《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所承袭,并一直沿用至今。【桐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叶:甲骨文“叶”字像树上长有树叶的样子。隶定作“枼(yè)”,是“叶”字的繁体字形“葉”的早期形态。卜辞中用于人名或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商代金文中有“(射女鼎)”字,学者以为也是“叶”字。西周早期献簋铭文有“”字,可以隶定作“枼”,用作“世”。春秋战国文字有“(夫申鼎)”“(拍敦)”“(齐侯镈)”“(叔夷钟)”“(王孙钟)”“(冉疆钟)”“(越王者旨於睗钟)”等字形,构形由左右结构变为上下结构,但构形理据与献簋相似,也用作“世”。可能因为“枼”大多数时候用作“世”,所以,战国文字出现了添加“艹”以强调其植物属性的“葉”,写作“(丞相触戈)”“(叶矛)”“(上博简)”“(睡虎地秦简)”,变成了由“艹”和“枼”构成的形声字。《说文解字》收有“”字,是“协”字的古文字形,由“十”和“口”构成,表示众人同和的意思,后世借以取代“葉”字,成为我今天的通用规范字形。【叶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甲骨文每周识字(186)|蒿、莽甲骨文每周识字(187)|牡、丹甲骨文每周识字(188)|寻、竹甲骨文每周识字(189)|苑、囿甲骨文每周识字(190)|栽、树甲骨文每周识字(191)|散、栎甲骨文每周识字(192)|刺、柏甲骨文每周识字(193)|櫅、木甲骨文每周识字(194)|云、杉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图文编辑|杨军辉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94)|云、杉

【解字】云:甲骨文“云”字像卷曲的云团。有人认为甲骨文“云”字由“上”和“旬”构成,也有人认为甲骨文“云”本来像云气下垂的样子,因为与甲骨文“旬”字形近,所以加“上”进行区分。本义指云朵。卜辞中有的用其本义,有的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象形。“云”字古文字常见,如“(商邑祖辛父辛觯)”“(祖辛父辛鼎)”“(春秋吴王诸发剑)”,与甲骨文构形相同。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或略有变化,写作“(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长沙楚帛书)”“(睡虎地秦简)”,与《说文解字》所收古文字形“”“”相近。后来“云”字被假借作“子曰诗云”的“云”,故又在“云”的基础上加“雨”表示其本义(即“雲”),如“(战国天星观楚简)”“(睡虎地秦简)”“(西汉孔家坡汉简)”“(居延汉简)”,被《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沿袭。【云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杉:甲骨文“杉”字由“木”和“彡(shān)”构成。“木”表示树木,“彡”标明读音。卜辞中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商周金文中“杉”字仅见于西周晚期乘父士杉盨,写作“”。【杉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甲骨文每周识字(186)|蒿、莽甲骨文每周识字(187)|牡、丹甲骨文每周识字(188)|寻、竹甲骨文每周识字(189)|苑、囿甲骨文每周识字(190)|栽、树甲骨文每周识字(191)|散、栎甲骨文每周识字(192)|刺、柏甲骨文每周识字(193)|櫅、木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图文编辑|杨军辉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91)|散、栎

【解字】散:甲骨文“散”字由“林”和“攴”构成,隶定作“㪔(sàn)”。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认为是“散”字的早期字形。表示用手拿着工具芟杀、清除草木的意思。或增鹿首形,可能表示清除草木时惊出了动物,四散逃窜,从而引申出分散之义。甲骨文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会意。西周中晚期有“(四十二年逨鼎)”“(散车父簋盖)”“(散季簋)”“(琱生尊)”等字形,与《说文解字》所收“㪔”字的小篆字形()相同。西周中期的散姬壶铭文在“林”下增加了“月”形,写作“”。因为“肉”“月”形近,所以,秦汉文字多写作“(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为《说文解字》“”字的小篆字形()所继承,发展成了一个“从肉㪔声”的形声字。除此以外,金文“散”字多将“林”形省减为“竹”形,写作“(五祀卫鼎)”“(散伯卣)”“(散氏盘)”“(散伯匜)”“(陈散戈)”“(羊角戈)”“(陈散戈)”“(陈散车辖)”。【散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栎:甲骨文“栎”字由“乐”和“木”构成,“乐”字本身像在木头上连有两束丝绳之形,表示弦类乐器,用以代指音乐,引申为快乐,在字中表示读音;“木”则表示“栎”是一种或一类树木。本指一种落叶乔木。卜辞中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栎”字不见于两周金文。秦文字中有“栎”字,写作“(相邦樛斿戈)”“(栎阳乡印)”,属于地名用字。有时或省去“木”旁,直接借“乐”为“栎”,如“(秦相邦冉戈)”“(栎(乐)阳虎符)”。《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沿袭秦文字构形而来,后世文字随着“乐”字的简化而简化。【栎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甲骨文每周识字(186)|蒿、莽甲骨文每周识字(187)|牡、丹甲骨文每周识字(188)|寻、竹甲骨文每周识字(189)|苑、囿甲骨文每周识字(190)|栽、树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图文编辑|杨军辉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90)|栽、树

【解字】栽:甲骨文“栽”字由“(zāi)”和“木”构成。“”表示字的读音,木表示字义与树木有关。本义应该是栽种树木的意思。甲骨文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栽”字的基本构形古今没有太大变化,西周晚期曹卹父鼎写作“”,战国文字写作“(包山楚简)”“(望山楚简)”“(上博楚简)”“(睡虎地秦简)”,结构与《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相同,只是后世文字中把偏旁“”左上部的“才”隶化为“十”了。【栽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树:甲骨文“树”字由“又”和“木”构成,可以隶定为“权”字的字形。“又”像一只手的样子,“木”代表树木,合起来表示用手种植树木的意思,是“树”的早期字形。本来是个动词,表示种树,后用作名词,表示所种的树木。甲骨文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会意。西周晚期开始,“树”字发展成了加注声符“豆”的形声字,写作“(尌仲簋)”“(石鼓文)”“(郭店楚简)”“(岳麓书院秦简)”“(秦‘婴尌’印)”“(西汉阜阳汉简)”,只是“木”有时有省减或变形,为《说文解字》所收籀文字形()继承。有时也将声符“豆”夹在中间,写作“(西汉马圈湾汉简辞书觚)”。以上字形均可以隶定作“尌”。因为人们已经很难从“尌”字的构形上看出与树木有关了,所以又在“尌”的基础上累加义符“木”,写作“(西汉马王堆帛书)”“(汉‘树充私印’)”,是《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的来源。到这里,“树”字发展成了一个“从木,尌声”的形声字。【树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甲骨文每周识字(186)|蒿、莽甲骨文每周识字(187)|牡、丹甲骨文每周识字(188)|寻、竹甲骨文每周识字(189)|苑、囿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图文编辑|杨军辉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89)|苑、囿

【解字】苑:甲骨文“苑”字由“夗(yuàn)”和“屮(chè)”构成。“夗”一说像动物将死宛转而卧之形,表示字的读音;“屮”像一棵草的样子,表示与植物有关。《说文解字》:“苑,所以养兽也。”就是饲养动物的园子。甲骨文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形声。秦汉文字“苑”字写作“(睡虎地秦简)”“(秦“苑赢”印)”“(汉“荜闺苑监”印)”,表示“夗”的部分均分写作“夕”和“㔾”,“屮”均双写作“艸”。【苑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囿:《说文解字》:“囿,苑有垣也”。就是带有墙垣的“苑”。甲骨文“囿”字正像园子中有草木的样子。甲骨文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石鼓文()和《说文解字》所收籀文()“囿”字由“囗(wéi)”和四个“木”构成,与甲骨文构形一致。但是,春秋时期的秦公簋就已经出现了由“囗”和“有”构成的“”字,为《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继承,发展为“囿”的通用字形。同时,战国时期还有由“囗”和“右”构成的“”字,是“囿”的异体字。【囿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甲骨文每周识字(186)|蒿、莽甲骨文每周识字(187)|牡、丹甲骨文每周识字(188)|寻、竹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图文编辑|杨军辉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85)|刍、荛

【解字】刍:甲骨文“刍(chú)”字由“又”和两个“屮(chè)”构成。“又”像一只手的样子,“屮”像一棵小草,合在一起表示用手取草的意思,后引申为饲养牛马的草料。卜辞中用其本义,或用作牲畜之义。在六书中属于会义。有学者认为,两个“屮”合在一起是“艸(cǎo)”,可以表示字的声旁,所以,“刍”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因为甲骨文中经常有“屮”旁和“木”旁互换的情况,所以,甲骨文“刍”字有时也写作“(佚683)”。西周中期金文有“(扬簋)”“(乖伯簋)”“(大簋)”等字形,由“夂(zhǐ)”和两个“屮”构成,学者认为也是“刍”字。西周晚期散氏盘“刍”字写作“”,与甲骨文构形一致。战国文字“刍”字多见,写作“(公刍权)”“(望山楚简)”“(包山楚简)”“(睡虎地秦简)”等形,“又”旁变形较大,“屮”旁有时写作三个。西汉时期,“刍”字的写法有“(北大汉简)”“(马王堆帛书)”“(孔家坡汉简)”等形状,“又”旁演变成了两个“勹(bāo)”形,“屮”则写作“×”或“+”形,为《说文解字》小篆字形()继承,后世写作“(唐褚遂良刘园集帖)”,隶定作“芻”。或累加“艹”旁,写作“(唐褚遂良孟法师碑)”,简写作“(唐多宝塔碑)”,后又简化为“刍”。【刍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荛(ráo):甲骨文“荛”字由“刀”和两个“屮”或两个“木”构成。组合在一起表示用刀割、砍草木作为柴薪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此字像以刀断木之形,是“制”字的早期字形。在六书中属于会意。此字后世不传。《说文解字》收录了一个由“艸”和“堯”组成的形声字,写作“”,隶定作“蕘”,后来随着“堯”字的简化而简化,写作“荛”。【荛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84)|艾、草

【解字】艾:甲骨文“艾”字由两个或四个“屮(chè)”和一种刈(yì)割类工具组成。“屮”像一棵草的样子,象征工具的部分后写作“乂”(读yì或ài),表示用工具割草之的意思。卜辞中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除甲骨文外,“艾”字还见于战国秦印,写作“”,与《说文解字》小篆字形()构形相同,是后世字形的构形来源。【艾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草:下表中编号为“合6690”“合14001正”的两个字例应该是甲骨文“草”字的原始形体,像一棵枝茎柔弱的植物之形,隶定作“屮”,有时在下面加“口”形,甲骨文中许多字加“口”形与不加没有什么区别。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后世文字本来用两个“屮”组合在一起表示草本植物的总称,写作“艸(cǎo)”。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假借“草”字表示草本植物了,写作“(石鼓文)”“(青川木牍)”“(孔家坡汉简)”。《说文解字》:“草,草斗,栎实也。”是一个由“艸”和“早”构成的叠加音符的形声字,本义是一种栎类树木的果实,这种果实的名字叫“草斗”。【草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甲骨文每周识字(183)|败、获
2022年9月6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82)|迅、速

【解字】迅:甲骨文“迅”字由“至”和“辵(chuò)”构成,“至”像一支箭的样子,“辵”有时省作“止”或“彳(chì)”,两部分合在一起表示箭飞得很快的意思。卜辞中用作行走和地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甲骨文“迅”字的释读学者尚有分歧。古文字学家金祥恒先生曾推测这个字的意思应该“有疾行而至之意”,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应该当迅速讲”,并将其释读为“迅”字。蔡哲茂先生则认为这个字应该释为“速”字。最近,邬可晶先生主张将此字释读为“达”字。总的来看,此字的释读还有探讨的空间。我们这里暂时采用裘锡圭先生的意见,仍然以“迅”字释之。春秋金文中有“(鄬夫人鼎)”字,战国文字中有“(包山楚简)”字,与《说文解字》“迅”字()构形相同,是今天迅字的构形来源。【迅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速:甲骨文“速”字由“束”和“止”构成。“束”像两端束口的袋子之形,本义为束缚,这里表示字的读音;“止”是“辵”的省形,后演变为“辶(chuò)”,表示与行走、运动有关。“速”字的本义为招请、延请,成语“不速之客”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意思是没有受到邀请的客人。后引申出迅速的意思。卜辞中用法不详。在六书中属于形声。甲骨文中还有一个“(甲编3510)”字,由“彳”和“束”构成,“彳”也是“辵”的省形,也是“速”字。金文中“速”字出现过两次,写作“(西周早期荣仲鼎)”“(春秋叔家父簠)”,与甲骨文构形相似。石鼓文“速”字写作“”,战国黑漆木棋局写作“”,秦泰山刻石写作“”,与《说文解字》小篆字形()相同。战国楚文字“速”字多由“辵”和两个并列的“束”构成,写作“(郭店楚简)”“(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两个“束”与一个“束”意同。秦汉时期有“(秦陶399)”“(秦陶398)”“(里耶秦简)”“(北大汉简)”,由“欶”和“辵”构成,与《说文解字》所列籀文字形“”相同。【速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
2022年8月23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81)|驱、扫

【解字】驱:甲骨文“驱”字由“虎”和“攴”构成,“虎”代表猛兽,“攴”像手持棍棒之形,组合在一起表示以棍棒驱逐猛兽的意思。有时会增加数量不等的“屮(读chè或cǎo)”或者“木”,强调在森林或草地驱逐猛兽。卜辞中用法不详。在六书中属于会意。西周早期青铜器貙(chū)卣上“貙”字写作“”“”,过去学者以为这个字可分解为“貙”和“攴”,是貙的繁写字形。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字应该由“區”“豸”“攴”三个部分组成,“區”是声符,“豸”和“攴”组合在一起与甲骨文“虎”和“攴”组合在一起同意,所以,“”和“”是一个追加声符的形声字,也是“驱”字。另外,先秦文字中有“敺(qū)”字,写作“(西周晚期多友鼎)”“(西周晚期师㝨簋)”“(石鼓文)”“(战国侯马盟书)”“(战国睡虎地秦简)”等形,由“區”和“攴”构成,与《说文解字》“驱”字的古文字形“”构形相同。战国文字中有“(上博简周易)”字,由“马”和声符“区”构成,马王堆西汉帛书写作“”,与《说文解字》“驱”字的小篆字形“”构形相同,表示策马前进的意思,是后世“驱”字的构形来源。【驱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扫:甲骨文“扫”字左侧像箕形,箕内有数点,可能表示灰尘,右侧像一只手拿着笤帚的样子,二者相合表示清扫的意思。有时省略手形,但仍可表示清扫之意。后世“扫”字,有“埽”和“掃”两种字形,“埽”可以看作“土(灰尘)”和“帚(笤帚)”的会意,“掃”可以看作“手”和“帚(笤帚)”的会意。构形虽然不同,但都与甲骨文“扫”字存在一定的联系。卜辞中用法不详,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另外,西周早期金文中有“(目辛斝)”字,春秋金文中有“(扫片昶鼎)”字,战国兵器铭文中有“(芒令□踏戈)”字,有学者将他们释为“扫”字,不知妥否。【扫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甲骨文每周识字(173)|肆、虐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甲骨文每周识字(175)|在、睫甲骨文每周识字(176)|将、帅甲骨文每周识字(177)|遣、令甲骨文每周识字(178)|徒、步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甲骨文每周识字(180)|乘、车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79)|奔、袭

【解字】奔:甲骨文“奔”字由“止”和“㫃(yǎn)”构成,隶定作“”。“止”像一只脚的样子,是奔走必备的身体条件;“㫃”像飘扬的旗帜,是“旂(qí)”的初文,字义与“旗”字相同,
2022年8月2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74)|危、亡

【解字】危:像欹(qī)器的样子。所谓“欹器”就是易于倾倒的器皿。《荀子·宥(yòu)坐》记载,有一次,孔子去参观鲁桓公的宗庙,看到一种呈倾斜状很容易倒转过来的器具,就问:“这是什么器具?”有人说是鲁桓公放在座位右边像座右铭一样警示自己的(关于欹器的功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分发给那些犯错误的人用以自警的)。孔子就说:“我听说这种器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一半水就会直立起来,装满水就会翻倒。”回头对弟子说:“装些水试试吧。”有弟子就提水来往里装。果然,水装到一半器具就直立起来了,装满水就翻倒了,水倒空它又恢复到倾斜的状态。孔子感慨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这里孔子看到的器具就是“欹器”,是一种寓意“谦受益,满招损”的自警器具。卜辞中用作地名和方国名。在六书中属于象形。战国文字有“(《古玺汇编》117)”“(《古玺汇编》123)”“(《古玺汇编》5104)”等字,过去释读为丞相的“丞”字,学者以为像“人”立于“山”上,表示高而危险的意思。另有“(《中国历代
2022年6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72)|侵、寇

【解字】侵:由“牛”和“帚”构成,有的字形还在“帚”旁加“又”,可以隶定作“”,有人认为这个字是一个表示用帚驱牛之意的会意字。或于“帚”旁加数个点,“汉语多功能字库(网站)”以为表示“用帚和水刷洗牛”的意思。甲骨文另有省掉牛旁的“(合6773正)”字,隶定作“”,古文字学家季旭昇依据孙海波和《甲骨文字诂林》的观点,认为是“侵”的初文,并指出甲骨文带有“帚”这个构件的字经常与军事战争有关,所以甲骨文“”字是一个表示侵犯掳掠之意的会意字。春秋时期钟伯侵鼎铭文侵字写作“”,由“人”“帚”“又”三部分组成,学者以为表示用手拿着扫帚渐进扫除的意思,与《说文解字》所说“侵,渐进也”相合。《左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谷梁传》:“苞人民,殴牛马曰侵。”可见,“侵”的字义主要有两项,一是毫无正当理由地进攻别人。二是压迫人民,抢夺牛马等财物。战国楚缯书侵字写作“”,由“帚”和“戈”构成,武装侵略的意思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了。甲骨文“侵”字像以帚驱牛之形,大概表示的就是掠夺人民财物的意思。卜辞中用作进犯之意。在六书中属于会意。【侵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寇:由“宀”“人”“丨”和数个小点构成,有时省掉“丨”,有时以“又(一只手)”代替人体,像一个人手持棍棒在房内做什么事情的样子,或以为字形与后世文字“寇”构形相同,是寇之初文,但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我们暂从此说。西周青铜器曶鼎、司寇良父簋、虞司寇伯吹壶铭文寇字分别写作“”“”“”等形,由“宀”“元(或省作兀)”“攴”构成,表示在室内用杖击人的意思。战国文字多用“戈”旁代替“攴”旁,有的用“厂(或‘广’)”旁代替“宀”旁,如(侯马盟书)、(赵亡智鼎)、(成阴啬夫戟)等等。《说文解字》说,“寇,暴也”,是残害人的行为,后来把有这种行为的人也称之为“寇”。卜辞用作人名、地名或族名、官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寇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甲骨文每周识字(171)|雏、凫

【解字】雏(chú):繁体写作“雛”,由“芻(chú)”和“隹(zhuī)”构成。因为“隹”和“鸟”在汉字中都表示鸟类,所以,“雛”的异体字也写作“鶵”,由“芻”和“鸟”构成。甲骨文雏字正好与雏字的异体字构形相同。“芻”像以手除草的样子,在这里表示字的读音,简化后写作“刍”;“鸟”表示雏字代表的动物属于鸟类,后被“隹”代替。《说文解字》:“雏,鸡子也。”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说:“鸡子,鸡之小者也。”就是小鸡。卜辞中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形声。【雏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解字】凫(fú):甲骨文由“隹”和“勹(bāo)”构成,“隹”表示凫字代表的动物属于鸟类,后被“鸟”代替;“勹”像一个弯腰伏地的人形,是“伏”字的早期表意字形,这里表示“凫”字的读音。《广韵》:“凫,水鸭也。”卜辞用作山名。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凫字常见字形】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甲骨文每周识字合集(1-169)甲骨文每周识字(170)|豭、豚
2022年6月7日
其他

《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征稿启事

《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是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公开出版的年度学术刊物。栏目设置有“博物馆理论与实践”“文字考释与研究”“书法与篆刻”等。主要涵盖以下学术内容: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史,文物征集与保管,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研究,展览与展评,博物馆教育,宣传与文创,博物馆管理、开放与安保,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古文字研究,汉字文化,碑帖墓志,书法篆刻等。欢迎国内外学者惠赐稿件。来稿要求:
2022年3月1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十集:历代字书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二十集:历代字书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1年2月5日
其他

精彩推出|诗词里的中国字|立春(2021年第四期)

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1年2月3日
其他

精彩推出|中国文字博物馆月历电脑壁纸|二月

下载壁纸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2021年2月1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九集:印刷术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九集:印刷术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1年1月28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八集:造纸术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八集:造纸术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精彩推出|诗词里的中国字|腊八(2021年第三期)

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1年1月20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七集:隶书的成熟 汉隶

来字博看云卷云舒博物馆的四季|看中国文字博物馆秋景如画博物馆的四季|看中国文字博物馆雪舞轻杨精彩推出|诗词里的中国字|元旦(2021年第一期)精彩推出|诗词里的中国字|小寒(2021年第二期)
2021年1月14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六集:隶书的产生 秦隶

来字博看云卷云舒博物馆的四季|看中国文字博物馆秋景如画博物馆的四季|看中国文字博物馆雪舞轻杨精彩推出|诗词里的中国字|元旦(2021年第一期)精彩推出|诗词里的中国字|小寒(2021年第二期)
2021年1月7日
其他

精彩推出|诗词里的中国字|小寒(2021年第二期)

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1年1月5日
其他

精彩推出|中国文字博物馆月历电脑壁纸|一月

下载壁纸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2021年1月1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五集:文字一统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五集:文字一统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四集:春秋战国金文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四集:春秋战国金文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0年12月18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三集:西周金文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三集:西周金文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史往期视频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博物馆的四季|看中国文字博物馆雪舞轻扬

fdgf冬,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可爱的、多姿的,爱冬日的雪,爱它的纯洁、无私,它把最美的景色送给了大地。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我们来讲一下“雪”字吧~甲骨文“雪”字是个形声字。上面是“雨”,下面像两支羽毛一样的是彗星的“彗”字。彗星又称为“扫帚星”,甲骨文“雪”字下方实际上像两把扫帚的样子。因为“雪”、“彗”二字古音韵母相同,声母又可以通用,所以,“彗”可表示“雪”字的声旁。所以到了小篆,“雪”字就写成了上“雨”下“彗”:上面的“雨”不是雨水,而小冰晶,就是很细小的雪花,“彗”表示声音。小篆之后,人们省掉了彗星的部分,只保留了下方的“彐”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今冬中国文字博物馆迎来的第一场雪。fdgf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二集《商代其他文字》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二集:《商代其他文字》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集:汉字构形 形声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一集:汉字构形
2020年11月14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十集:汉字构形 假借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十集:汉字构形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甲骨文成语故事 第六集 开天辟地

象形》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八集:《汉字构形
2020年10月29日
其他

中国文字博物馆招聘讲解员简章

因工作需要,中国文字博物馆现委托安阳市金鑫源劳务派遣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2名劳务派遣制讲解员。一、招聘原则(一)招聘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笔试、体检、考察、公示等有关程序进行。(二)此次招聘采取全市统一报名和考试。二、招聘计划中文讲解员20名(男5名、女15名)双语讲解员2名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甲骨文成语故事 第五集 一鼓作气

亡羊补牢甲骨文成语故事
2020年10月10日
其他

甲骨文成语故事 第四集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甲骨文成语故事
2020年10月3日
其他

甲骨文成语故事 第三集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甲骨文成语故事
2020年9月26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七集:《汉字构形 象形》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七集:汉字构形
2020年9月1日
其他

博物馆的四季| 来字博看云卷云舒

昨日一场秋雨,今日一片卷云,在云卷云舒中到中国文字博物馆赏美景吧!蓝天白云、金碧辉煌,带来的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契合。清透的天空中有一丝丝的云换个角度呢?一片片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飘动着一组美图献给大家~~~下图请把手机横着看金色的秋季就要到来了,来中国文字博物馆赏云卷云舒吧!
2020年8月21日
其他

博物馆的四季| 一起雨中看字博

雨中看字博暑意渐退,一场雨降临在大地上,仿佛在告诉大家秋天来了。雨中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别有一番风味哦~。雨字的早期甲骨文为。造字本义:天上云层降水。金文、,篆文承续晚期甲骨文字形。附
2020年8月19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六集:甲骨文的内容
2020年8月17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集《占卜过程》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五集:占卜过程
2020年7月28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本期为第四集:殷墟科学发掘
2020年7月16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集《甲骨现世》
2020年6月19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集《刻画符号》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
2020年5月28日
其他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集《仓颉造字》

汉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究竟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文字发展史系列视频,将带您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爱上汉字。
2020年5月18日
其他

第六届“四堂杯”书法大展征稿启事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贺信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鼓励当代书法作者,以优秀书法作品抒写时代精神、讴歌时代脉搏,传承华夏文明。在成功举办前五届的基础上,中国文字博物馆决定举办第六届“四堂杯”书法大展,现将具体事宜公告。查看公告详情请点击本文末尾左下角阅读原文。
2019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