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纳博科夫:《堂吉诃德》讲稿(附电子版)

书影乐言 2020-08-24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金绍禹

出版年: 2007-4

页数: 242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2625182


作为一位大师级的导师、批评家和小说家,纳博科夫在对这部西班牙经典名著作了逐章概要讲解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极为严谨的讲稿,充分展示了他对《堂吉诃德》的一系列洞见。一般认为《堂吉诃德》是一部温和的讽刺作品,但纳博科夫认为这种解释纯属陈词滥调,他将《堂吉诃德》视作这样一部作品:描述那位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骑士经历一系列残酷事件,却仍葆有荣誉和天真。如同《文学讲稿》和《俄罗斯文学讲稿》,本书让读者跟随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真正富原创力的文学思考者聚焦于西方文学名著的目光,经历一场对经典文本颠覆性解读的冒险。



关于形象


P2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

P5 身份,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事关见解,或事关坚定信仰的问题。它就是一篇阐述意义如何进入事物,如何进入生活的论文。这是一部论述着魔的书,论述在这不在着魔的世界里着魔的不合时宜的书。

P8 塞万提斯创造了一个比这部书更加出名的人物,因为这个任务已经跳出了这部小说——

进入了艺术,进入了哲学,进入了政治的象征体系,进入了有文化修养的人的民间传说。

P11 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唯一可以旗鼓相当的是在影响的问题上,是在精神滋养方面……形象会跳出书本而单独传颂下去。然而莎士比亚的剧本将摆脱自身投下的阴影,继续传下去。

P16 最重要、最令人难忘的性格特点,即“随心所欲的崇高性格”(影响了《死魂灵》《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

P27 (桑丘)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不过他还是一个巧于辞令的无赖…不过他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第二部开首,他自己却扮演了一个魔法师的角色,并且以非常残酷、非常怪诞的方式助长加深了他的主子的最大的上当受骗(即把杜尔西内娅“变成”一个农村粗妇)

P29 马德加西亚“当桑丘的精神从现实上升到幻想的时候,堂吉诃德的精神却从幻象下降到现实。这两条曲线交叉在他们冒险历程最伤心的时刻,也是小说中最残酷的时刻之一。”

P91 把我们这部令人痛苦的、野蛮的书,看做是富有同情心和幽默的作品的范例,完全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是一个站不住脚的判断。

P130 我们已不再笑话他。他的纹章是怜悯,他的口号是美。他代表了一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

对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较多的引申,而且不都是仅按照文本展开,而是从文本出发,因为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西方对于堂吉诃德的普遍同情和推崇,体现了对于理想主义者、献身理想事业者的尊敬。塞万提斯和荷马一样明白残忍乡民们的喜好,但如果现代读者对于这些往往堕落到不文明闹剧的情节感到滑稽可笑这激起了某种施虐(包括精神、肉体)带来的快感(可能还有个“残酷闹剧文学传统”)。如果说骑士小说塑造了堂吉诃德,他在其中找到了身份认同,后人在堂吉诃德的形象中则找到了新的身份认同。不是来自他的滑稽古怪行为本身,而是背后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再是堂吉诃德从骑士小说中继承的忠君护教、纯洁的爱情,而是他孤身按照理想匡扶世界的悲剧精神、“随心所欲的崇高性格(包括了骑士小说中的田园牧歌、豪侠精神)”、时过境迁的悲凉感叹(“堂吉诃德在火药已经取代了魔药的时代,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打斗的真正骑士了”),堂吉诃德不再像古希腊悲剧中人物有神的帮助,而是完全靠自己的信念。

关于结构

P15 一轨半小说,并且有少数道岔(第二部在桑丘做总督、堂吉诃德在公爵那里两个地方切来切去)

P41 在这部小说的第二部第四十四章,塞万提斯就集中在第一部近结尾处的《十日谈》式的插入期间的故事进行辩解,语气不免带有相当的嘲讽。(框架结构)

P47 他要把他的人物根据各自的性格和情感全部集中起来——既要将他们都集中在一起,又要让他们在读者的眼睛里保持个性,以便让读者始终记住他们的特点,让他们一齐活动起来,一个都不遗漏。所有这一切都相当拙劣,也没有艺术性可言,尤其是因为一会儿之后他们把这场混战忘得一干二净。(到《包法利夫人》中集中、审视人物的时候就发展到了妙笔生花的程度)


关于细节


P21 (堂吉诃德的沉默,要求语言的准确性,礼貌客气,不能容忍对杜尔西内娅的批评,不求回报的神圣的爱,偶尔会出现恐惧)

P59 (五十八章对于雕像的评论“这些圣徒和骑士从事的职业就是我所从事的,那就是拿起武器来…他们都是圣徒,因此,他们从事的是一场圣战,而我所从事的斗争是按照俗人的方式进行的”,预示了堂吉诃德的人生归宿。这种理智与疯狂,很接近李尔王,第四幕第七场)

P86 (桑丘在当公爵的时候被人打了,然后说“让我回去寻找我过去的生活,这样我就可以从我目前的死亡中复活”,透露了尊严)

P105 在他的四十个冲突中,他要对付的是多种多样的人、动物和机械装置……他的主要敌人是魔法师


关于写作目的


P47 我得到的印象却是这一切都被极其过度地夸大了,而且塞万提斯什么也没有消灭

P48 创作一部上千页的书,就为了在一件既不很值得又不很紧迫(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解决)的事情上再多花一点精力,那简直就是塞万提斯在做与堂吉诃德挥剑斗风车一类的冒险活动一样疯的举动。

P49 (塞万提斯假造了一个摩尔人来“提升真实性”、神父对于骑士小说表现出了无比的知识和喜爱、对于流浪女人田园牧歌等描写都符合骑士小说的特点)

P54 (兰斯洛特也是放弃了骑士的称号,这也是堂吉诃德的最终结局)

P56 堂吉诃德在火药已经取代了魔药的时代,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打斗的真正骑士了。

(主要就是反驳塞万提斯写这部书的目的是反骑士小说,纳博科夫认为塞万提斯对骑士小说的批评主要是受到“道德功利主义的时代”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使他的描写流浪汉和无赖的冒险事迹的小说写得下去的既方便又无危险的小手法”。如果说他是反骑士小说的,那么那些为爱情疯狂隐退荒野的人也是应该批判的,那么这部小说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塞万提斯“以似乎无法解释的粗心大意写下了他的寓言:他的写作毫无计划,他的思想、他的丰富与有力的想象,教他写什么他就写什么。而且他对于写完之后的修改还有无法克服的厌恶——于是书中就出现了多得惊人的错误,情节的遗忘或者张冠李戴,不相一致的情节譬如名字与发生的事情在回顾与重复时发生种种令人讨厌的变动,以及遍布全书的其他瑕疵”。除了堂吉诃德与桑丘的生动活泼的对话以及构成堂吉诃德的主要历险的精彩幻觉之外,整部小说就是预先编排的事件、已经使用过的情节、平庸的诗行、陈腐的评语、不真实的伪装,以及难以置信的巧合等等混合而成的大杂烩;但是,不管怎么说,塞万提斯的天赋才能,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直觉,成功地将这些不连贯的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并且用来给他这部关于一个高尚的疯人与他的粗俗的扈从的书提供了动力与统一性。


在《<堂吉诃德>讲稿》中,他坦言,堂吉诃德不是个有趣的人,这本充满稀奇古怪魔法和残酷骗术的小说,野蛮而令人痛苦,根本扯不到什么幽默和同情心上去,甚至不忘调侃塞万提斯一句“心地狭窄”。妙就妙在,此类情绪不影响纳博科夫在讲台上依旧细腻地解析这部小说,并和米兰·昆德拉一样把它看作现代小说的重要起点,认定它产生了整个欧洲的现代小说。这似乎首先纠正了世人的一个偏见,所谓经典,不一定就是符合自家口味的完美之作,它也可以是自己并不最喜欢、却对文学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作品。

那么,鬼才纳博科夫都从这位著名骑士的神奇故事里读出了什么?

他发现这是部有着少数岔道的“一轨半小说”。他再次耐心提醒我们,虚构和真实是不一样的,【堂吉诃德比塞万提斯构思时要伟大得多】(可见他对堂吉诃德非常有感情)。关于一主一仆两个主角,他感到,桑丘是一般化的产物,堂吉诃德却是个别处理的结果,前者无非后者粗俗性格的翻版罢了。后者最迷人的特征是什么呢?他一言以蔽之:“随心所欲的崇高性格”。在结构上,他也敏锐地嗅出,虽然这故事凌乱而缺条理,却赖作者的出色艺术直觉而得到补救,他指的是主人公的性格塑造。至于挑明塞万提斯写作时避难就易、让故事突然间长出一对非同寻常的翅膀的秘密,更是令人叹服。


你看他读作品读得多么细啊。居然细到发现桑丘抽打山毛榉树的鞭子和抽打驴子的鞭子是同一根鞭子;居然按网球赛的记分制,一局局从头到尾,饶有趣味地计算起了堂吉诃德胜利与失败的比分,而且最终发现,在这样一部看似不连贯、老是插入题外话的小说里,成败的比分结果竟是二十比二十——平局!太奇妙了。他把这结果归结于塞万提斯让人难以理解的写作天才。


这一切,体现了纳博科夫一贯崇奉的细读作风。他看不起那些连作品文本都没好好读过便大发滔滔议论的空头理论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