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迷雾》:这部恐怖电影人性刻画比《釜山行》更深刻

2016-11-20 姜尔 影视口碑榜

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 一段时间以来,韩国电影《釜山行》因为其新颖的题材和深刻的人性刻画而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和讨论。电影中对人在生死面前展露出来的人性的幽冥和光辉有着精彩的演绎。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釜山行》告诉了我们人性在极端情况下会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却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还好,电影《迷雾》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人性的善恶是怎样的产生的。


《迷雾》由曾经导演过《肖申克的救赎》的弗兰克.达拉邦导演,改编自著名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迷雾》。电影讲述了画家大卫·德雷顿带着他尚年幼的小儿子比利生活在缅因州一座风景怡人的小镇里,恰逢一场暴风雨过后,突然逆风飘来的浓密黑雾,包围了整个小镇,最让镇民们想象不到的是,浓雾中隐藏着一股恐怖且邪恶的超自然力量,受到攻击的不仅仅是人,还包括一切生物。

关于“迷雾”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最可靠的说法是,小镇旁边一个高度机密的军事基地正在进行一项名叫“箭头计划”的秘密实验,然而实验失败了,周边的生物都成了受害者。镇上的人们纷纷准备逃生,然而,他们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卫·德雷顿与儿子领着一小拨人,突出弥漫的雾体的重围,退避到一家超市中,暂时逃过了这一劫。


然而大卫这时候才幡然领悟到,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外面那一团团黑漆漆的东西,而是与自己一起躲到超市中的那些曾经如此熟悉的镇民们,人性与生命,在这一刻都都展现出了它本真的面目。面对位置的外部换将以及来自与内部的蛊惑,身处超市的人们逐渐丧失理智,甚至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场面,人性之恶随着恐怖的升级不断膨胀,而电影的结局更让人出乎意料。

这部电影自从上映以来,对宗教和人性的刻画就充满了争议,而小编最受震撼的则是在极端环境下对因信仰危机而产生的恶的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在于信仰的差异。对于信仰,剧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信仰自己的,一种是信仰包括宗教在内的别人的。

一般状态下,我们都信仰自己,因此当灭顶之灾从天而降时,人们最初的反应还是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探究竟,剧中男主角的黑人邻居带着一群人出去送死,就是基于对自己的信任。然而,当死亡面目狰狞地接踵而至时,人们的自信被粉碎了,一部分人开始把希望寄托给别人,听凭别人为自己的生命做主。

剧中神婆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建立了自己的类似宗教的邪恶组织。对此展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就是那个蓝领工人,一开始他自信满满,在和男主角争辩该不该出去修排气扇时还趾高气扬。

被吓得半死之后立刻对男主角唯唯诺诺,不仅因为他错了,还因为他觉得男主角可能是救星。他本来恨不得要暴扁神婆,去药店被吓到极致之后却成为她最忠实的走狗。他就这样从听命于自己的意志,到听命于男主角,最终听命于貌似可以救他的疯婆子。

而与他相对的,男主角始终信仰的都是自己。虽然危险和挑战应接不暇,死亡阴云难散,但他始终积极主动地在做一些事,不管是在营救别人,商量计划,安抚弱者还是对付疯婆子,他都一直在做,而只要在做事,尤其当有一部分群众支持和信仰他,他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安全感,认为对于命运他并不是毫无控制权,对于灾难他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他的这种安全感给他一种潜在的希望,也给观众一种潜在的希望。可惜的是,他的这种信仰也是狭隘的。最后,男主角在粮绝弹未尽时迎来了真正的信仰危机,他一直用来对抗恐惧和绝望的那点点安全感和自以为拥有的控制权消失了,他作为其他四个人的依靠,首先崩溃。

如果说信仰他人算软弱,信仰上帝算歇斯底里,那么信仰自己也未必是多么的明智,人性的善恶也因信仰的不同而展现出不一样的结果。那么我们该信任什么呢?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也是影片最大的争议之一,一部没有给人明确的希望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

近期精品文章

三八线余罪好先生亲爱的翻译官

三人行记忆碎片权力的游戏魔兽

上海电影节马东直播嗑瓜子PAPI酱



做最不一样的娱乐自媒体!

聚焦电影、电视、综艺口碑,

关于我们

影视口碑榜

微信号:yingshikoubei

商务合作:微信号:tongyang53118 丨 QQ:35078543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