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采购“造势” - Create Leverage and Power
万物速变的当今,很多行业的采购谈判桌上买家早就不是坐拥优势的一方。无论金额再大,一纸订单定乾坤的牛掰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很多情况下掌握在卖方手中。
这种转变出于很多种情况。门槛低竞争大的行业里,激烈的价格战把整个市场价格压到很低,为了产生现金流维持经营,很多厂商不息赔本报价来抢单,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很多厂商关门大吉,不玩了,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头没瘦死的大骆驼熬到最后翻身成了垄断,货源少了,买家没得挑。高端一点的技术行业里,产品靠专利和质量取胜,加上厂商宣传得力,品牌认可度高,终端用户决定需求,反过来OEM或Distribution的影响力小,也造成谈判桌上风朝一边吹的惨烈景象...(笔者长期的工作写照)。痛定思痛,既然饭碗不能丢,就一定能逼出一套办法来给弱势买手“造势”,在此略谈一二。
方法1: 买家最简单也最该做的本职工作:为供应商创造新价值。这里说的不单单是更多的销售。比如利用强大的供应链和跨国销售带领本土厂商打入新市场。笔者所在的公司近年来寻求全球扩张,在欧洲,加拿大,南美等地收购同行或建立分公司,有些美国本土品牌垂涎海外市场已久,要么市场被竞争品牌抢先占领,要么难以在海外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笔者的公司则为其打开了很好的通道,回报就是价格折扣。再比如利用庞大的客户群和大数据分析(big data)为厂商提供第一手market trends, customer feedback, 甚至竞争对手的动向 - 厂商总是集中精力在生产上,不一定善于收集和利用市场上的各种声音。除了在手生意以外还能让厂商对你有额外的依赖,往往价格就好谈了。
方法2: 如果买手所在的公司实在是没什么过人的资源,方法1走不通,那只能绕回到采购量上。常用的方法有集中采购,汇总公司内部多个divisions或多个locations的需求集中采购。另一种方式就是在商业领域里也来“团购”,美国有些行业里称为Purchasing Consortium,几家经销商把量汇在一起共同选拔厂商,卖场里是对手,买场里是合作伙伴,拿到好价才能对抗更有buying power的单个对手,不失为共赢的做法。这个方式美国的银行业曾经广泛利用,来对付ATM机生产商的涨价。
方法3: 收购或建造供应。适用于当资金富足,资源雄厚的买方遇到了寡头垄断的卖方。当采购的价格压力大到能影响公司战略的程度时,可以收购其他经销对手,买入市场份额,增大总体采购量;也可收购相似厂商,通过改造建成自己的工厂,自给自足,给卖方造成竞争。举个例子,美国很多州政府在建自己的fiber optic network来对付AT&T,Comcast等几家电信垄断商的价格压榨。在利用这种方法时需谨慎考虑的一点是如何使投资本身能盈利,不单是为了增强谈判力控制采购价格。
种种方法都需要卓越的商业头脑,多方沟通能力,强大的执行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具备这些,加上足够的执行时间和管理层支持,相信没有造不起来的势和扭转不了的局面。
作者:Hester Wang
来源:供应管理在线SCMonline
HesterMBA毕业后在美国工作,任职产品经理。在一个不同的市场从事着和我们一样的工作。美国的市场成熟度总体比我们的市场高,甲乙双方的地位对比也由此相对变化,甲方的优势在许多行业已经不再存在。通过Hester分享本文,也让我们看看在美国的同行的感想 。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