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们,干下这杯心灵鸡汤···
采购是一个不只需要做事,还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的工作。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采购工作很多时候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质疑、对立、阻挠、不合作、规避、谎言、陷阱、暗流,各种明枪暗箭,常常使得采购工作气氛紧张,危机四伏,让人失去应有的安详和平静。
确实,做采购,需要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工作中的各色人等和各方压力;还需要巨大的能量,去消弭工作带来的各种负面情绪和内心焦虑。每一个采购,都有一个佛系采购梦,希望自己总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从容地面对每个刁蛮的对手,处理好每一件棘手的事情,化纷争于无形。
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件事不必求人,只需求诸自己。佛所讲的因果,有很强的自我意志成分。我们现在所遭遇的境况来自于旧业的成熟,但我们当下的反应所造的新业又影响着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境遇。我们也许对过去的业缘无法多做什么,但能对当下境况进行善巧对应,却足以让我们快乐地活在当下,并对我们未来的福祉有所助益。
我们常把工作中的不顺看成是外界带给我们的障碍,进而怨天尤人。其实每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未必能对我们造成危害。而我们不能善巧地处理这些事情,反而带给我们及周遭更多伤害。凡事只从自心入手,随时反观自心,向内探求,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平时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把一切外境,无论顺缘逆缘,都看作是修炼自心,让自己不断提升的机会,这就是禅修里所说的正念。
佛系采购能超越地看问题,积极地做事,具足平等心地对人,这一切都和不断培养自心的力量有关。训练自心具足下列三心,让它们成为你重要的人格特质,是成就佛系采购的必修课题。
人生不如意事常居八九,要想最大限度地超越困苦,首先需要放大心量。我们的心被我们的思想认知所禁锢着,如同困在一个无形的盒子中。认知的盒子越小,我们的心越狭隘,我们受痛苦的影响就越大。
佛经里有个盐水喻的故事,有人问佛,为什么做了同样的小小不善业,有的人会因此入地狱,有的人却不受丝毫影响?佛回答,这是因为他们的心量不同,就如同把一个盐团放入一杯水,水会变得太咸而没法喝;但把同样的盐团放入恒河,却不会对恒河水有任何影响。
孔子也说,君子不器,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用框架限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认知,把这个盒子的边界不断推向更大的极限,才能让自己的心有足够的空间,放开受空间挤压的痛苦。
心量决定你受痛苦影响的程度,也决定着你对身边世界的影响程度。我们待人接物的不善巧,在不断困扰自己之外,也在不断增加周围人的烦扰和痛苦。只有当我们的心宽坦了,才能带给世界更多正能量,带给他人更多福音。
学会长远地看问题,以更高的视角看待工作,你就能充满方向感,工作得更加轻松自在。学会不断超越自己,豁达地对待同事,你就能带给职场更多和谐与欢乐,带给别人更多启发和感悟。
我们思想不能平静,很多来源于人事的不和。因为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我们太容易让自己站立场: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我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有人和我意见不同,我们防卫心顿起,要全副武装地和对方辩个是非分明。有人对我缺乏善意,马上感觉浑身不舒服,和对方隔起一道心理屏障。有人阻止了我的路,我们立刻火力全开,想不遗余力地扫清一切拦路虎。
要知道,隔阂和对抗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丝毫助益,只会让事情更难于推进。采购工作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共同把事情做好,良好的部门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做好采购工作的必要条件。
采购需要懂得不与任何人对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件事并不好做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不断训练,让心变得调柔驯服。
一个好的方法是,提醒自己凡事晚反应半拍,避免因惯性反应而带来不必要的矛盾。我们有时候处理事情太过急迫,效果反而不好。凡人的情绪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但我们总是急于把对方的一切情绪都一股脑揽入自己怀中。对方的态度不好,未必真是专门针对我;即使对方是针对我,我们也不必要充当对方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对方希望激怒我们,如果我们稍有智慧,就不会顺着对方的意图,让自己的心失去平衡。
学会放下成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探究对方背后真正的原因,用真诚加善巧地去化解对方的误解,然后建设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就会更有利于事情的发展。
采购的世界,问题仿佛不断,让人应接不暇:职责不明,流程不清,需求紧迫,要求无理,挑战政策,沟通困难,质量问题,库存短缺,使用部门不可教,领导频繁下通牒,合同迟迟签不下,财务拖延不付款,项目难于推进,供应商绩效不良,以至于合同纠纷,甚至面临诉讼。
事情越是繁多杂乱难进,越应该让自己退后一步看大局,把头脑重新梳理清楚。
哪些问题刻不容缓需要努力去做, 哪些问题可以暂时搁置让子弹飞一会, 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改变一下态度可能就大有转机, 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借力打力才能柳暗花明。
有些看起来棘手的问题,当我们真正去面对时,就会发现它完全是纸老虎,只在我们想象中才强大。一切都怕认真二字,当你认真起来,对方自然就退缩了。有些看起来无解的死结,在稍微搁置一段后也许会突然豁然开朗。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感觉无计可施,只因为我们的智慧还不够。冷静下来,灵感说不定就在一瞬间冒出来。当我们意识到障碍可能是对方心存芥蒂,我们不妨低下身段务实地和对方做一次真诚的交流,让对方看到你的善意,从而化干戈为玉帛。而在关键时候,善于借助那些比我们更有资源更有人脉的领导或同事的帮助,从中牵线搭桥,往往能给我们铺平道路,让我们事半功倍。
平时多体会《金刚经》的智慧,学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让自己的心就像镜子一样,事物来时照得清清楚楚,事物过后不留丝毫影像。问题来了,全力以赴,积极去面对,努力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做,这就是“生心”;事情做完之后,对结果淡然处之,不要太过纠结执着牵挂,这就是“无住”。当你不断运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你就会培养起一颗清净明亮的智慧心。这颗智慧的心,不只能让你轻松面对工作,还能帮你随意化解人生中的任何问题。
佛说每个人都在制造和承受自己的业,每个人都被自己的业所定义。培养和训练这颗心变得广大、无诤、有智慧,就是在让自己的业更趋于善境。系念于三心,并非只是停留在认识层次而已,而是需要把认识转换为技能,融入行动,变成我们人格的一部分。
CPSM/SCMP讲师
作者 | 宋福友
经历过国企、民企及外企各种体制的资深采购人,曾负责诺基亚、微软亚太区市场营销服务采购,现任英国培生集团大中华区采购总监,主管全品类间接采购。
来源/采购观察报ID:sourcing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