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方文坛》创刊30周年暨2017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会

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 2023-11-04
《南方文坛》2017年度优秀论文揭晓

颁奖会现场


与会嘉宾


颁奖

2017年11月17日,《南方文坛》时值创刊30周年之际,联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桂林举办“创刊30周年暨2017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会”。评委、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说:“作为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重镇,《南方文坛》的学术之兼容精神和密切关注当代文坛的情怀赢得尊重,其中一年一度的优秀论文颁奖尤为当代文学批评界所瞩目。受本届优秀论文评选委员会委托,宣读获奖名单及评委会评语,我深感荣幸。

本届获奖论文,经评委会独立审读,以邮件投票方式评出以下6篇获奖论文(以得票多少为序):

吴秀明《“一体化”视域下的当代文学运动史料》

(2017年第6期)

论文从文学运动的主体入手,考察了批判者与被批判者的不同构成及其在特定时期的身份交替与转换,揭示了“一体化”体制下当代文学运动史料的复杂面相,提出了需要正视的观念、方法与史源问题,对认知我国文艺界发展的历史与教训颇具价值。文章深入翔实,判断贴切明晰,见解新颖独到,显示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史料功力。


陶东风《梁晓声的知青小说的叙事模式与价值误区》

(2017年第5期)

论文极富概括性地揭示了梁晓声知青小说的两种叙事模式,即悲壮的青春叙事”、“英雄叙事”和对“文革”的娱乐化、温情化和他者化叙事,一语中的地指出其中抽象英雄主义及其去政治化、去历史化的弊端。这种反观与思考,呈现了批评的个性锋芒,也体现了当代批评的思想高度,显示了批评家可贵的历史理性与批判精神。


王尧《重读陆文夫兼论80年代文学相关问题》

( 2017年第4期)

籍以与写作对象的相知相识,文章从独特的幽微之处体察与发现,无论是对陆文夫这一代作家与时代与体制关系的探讨,还是作为小说家之外散文家陆文夫的发现,以及晚年清醒而有些落寞的心态,均可谓知人论世,娓娓道来,别有温情。本是作家论,却又回答文学史诸多问题,见解独到,启人新思。


陈晓明《在“世界中”的现代文学史》

(2017年第5期)

作者从王德威《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将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框架所引发的叙事方式变化入手,对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学术立论予以充满动感、激情与理论穿透力的描述,表现了新时代文学理论家的宏阔视野与向学精神。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以及华语文学的交流与整合,都有积极的学术贡献。


周立民《草创时期的人文社与新中国文学出版体制的构建》

(2017年第1期)

作为以史料研究为志业的作者,在挖掘稀见材料中完成目光独特的解读: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委会第一次会议记录打印稿中,洞察新中国文学出版体制的构建方式。论者视野开阔,参以资料互证,对史料的阐释与分析精当深入,见微知著,显示作者高远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思辨能力。


黎学锐  罗艳《小人物身上的大时代痕迹——从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到话剧<花桥荣记>

(2017年第5期)

论文通过对广西两部代表性戏剧的比较勾连,揭示出两者在时空、主题与美学风格的承续,及其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思想穿透力,包括主创团队“三编两导”,令广西戏剧大放异彩之时,更寄寓着广西戏剧发展的希望。论者对本土文化与地方戏剧的关注与研究,值得鼓励。



《南方批评30年》首发


 《南方批评30年》从创刊30年来广西籍作者的千余篇论文中,选取近130篇文章予以结集出版。这些论文,囊括了广西几代文艺评论家的优秀成果,涉及广西文艺创作的各个领域,是《南方文坛》与广西文艺30年发展同生共长的见证。论文集的出版,既是《南方文坛》文艺阵地的自我建设,也是对广西文艺的一种致敬与感恩,还是对近30年广西文论的一次巡礼,更是对近30年广西文艺发展轨迹的一份记录与文献积累。


《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主持会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董事长张艺兵致辞


30周年书系


赠书仪式

老中青三代作者代表相继发言:

老评论家黄绍清教授


中年评论家黄伟林教授


青年评论家黎学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