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全球经济的衰退是中国发展的契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泉果视点 Author 泉果无限对话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

本文转载自7月26日泉果视点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3015字

阅读时间:9分钟


一、关于复苏


中国经济复苏的下一程到底会如何?目前各界对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多,当然,整个世界的变化更大,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到底应该关注哪些问题?我想从几个重要的观点出发,与大家讨论。


我们研究团队的第一个观点是,不要担心中国经济短期的反弹。


原因很简单,疫情带来的短期经济下滑与一般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带来的下滑具有本质区别。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以往分析经济停滞、经济崩溃的方式来分析当前的局势。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很大程度是依赖于疫情本身的变化,以及人们心态的调试,所以我们认为只要疫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状况不断改善,那么就不用过度担心。如果7月底,疫情的尾巴又起来了,那么可能面临的形势会有点严峻。


当然,目前大家看到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基本上是很低的。最新的消息是,IMF可能还会进一步调整对中国的经济预测。


图1. 十大国际投行中国经济预测中位数


但我们认为,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可能偏悲观。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二季度实现了0.4%的正增长。0.4%之后增长速度是怎么样的?我们在估算时需要找到重要的参考系。比如2020年疫情之后,反弹幅度就非常强劲。


但从这一次疫情来说,大家的体感可能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时候更恶劣,特别是上海。恶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除了这几年疫情影响的叠加,另外很重要的是对政策的情绪发生了很多变化。


但是我们做经济分析,要将这些因素和噪音去除。我们看到,在今年的3月份,特别是4月份,各方面数据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工业增加值是负的,消费是负的,出口基本上也是零增长。因此一一折算,4月份和5月份对应的GDP增长数可能是在-2.5%左右。


但是,第二季度转正了,这意味着6月份的反弹速度接近4%,实际上就跟2020年6月份的反弹数据差不多。这说明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是有共同之处的。


图2. 二季度完成任务,三季度加速反弹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估计第三季度的增长速度会有一个明显的加速,但前提是,疫情不要出现明显的变化。


所以,当下全球研究宏观经济的团队里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预测疫情的变化。这里面又有一个让大家想象不到的事情,预测疫情的变化,卫生学家预测的精确度不如搞宏观经济的,原因是很多卫生学家不太擅长预测,所以不论是欧美,还是咱们国家,都在让宏观经济学家帮助做疫情预测模型。


但在构筑预测模型时发现,外生参数的冲击太多,所以预测不准可能是常态。但是如果你能够把逻辑说得很清楚,依然能对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态势有很好的把握。


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国家有很多存量政策,也有一些增量政策出来。在增量政策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对汽车行业出台的很多政策。下图可以看到,汽车产量在这几个增量政策作用下的态势。


图3. 汽车产量增速6月转正


如图,相关增量政策是5月23日出台的,对汽车产量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6.8%,销售量同比增长13.9%。下一步可不可持续?目前看来可持续性是非常强劲的。


同时,全球汽车的整个版图和结构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第一,中国很有可能在近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第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成为全球主导性的生产和消费点。针对这种加速性变化,只要我们的生产和消费量超过规模效应的瓶颈期,成本就会加速下降。所以最近大家可能会看到,几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利润上升得很快。这实际上带来了一个契机,我们有可能在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里,实现弯道超车。


二、关于挑战


虽然我们在短期好像没有特别大的忧虑,但是中期的挑战比原来更加迫切。


首先,疫情变化和疫情政策的挑战。


奥密克戎BA.5.0已经出来了,它的高传播性带来的疫情挑战会更加强烈。它的传播率能够达到16,比我们现在12还要多30%。传染性越强,对动态清零政策的挑战就越大。7月底到8月初期间,可能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这里。


第二,俄乌冲突的走向。


重点关注俄罗斯会不会正式对乌克兰宣战。最近俄罗斯外长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威慑。目前一些重大的变化可能正在酝酿。我原来的专业是世界经济,我们有几个重要的团队专门在追踪研究这个话题。俄罗斯和欧洲在能源问题上的博弈变化,实际上非常复杂。俄罗斯围绕着“北溪1号”(Nord Stream)涡轮发动机发生的系列事件,中间有着很复杂的思考,欧洲在这个事情上的反复变化也是同样复杂。我的观察是,大家千万不要简单地相信政治家们的短期表态。


俄乌冲突带给我们的这种战略机遇期,究竟是好还是坏,目前这个阶段很难下定论。


第三,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博弈充满变数。


首先,如何总结中美贸易协定?从拜登作为政治家的权衡来讲,他目前给予我们关税的豁免只有我们清单上的1/30。同时对于前期贸易协定完成程度的评估,实际上只完成了60%,在谈判中可能对我们很不利。


另外,疫情之后的美国世界战略的再定位。下一步就是美国大选。美国如果陷入滞胀,出现经济衰退,那么美国的民粹主义会有一个全面的反弹,这对特朗普重返政坛特别有利。


中美之间的博弈,很多人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会缓和,但我觉得这种判断很有可能是错的。因为从我们的研究来看,美国也认为,在中国GDP没有超过美国GDP的80%之前,是对我们遏制的重要窗口期。一旦中国的GDP跟美国的GDP持平,那么这个故事可能就会发生一些偏移。我们预测,2028年中国按现价折算的GDP将超过美国。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最新的数据中国是29万亿,美国是24万亿,我们比它多5万亿。可以想一想美国的精英阶层会怎么看这些数据的变化。


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这个机构目前是中国最高规格的民间外交机构。我们与美国智库最顶级的专家通过视频进行了系列交流,讨论过中美和俄罗斯的问题,我的感觉是,国际局势的变数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同时,美国精英阶层的一些思路可能的确跟我们在国内研究的思路不一样。


近期几个重要的形势变化值得重点关注:


1、俄乌事件的中期化

原来大家认为俄乌冲突一个月结束,现在看来不是这样;


2、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冲击

原来也认为是短期现象,现在看来也是一个中期现象;


3、全球经济复苏的状况

可能比大家想象得要慢得多。


三、关于契机


关于发展机会,最近我经常谈到一个观点:就是“两大契机论”。


第一个契机是二十大之后将会全面开启新一轮的改革;第二个就是全球滞胀,给了中国两年的战略转型调整期。这是我们最近会看到的中国经济最大的两个亮点当然,市场下一步怎么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做投资的可能要重点关注。


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存在着第二次衰退的可能。


首先,全球经济都面临着超预期的全球通胀;第二是欧美政策逆转;第三是俄乌冲突与大国博弈的新阶段;第四是疫情的不确定;第五是传统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恶化了,尤其是全球范围的贫富分化、创新乏力、老龄化、高债务和环境问题。


所以目前来看,世界处于这种状态,但这可能对我们反而是利好。


首先,如果欧美全面通胀,导致日用品和耐用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话,唯一能够从供给侧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中国,博弈天平就会倾向中国。


第二,这一轮能源问题,特别是化石能源的价格暴涨,对中国的绿色转型是全面的助推,特别是新能源。我们过去20年在新能源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处于全面市场化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我们被全面助力,我觉得非常好。


第三,美国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会以国内问题为主体。因此拜登政府对中国的“高墙小院”的遏制,力度可能会减弱。




延伸阅读

贾俊雪:稳定宏观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


袁海霞:四方面促进地方政府债市场高质量发展


王晋斌:探索学术研究案例化教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王孝松:消博会:谱写开放共赢的新篇章


黄石松:打通堵点以推动医养结合工作高质量发展


毛振华:地方债在支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闫衍:探索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模式


聂辉华:数字经济时代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刘元春:下半年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政策重点与风险辨别


毛振华、王晋斌:欧元或难现往日荣光


北京市政协召开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刘晓光作专题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