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最新解读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

本文转载自10月18日澎湃新闻。



本文字数:3245字

阅读时间:9分钟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二十大报告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二十大报告对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做了部署和细化。


二十大报告中有很多战略举措的创新,比如,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为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一个核心原则,认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些都使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落脚点更加明确。二十大报告重申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基本原则,有力回应了一些理论上的“噪音”。二十大报告还进一步聚焦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短板,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些都是报告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脉相承,又有理论飞跃


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何谓“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进一步解释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代化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新发展阶段这一特殊时期所提出的核心概念。


中国式现代化有很重要的理论飞跃,其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发展的方向和政治动员的口号,而是已经进入了操作层面,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纲领。对此,二十大报告从五大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界定,又从12个方面对未来如何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部署。


新发展格局指引“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


二十大报告不仅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同时也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其中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论述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高质量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和改革,包括对国内大市场进行全面梳理、调整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的战略关系等等。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峰值的64.2%下降到2019年的31.8%,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从峰值时期接近8%下降到目前接近1%。与此同时,我国构建起了国内大市场,并出台了大量配套政策,在改善营商环境、扩大消费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完成了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牵引的理论构建、思想创新和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以新发展格局为指引进行谋篇布局,科技自立自强、制造强国、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是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进行部署的。


要建立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推进深层次的改革


二十大报告谋划的未来发展路线图,最值得关注的是科技自立自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并再次强调了“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未来5年,我们必须要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要突破‘卡脖子’问题,而这种突破取决于我国的人才战略,也取决于科技体系的改革和布局。


未来五年,我们还要突破目前全球后疫情时代的经济低迷困局,能够在短期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进行一系列核心制度的改革,形成新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融合的经济体系。


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很多问题,实际都聚焦在激励体系上,比如部分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民营企业家缺乏内生的创新活力,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除了要构建规则体系,还要建立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推进深层次的改革。


当前经济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是因为根源性的、深层次的矛盾没有完全解决。比如房地产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其根源是土地财政的问题,这些将是未来啃硬骨头要进行改革的领域。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财富积累机制


2020年,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近两年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不景气会对低收入人群产生更大冲击,导致收入分配情况恶化。因此,要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实施“就业优先”。


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在中国这种全民就业的体系中,最大的分配和最大福利就是就业。一方面要支持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创新活动,同时也要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形成包容式的增长模式。


关于完善分配制度,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要完善分配制度就必须完善再分配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是税收,要从流转税到所得税再到财产税,这是发展的大方向。包括此前已经试点的房地产税等,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绿色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欧洲能源危机给全球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一些国家在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有“开倒车”的迹象。同人民福祉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样,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设定“3060”双碳目标也并非为了应付国际组织,而是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逻辑,不能因为国际上出现了能源危机就停滞不前或做出战略调整。还是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在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也被多次提及,在经济领域包括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些领域的安全既是经济领域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同时也跟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密切相关联的。如果没有在安全领域进行全面布局,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安全保障,很可能会承受冲击,绿色发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必须为绿色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设置安全保障。




延伸阅读

【荐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隆重出版


王孝松:读懂二十大: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李三希等: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机制与证据


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要点


二十大报告里,这些提法值得关注!


9个数字带你速读二十大报告


几段话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王晋斌:重加息、轻缩表:美联储是怎么想的?


孙文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企业如何韧性发展?


刘小鲁等:数据要素市场中的确权与规制:研究综述


刘元春: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毛振华:就业问题事关重大,政策需关注多方面平衡


杨瑞龙:保民生的关键是稳就业


三十而立,而今迈步从头越!中诚信创始人毛振华创业30年的五大战略思考


王晋斌:七论高通胀下强美元:出现趋势性拐点的三大信号


卢锋:要实现青年就业形势实质性好转需进一步改进完善政策环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