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刘元春等解读二十大报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内涵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
王向明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教授
本视频转载自10月19日央视网《新闻1+1》。
本文字数:1260字
阅读时间:4分钟
在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列成章,内容丰富,包括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等方面。这其中,对于民生保障和改善,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方向?有关“钱包”和“饭碗”的内容,则更加受到关注。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分配制度、就业优先,有哪些具体的表述?
完善分配制度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第一要义
刘元春:民生福祉是共同富裕所要求的一个核心点,而要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分配制度作为基础性手段和方式。
在任何国家里,要依靠市场体系的“涓流效应”来使民生福祉得到全面提升是很难的。一般都要通过政府干预,通过分配制度的完善来形成对社保体系的完善,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
因此,收入分配制度就成为整个民生福祉提升的第一要义。这是世界通用的办法,在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中,分配制度要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应对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内容。在二十大报告中也特别提到,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除了社会保障体系,还有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如何理解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就业优先战略”?
王向明: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谋福祉。
人民的福祉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它首先是人民的“饭碗”,这个“饭碗”首先就要靠就业获得。所以在过去的一系列政策当中,比如“六稳”“六保”排在首位的都是保就业、稳就业。只有充分就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才有了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
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它提到了战略高度,也就是全局性、前瞻性、长远性的国家战略。核心就是要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个勤奋劳动的机会首先就是要通过就业来保障。所以就业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