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衍:提升资本市场效能,弥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短板
闫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本文转载自12月26日中诚信国际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2846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从支持民企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出发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过目前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对中小企业融资供给有限。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金融业态以仍间接融资为主,社融存量中间接融资占比高达70%;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股债市场内部资金流向亦明显分化,降低了金融资源的功能效率。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债券融资表现分化,大型企业融资渠道以债券融资和信贷融资为主,债券和信贷融资占比均在47%左右;而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占比近60%,债券融资占比仅27%,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差距较大。与美国相比,我国大型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与之相近,但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占比明显偏低,存在提升的空间。
回顾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情况,现阶段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均较为有限。股票市场方面,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为主要构成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体系,但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仍有较大拓展空间,融资支持效力尚待进一步释放,主要体现在:一是创业板和科创板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中小企业进入上述板块融资存在一定难度。二是北交所创立时间较短,上市企业规模有限。三是新三板等场外市场门槛相对低,但市场流动性不足。
债券市场方面,债券市场分层尚且不足,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短板,债市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首先,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整体有限,融资总额不足。近年来债券市场持续推进债券产品的多样化建设,不断创新债券品种,现阶段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类债券、间接支持类债券、结构化产品、可转债等,不过发行规模整体有限,对中小企业的覆盖广度和支持力度仍然不足。其次,信用债融资结构分化明显,民企融资占比较低。从企业性质来看,信用债市场资金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融资占比在90%以上,占据市场主要地位;民营企业融资占比处于低位,且2018年以来民营企业净融资持续为负,存在融资缺口。发债的民营企业信用级别也大多在AA+级以上,融资资源集中于头部民企,不同民企融资分化明显。第三,“专精特新”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国家级战略目标。目前“专精特新”类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较为有限,相对其融资需求来说存在不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公司债、小微金融债、可转债等品种从债券市场融资。
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存在诸多短板,需要综合治理。一是扩大一级市场融资规模,解决市场流动性问题。中小企业债市融资渠道狭窄,债券发行规模总体较为有限,且成交不活跃,二级市场流动性差。二是需要缓释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中小企业信用资质弱、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差,易发生违约事件,信用风险不容小觑。第三是需要解决投资者认可度较低问题。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风险偏高,债券市场投资者配置意愿不足。四是需进一步提升信用评级服务质效。由于中小企业的评级项目整体较少,针对单独的小微企业的主体和债券评级项目不多,信用评级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揭示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国外较早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债券市场方面,国外主要发展高收益债市场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来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同时也加强政府主导,发挥担保等机制作用,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助力增强中小企业的韧性。从海外中小企业融资具体经验来看,国外债券市场主要通过发展高收益债市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举措较为多元。主要通过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作用,加大政府性担保支持力度,健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全链条资本市场体系等举措,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方式大同小异。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是我国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解决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失衡的发展掣肘,弥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短板,综合国际经验和实践心得,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第一,深化债务工具创新与应用,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债市融资。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准入要求,以创新的债务融资工具为抓手,用好现有的政策工具箱,深化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应用;利用好创新创业债、科创票据等固定收益创新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
第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完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薄弱、融资难等特点,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改革,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充机制,发挥信用风险缓释机制效力。
第三,发展高收益债市场,培育不同风险偏好的多层次投资者。相较于海外高收益债市场而言,中国高收益债券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投资者风险偏好趋同。推进中国高收益债市场制度体系建设,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拓宽低评级、高风险发行人融资渠道,还有利于健全市场化发行定价;同时鼓励投资主体多样化,培育多层次投资者结构。
第四,优化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完整度、可信度,降低外部机构的信息获取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行为,提高风险定价的有效性。通过提高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惩罚力度,有效增强信息披露要求及相关制度的法律约束力,加强投资者保护。
第五,强化中小企业评级方法体系研究,提供高质量评级服务。信用评级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创新产品在资本市场的普及,助力我国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发展。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全球先进信用评级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和定性指标分析,强化中小企业评级方法体系研究。结合金融科技应用、风险预警体系等,健全对企业跟踪评估机制,实现定期及不定期跟踪,提供更高质量评级服务。
延伸阅读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从筑底企稳迈向温和复苏的中国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