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副校长盛斌:我国外贸彰显韧性活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盛 斌 南开大学副校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盛斌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88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1991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一、前五个月外贸“稳中有进”,出口结构变化显著
第一,外贸形势逐步恢复,贸易顺差逐步扩大,复苏趋势明显。
第二,民营企业外贸增长强劲,对我国贸易恢复和出口贡献度的作用明显。
第三,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出口质量显著升级,其中“新三样”表现突出。
第四,中间品贸易占比较高,说明我国供应链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第五,服务贸易仍呈逆差,说明未来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供应链优势尽显,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正落地见效
第一,出口形势转好反映我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出口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以质取胜替代了过去的以量取胜。我国生产制造能力强大的背后反映了多重因素:一是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升级,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虽然我们零到一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在寻求更大的突破,但中国从一到一百、一到一千的应用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卓越强大;二是国内完备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完备齐全,为生产制造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以及外部规模经济所形成的价格优势,都为外贸供应链体系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三是中国企业优秀的成本管理能力,从而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颇富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第二,外贸形势变化反映了国际局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对于外部挑战和压力风险的应对能力在不断增强,体现出我国外贸韧性的提升。当前,全球外部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严峻。在地缘政治方面,主要集中于中美关系和俄欧关系的急剧变化和紧张,从而加剧“去全球化”、“去中心化”以及“去中国化”。在地缘经济方面,全球贸易的集团化、区域化和友邦化格局日益明显。这些都对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今年年底将要进行的美国大选也将对中国外贸形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如此高度的不确定性下,中国的外贸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上半年还是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答卷,反映出我国外贸部门的灵活应对性。
第三,今年上半年外贸数据也反映出稳外贸的政策组合拳的良好效果。几十年来,中国外贸历经风雨,面对外部冲击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应对政策组合,包括汇率、信贷、保险、税收、外贸基地和、出口园区以及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新型对外开放平台等。这些措施对稳住外贸基本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定信心中国一套办法能够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的风险和挑战。
三、继续巩固向好态势,打造新动能助推外贸高质安全发展
一是发展数字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在经历了加工贸易、价值链贸易之后进入了数字贸易时代。在数字技术驱动下,中国的数字贸易近年来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外贸的重要新兴力量。数字贸易发展是一个贸易数字化的进程。一方面,“贸易科技”(TradeTch)数字赋能传统贸易,通过平台经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实现线上展示、订购、交易与线下交付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电子传输、线上交付实现的各种新型数字服务贸易以及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在未来基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口也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二是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近年来西方国家增长乏力、需求疲弱、深受债务问题拖累,使中国传统主要出口市场受到削弱,贸易保护主义、脱钩断链又进一步对中国出口贸易形成了制约。在这种背景下,要把眼光和力量进一步投向新兴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拉美和非洲。从直接贸易关系看,这些地区有人口、有市场、有资源,这对中国的贸易和对外投资都意义重大;从间接贸易关系看,对这些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当地生产和再出口也会通过三角贸易形式实现对传统市场的维护与延续。发展新兴市场要充分用“一带一路”这个平台,通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等综合手段措施更好地开拓重点国家与地区,比如东南亚、中亚和中东地区。当然,也要警惕美国对这种贸易格局的关注与政策调整。
三是关注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对于中国的外贸依然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影响到中美双边贸易,还会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在贸易政策上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当前美国主要通过301条款调查、关税和实体清单等措施影响中国对美贸易。未来美国还有可能对中国产业政策与所谓补贴问题进行调查与采取行动。此外,今年下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也毫无疑问会对中美贸易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应充分作为研判与应对预案。
四是重视国内市场。在积极提振贸易的同时,还要高度关注与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塑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增强贸易韧性乃至经济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从贸易理论与经验上说,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内市场会形成“母国市场效应”,从而形成出口的竞争优势。二是在当下国际环境恶化和不利的状况下,国内市场可以形成对外贸的替代效应,包括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三是要统筹贸易发展与安全问题,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国内“三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国际“三链”更好地统筹起来。
文章仅作为学术交流,不代表CMF立场。
延伸阅读
商务部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回稳向好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外需不能替代内需
何青等: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历史经验与中国启示
袁海霞:健全房地产资金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程国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下,中国亟需健全农产品供应链
【荐书】张成思著《货币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