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戏剧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戏剧艺术》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4年2月
第1期
(总第237期)
目录
戏剧理论与批评
论“行事”的叙事意义
——一个探索“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叙事活动的特别视角
文|袁国兴
关于“戏剧情境”的现象学思考
文|汪余礼
从戏剧到电影:布莱希特的电影实践、理论与影响
文|杨佳凝
“人工智能与新兴戏剧”专题
人工智能识别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以经典人物麦克白为例
文|陈珂
数字戏剧表演美学建构:理念阐发、实践路径和技术赋能
文|杨冬妮
人工智能与当代舞台美术设计
文|蒋志凌
古典戏曲研究
肉傀儡表演的三个阶段
——兼论北曲杂剧的最终形成
文|刘叙武
论元代宫廷杂剧演出
文|李文胜
宋金杂剧历史分期新论
文|马正正
论清中后期花部戏本的体制嬗继
文|王一冰
外国戏剧研究
全球迁徙者的登场:艾杜与丘吉尔剧作里跨越边界的女性形象
颜海平|著 周佳|译 李德光|校译
论贝丝·亨利《心灵之罪》中的性别化空间
文|汪玲
论《长发》的先锋价值与历史地位
文|韩曦
论《琼斯皇》中个性心灵的深层挖掘
文|姚琨
跨文化戏剧研究
中国戏曲知识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流播与影响
文|林杰祥
歌舞伎剧场的近代转型及身份确认
文|方军
内容提要
论“行事”的叙事意义
——一个探索“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
叙事活动的特别视角
袁国兴
内容摘要:“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人物行动具有某种影像符号的表意特征。人物行动展开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目的性。参与到每一人物自身行动意图表达的那些叙事行为,它们出现在叙事活动中有其必然性。为了实现某种叙事意图而让不同人物行动发生链接的那些叙事行为,它们出现在叙事活动中要有某种可能性。从人物“所行的事”的视角去审视,必然性行事主要是为可能性行事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叙事意图主要是从可能性行事活动中被圈定、被确型的。戏剧性叙事活动的剧中人物之间,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以及剧中人、观众与故事的完整呈现之间,有某种相对独立的事息传通渠道。对这三种事息传通渠道进行具体分析,不仅对理解戏剧性和剧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小说的描写话语及一般叙述话语的不同也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影像符号 行事 事息 戏剧性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01-09
关于“戏剧情境”的现象学思考
汪余礼
内容摘要:从现象学视野来看,“戏剧情境”是以人物处境为基底,以角色内外生命运动为核心内容且主客交融、内外交合、虚实相生、不断流动的综合生命体。在戏剧中,人与情境缘发构成,每个人物总是在其意识到或体验到的情境中生成动机发出动作,而这里的“情境”既有人心缘发构造的成分,亦有主体活态创造的成分,因而情境必然带有一定的生命意味。如果进一步发挥现象学的求真精神,那么会发现:戏剧情境归根到底是戏剧家身心共造之境,其中既有实的要素,也有虚的氛围;戏剧情境的运动固然跟剧中人物性格、人物处境有关,但也跟创作者的生命体验与艺术智慧有关。基于现象学视野重构后的“戏剧情境论”,对于戏剧创作、戏剧评论、戏剧研究具有多重启示意义,有助于中国特色戏剧学话语的建构。
关键词:戏剧情境 现象学 戏剧本体 戏剧规律 戏剧学话语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10-13
从戏剧到电影:布莱希特的电影实践、理论与影响
杨佳凝
内容摘要:相比戏剧经历,布莱希特的电影实践和理论在中文学术界被严重低估。布莱希特一生参与并计划的电影项目多达五十余个,陆续公开后获得电影史的价值追认;布莱希特戏剧与电影实践联系密切,多个戏剧作品改编为电影,电影经历也影响其戏剧创作观念;布莱希特的电影理论围绕技术性、辩证性和革命性展开,即辩证看待电影技术,思考电影与戏剧及其他艺术的关系,并使电影及技术发挥革命性效果。受限于影片发行和材料公开,布莱希特因戏剧而非电影成就对电影界产生影响,其理论经由《电影手册》“左转”造势和法国新浪潮导演的借鉴使用得以扩大,进入中国时同样遭遇一定的误读与误用。
关键词:布莱希特 电影手册 新浪潮 直面镜头 间离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23-12
人工智能识别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以经典人物麦克白为例
陈 珂
内容摘要: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超越传统思维,将表象性格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能从戏剧文本中提取人物性格特征,与表象性格的五大性格维度进行对比与映射,重新解构和建构剧中人物性格。利用人工智能,可在对经典人物麦克白的性格分析中进行创新性动态调整和平衡,在不同维度对其心理状态展开对峙与整合。智能化人物性格分析更深入、更多维度地解构和建构了人类性格模态,同时为戏剧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趣味、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人工智能 表象性格 五大人格分析 麦克白 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35-16
数字戏剧表演美学建构:理念阐发、
实践路径和技术赋能
杨冬妮
内容摘要:将戏剧表演美学与数字美学有机融合,建构一种优势互补的新型数字戏剧表演美学范式,是促进戏剧数字化转型并大规模提高知名度的一条可行路径。数字戏剧表演美学以“现场实时人人、人机观演互动共创”为本质属性,包含“现场实时”“人人观演互动”“人机互动共创”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实践路径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戏剧创演,打造元宇宙戏剧、人工智能表演等较之以往更具互动性、参与性和沉浸性的数字戏剧创演模式。
关键词:数字戏剧表演美学 戏剧表演美学 数字美学 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51-11
人工智能与当代舞台美术设计
蒋志凌
内容摘要: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虽然目前还处在“强人工智能”发展的初期,但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及其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将彻底解放低端重复劳动,使人类能够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就舞台美术设计而言,人工智能会取代很多人力,但也会很大程度地解放设计师。未来的舞台美术设计工作有如下的前景:由人工智能创造空间、控制灯光、参与表演,人类设计师则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对它进行指导和要求,而人工智能也能很好地理解和体现设计师的意图,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反馈给设计师一些高质量的创意和帮助。此时,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就将真正进入“智能设计”的阶段。在人类设计师和人工智能相互深化协作的未来,二者将会变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人工智能 舞台美术设计 人机协作 设计师 强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62-12
肉傀儡表演的三个阶段
——兼论北曲杂剧的最终形成
刘叙武
内容摘要:肉傀儡表演据形态可分为嬗递发展的三期——百戏阶段、戏弄阶段、戏剧阶段。百戏阶段的肉傀儡表演仅装扮人物而不演故事,来源于佛教行像仪式,如今中国各地的抬(台)阁、芯子、飘色、肩膀戏等即其遗存;戏弄阶段的肉傀儡表演已具简单、滑稽情节,做动作者模仿傀儡,爨弄即此种肉傀儡表演;戏剧阶段的肉傀儡表演能够演述比较复杂的故事,与长篇说唱艺术如诸宫调、说唱词话结合,可向成熟戏曲演进。北曲杂剧最终形成时间约在公元1214至1224年间,地点在金都城开封。
关键词:肉傀儡 百戏 爨弄 连厢搬演 北曲杂剧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74-13
论元代宫廷杂剧演出
李文胜
内容摘要:元代宫廷很少演出元杂剧,目前没有确切文献证明元代宫廷有其演出。从20世纪中期开始就一直存在“蒙元皇帝喜欢戏曲并促进杂剧繁荣”这样的说法,事实上蒙古皇帝并不喜欢元杂剧,目前没有文献证明他们看过元杂剧演出。有宫廷经历的元代文人都没有描写蒙元皇帝观看杂剧的诗歌,相反,他们的诗歌中有大量记载蒙元皇帝观看歌舞、杂戏、滑稽戏以及参与佛事活动的作品。元代宫廷杂剧演出情况并不好,元代宫廷构不成元杂剧的演出中心。“宫廷中心论”实际是学者对元代宫廷杂剧演出情况过于乐观的产物,有先入为主之嫌。
关键词:元代 宫廷 杂剧演出 教坊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87-13
宋金杂剧历史分期新论
马正正
内容摘要:宋金时期是我国戏曲形成的重要阶段。宋金杂剧演进为金元戏曲的过程中,其杂剧色、伴奏、乐舞及故事性等因素的发展是关键。据上述因素的变化,宋金杂剧演进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宋真宗以前的杂剧延续唐代弄参军的表演样式;仁宗朝以来杂剧演出已由杂剧色来完成,且初步有了乐器伴奏;徽宗朝至北宋末,形成了“两段式”杂剧的演出模式,且有了大量乐器伴奏,乐舞因素进一步强化;至南宋初期,出现了乐舞戏和“三段式”的杂剧演出样式,且乐舞因素不断发展,促使“装旦色”出现;南宋宁宗朝以降,宋金杂剧完成了向“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转变。
关键词:宋金杂剧 历史分期 形态演进 教坊乐舞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099-11
论清中后期花部戏本的体制嬗继
王一冰
内容摘要:清中后期花部戏本,具有承继副末开场的报条,存在以[点绛唇]开场和段落性“同韵”的音乐现象,出现了灵活使用脚色的新变化。这些体制特征与传奇体制存在承继关系。清中后期花部戏本体制嬗继,反映了戏曲史发展过程中戏曲体制观念的格律性和统一性。花部戏体制的嬗继,揭示了“花”“雅”之间紧密承续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花部抄本 报条 点绛唇 同韵 体制嬗继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110-12
全球迁徙者的登场:艾杜与丘吉尔剧作里跨越边界的女性形象
颜海平 著 周佳 译 李德光 校译
内容摘要:“穿越边界”的意识延展,是数十年来欧美人文话语的核心特征。笔者聚焦加纳作家爱玛·艾杜和英国作家卡尔·丘吉尔笔下女性“迁徙人”意象的形塑过程,探讨她们在“越界”中的动能悖论,如何构成了二战后由英帝国瓦解而显形的时空巨变的全球性文化表征。悬置常规分类将艾杜归为后殖民文学、丘吉尔限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范畴,笔者将她们的独特意象并置,辨析这些意象如何以不同形式登场,在穿越地缘边界、社会区隔、意识鸿沟的大迁徙中,叩问现代性发轫伊始人类流动性命题及其困境变奏,指向战后氤氲深化的“交织性世界史”全新视野和复杂张力,揭示出现代时空中流寓人生的差异共振,及其可能生成的审美变革和人性艺术。
关键词:全球迁徙 现代边界 流寓与家园 人性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121-22
论贝丝·亨利《心灵之罪》中的性别化空间
汪 玲
内容摘要:贝丝·亨利的代表作《心灵之罪》展现了性别化空间对女性主体权的束缚。该剧揭示了女性在性别化空间中遭受的禁锢、男性对女性空间的规训、女性对性别化空间界限的突破。通过重新分配空间中的权力,亨利呼吁女性对性别化空间内的既定秩序发起挑战,宣夺自我空间中的领土权,赢取空间中的主动权。在某种程度上,亨利把女性对性别化空间的反叛视为边缘对中心的颠覆。这种颠覆与反叛的实现标志着女性寻求空间正义的强烈诉求。
关键词:贝丝·亨利 心灵之罪 性别化空间 空间正义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143-10
论《长发》的先锋价值与历史地位
韩 曦
内容摘要:《长发》是美国音乐剧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部先锋戏剧。它以20世纪60年代嬉皮亚文化为背景,多维度地展示了民权运动、反对越战,以及我行我素的自由与叛逆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它用摇滚乐贯穿全剧,打破舞台与观众界限,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即兴表演推动剧情等手法,将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先锋艺术成果带进了主流戏剧舞台,对盛行至今的音乐剧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出现及艺术产业化桎梏的突破均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然而,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长发》在艺术上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美国 音乐剧 长发 历史地位 先锋价值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153-11
论《琼斯皇》中个性心灵的深层挖掘
姚 琨
内容摘要:在非理性思潮的影响下,奥尼尔将人深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作为表现对象。但区别于其他表现主义戏剧家把人物变成某种抽象观念的做法,奥尼尔坚持在作品中塑造出鲜活的人物个性的主张,并由此在创作中立足于戏剧情境,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其戏剧主张在《琼斯皇》中具体表现为:运用鼓声建构情境,并在戏剧本体上实验了幻象和独白的融合。他通过这些戏剧形式揭示了人内部深藏的自我矛盾和典型性的精神冲突,完成了对个性的塑造。
关键词:表现主义戏剧 奥尼尔 琼斯皇 个性 情境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164-10
中国戏曲知识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流播与影响
林杰祥
内容摘要:江户初期,日本人已经通过《古今类书纂要》来了解中国戏曲知识。18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儒者曾在笔记中做辑录与介绍,《俗语解》《剧语审译》等唐话辞书曾收录戏曲名词并做解释,《戏子名所图会》等日本剧场著作曾做引用,中国戏曲知识遂在日本江户时代广泛流传并产生深远影响。日本戏剧曾借鉴中国戏曲脚色,将“丑脚”称为“打诨”,并增设脚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脚色体系。中国戏曲的演出形态通过唐土知识类书籍和江户时代日本人的观剧记录、舞台绘图,在日本社会广为流传。中国戏曲知识是日本人阅读、翻译、注释中国戏曲的重要基础,又对明治以来日本学者的中国戏曲研究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中国戏曲 日本江户时代 戏曲知识 戏曲角色 唐话辞书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174-13
歌舞伎剧场的近代转型及身份确认
方 军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东方传统演剧艺术,日本歌舞伎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依托了剧场这一个重要的支点。歌舞伎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新型知识分子、政界人士、产业资本等,均从不同方面卷入了近现代歌舞伎剧场的身份塑造。近现代歌舞伎剧场的身份确立,是在西方演剧观与日本戏剧独特性之间展开的。其间的微妙关系及其博弈过程,凸显了东方传统演剧在近现代社会中转型时的处境,同时也表现出其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关键词:歌舞伎 剧场 转型 西方演剧观 东方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4)01-0187-10
封页
话剧《庭前》研讨会在沪召开
2023 年 12 月 4 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主办的话剧《庭前》专家研讨会在佛西楼举行。作为 民国知识分子系列的收官之作,《庭前》与《四张机》《春逝》《双枰记》《对称性破缺》一起构成了“话剧九 人”的“民国宇宙”,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热议,成为了当下的现象级演出。专家从主题、情节结构、创作 方法、人物塑造、舞台呈现、观众接受等多方面对演出进行评析,同时探讨了话剧文学性与剧场性、艺术性与商 业性如何平衡的问题。
《庭前》导演兼编剧朱虹璇首先对“话剧九人”的名称由来、建立过程和人员构成以及民国知识分子系列的 创作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认为,《庭前》描写了民国知识分子在剧烈动荡年代中的心路历程, 以法理的博弈结构戏剧矛盾,在主旨选择、人物塑造等方面可圈可点。该戏的不足之处在于,演出时间过长,使 紧张感和戏剧性有所耗散。在上海戏剧学院丁罗男教授看来,《庭前》之所以能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首先 在于民国知识分子题材有许多的思考点,其次是发展了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基于此,他对“话剧九人” 创作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坚持题材特色,二是在现实主义舞台上继续做更多的探索。浙江大学胡志毅教授将《庭 前》放置到中国话剧史的范围内进行评价,认为“话剧九人”从业余走向职业的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思辨性与 批判性,但也需要进一步强调作品的戏剧性,多向经典学习借鉴。
南京大学陈恬,上海戏剧学院宫宝荣、陈军、李伟、计敏、郭晨子、翟月琴,《上海戏剧》王虹等专家到会 并发表意见。最后,上海戏剧学院杨扬教授从“原创”“北大”等关键词出发,对会议进行总结。《庭前》剧组 主创人员认真聆听专家意见,并表示后续会在专业性上继续提升。
关于我们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以繁荣戏剧研究,推进戏剧教育事业为己任,坚持古今中外兼容、场上案头并重,关注戏剧热点问题、鼓励理论创新,力推新人新作,曾以发起“戏剧观”大讨论为学界所瞩目,又以系统译介国外当代戏剧思潮、及时发表戏剧学最新优质研究成果为学林所推重,是国内最重要的戏剧学学术期刊之一,在戏剧研究界享有盛誉。
投稿须知
《戏剧艺术》是一份建立在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基础上的学术期刊。本刊欢迎戏剧理论、批评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来稿。内容希望有新材料、新观点、新视角,尤其期盼关注当前戏剧实践、学理性强的力作。来稿篇幅在万字左右为宜,力求杜绝种种学术不端现象,务请作者文责自负。所有来稿请参照以下约定,如您稍加注意,则可减轻日后编辑的工作量,亦可避免稿件在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反复修改,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将不胜感激。
本刊实行在线投稿。在线投稿网址:
http://cbqk.sta.edu.cn 系本刊唯一投稿通道。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本刊不接受批量投稿(半年内投稿数量大于1则视为批量投稿),更不可以一稿多投。
本刊审稿时间为3-6月,审稿流程含一审、二审、三审、外审等,最终结果有退稿、录用两种情况,其他皆可理解为正在审理中,敬请耐心等候。如有疑问,可致函杂志公邮theatrearts@163.com,编辑部将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本刊从未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作者索取版面费、审稿费等费用,若发现类似信息,可视为诈骗行为。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等网站或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相关机构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附:《戏剧艺术》稿件格式规范
1.作者简介:姓名及二级工作单位(如,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
2.基金项目:含来源、名称及批准号或项目编号。
3.内容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足性,篇幅为200-300字。
4.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5.注释和参考文献:均采用页下注,每页重新编号。格式如下(参考2020年以来我刊):
(1)注号:用“①、②、③······”。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请注意各注项后的标点符号不要用错):
① [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② [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第*期。
③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④ [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
⑤ [学位论文]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学校、科研机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年份,页码。
⑥ [外文版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等]采用芝加哥格式。作者名首字母大写。书名、刊名用斜体。同一页中的英文注释若与上一个出处相同,采用Ibid.的写法。若在不同页,英文注释的所有注项,包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均不省略。芝加哥格式的范例如下:
有两位作者的著作
Scott Lash and John Urry, Economies of Signs & Spa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4), 241-251.
有作者、译者的著作
Julio Cortázar, Hopscotch, trans. Gregory Rabassa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66), 165.
有作者、编者的著作
Edward B. Tylor, Researches into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Manki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ed. Paul Bohanna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4), 194.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Muriel Harris, “Talk to Me: Engaging Reluctant Writers,” in A Tutor's Guide: Helping Writers One to One, ed. Ben Rafoth (New Hampshire: Heinemann, 2000), 24-34.
期刊
Susan Peck MacDonald, “The Erasure of Languag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58, no. 4 (2007): 619.
报纸
Nisha Deo, “Visiting Professor Lectures on Photographer,” Exponent, Feb. 13, 2009.
网络资源
Richard Kimberly Heck,“About the 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August 5, 2016, http://rgheck.frege.org/philosophy/aboutpgr.php.
学位论文
Tara Hostetler, “Bodies at War: Bacteriology and the Carrier Narratives of ‘Typhoid Mary’ ” (PhD diss.,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2007), 15-16.
6.正文中首次出现的新的外来名词和术语、新的作家作品名和人名请附英文原文,并用括号括起。
制作|陈婧
编审|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