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20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曾任校级社团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会负责人,院团委宣传部负责人,易班学生工作站负责人,集创实验室负责人。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三次精神文明奖学金,两次社会工作奖学金。在学科竞赛方面曾获得“海信杯”第三届吉林省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省级一、二、三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级二等奖等省级奖项5项,以及专业比赛校级、院级奖励20余项。获得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2022年“团风”式大学生年度人物“五星”志愿者、长春大学疫情防控最美“团风”志愿者、长春大学“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即使身如苔花,亦可绽放光芒。初入大学的杨光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也怯于做自我介绍,每次在讲台上讲话都会紧张到发抖。杨光想要改变怯懦的自己,于是他鼓起勇气参加了院学生会和集创实验室的面试。进入实验室后,他脚踏实地,如同苔花一般,在风雨中顽强生长,一步一个脚印留下成长的足迹。杨光还加入了学院团委宣传部,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尽职尽责,逐渐得到老师的认可。杨光第一次独立完成工作是新生入学典礼,首次参与活动的杨光在会场有些手足无措,只会在提前预设好的点位反复拍摄,紧张的他只能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找到暂时的安慰,即使素材已经足够了,杨光还继续抱着摄像机反复游走。后来,他在一次次的拍摄活动中不断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配合,拍摄运动会期间杨光主动引导参赛运动员进行拍摄,“我会主动问他们想不想拍照,大家想一起做什么动作。”性格内敛的杨光慢慢地从只会听从事前安排定点拍摄,到后期主动与拍摄对象沟通,选择最好的拍摄效果。学院团委宣传部的工作不仅使杨光的拍摄技术大有长进,更锻炼了他的社交沟通能力。完成蜕变的杨光在大三时主导组织了学院的新生歌唱比赛,他主动询问老师的建议,向学姐学长请教经验,与一起负责比赛的同学商议,进行细致的规划,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和同学不断沟通交流,每一次都是自我提升。”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杨光不懈努力,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让自己破茧成蝶。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杨光爱好广泛,平时喜欢烹饪、阅读、健身……杨光做饭最开始是想减轻母亲的压力。家人为了让杨光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农村去四平市区上初中,母亲陪读。母亲在附近找了餐饮店服务员的工作,每天午饭时间,母亲总要请假给杨光做饭,然后来不及吃饭就匆忙回去继续工作。杨光不想母亲这样劳累,便尝试自己准备午饭,第一次做西红柿炒鸡蛋的时候,他不知道需要先放油再放鸡蛋,杨光直接把鸡蛋倒在锅里,冒了黑烟。后来母亲给杨光讲了做饭流程,第二天就成功做出了西红柿炒鸡蛋。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他开始继续尝试,在网上搜索教程照着做,一开始不是咸就是淡,做了半个月后,杨光掌握了做饭技巧,开始给家里人做饭,他感觉很有成就感。现在做饭已经变成他的一种热爱,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给他们做饭吃。杨光还喜欢读书,他将书看作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书籍给他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视野的开拓、思维的活跃和人格的提升。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杨光深受“团风”精神的感召,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志愿服务,去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房间,和他们聊天,为他们排忧解难。杨光在大一时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杨光一直有参军的梦想,希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认为,新时代青年要有挑起时代大梁的勇气,不择沃土、不弃贫瘠,把身姿“摆直”,步伐“摆正”,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书写无悔的青春。
大学期间,杨光多次带领团队参加学科竞赛,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团队竞赛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杨光总会多付出一点,努力完善项目细节,做到最好。当队友们意见冲突时,杨光常常引导大家进行沟通,让彼此想法融合,更好地去适应项目。当竞赛项目涉及到没学过的领域,杨光会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寻找课程视频进行专业学习,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改进,在大胆尝试中突破限制。
回顾大学四年,杨光认为大学生要树立好自己的价值观,做好份内的事情,不急于求成,多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多反思审视,弥补自身不足。“刚进入大学的同学都是一张白纸,优秀的同学是有色彩的画卷,但是当你不断学习进步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会绽放美丽的色彩”。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杨光在大学期间,勇敢迈出脚步,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追赶,穿越迷雾,勇攀高峰。
榜样 | 省级优秀大学生刘浩熠:上下求索,知行合一
榜样 | 省级优秀大学生赵一鸣:守静笃行,不负韶华
榜样 | 省级优秀大学生赵金展:自强不息,追光而行
榜样 | 省级优秀大学生王璐:怀揣理想,逐梦前行
内容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内容采写:林佳怡、朱裕东
素材统筹:王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