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理财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刘能华、田振等 财策智库
2024-08-2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财策智库



本文共 5509 字

阅读预计约 14 分钟

作者:刘能华、田振、唐成干

投稿及合作:xiaoyao@caifuguanli.cn





智库导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金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为服务把握养老理财业务发展机遇,推动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了养老理财的差异化定位,对商业银行发展养老理财进行了SWOT分析,并结合当前养老理财试点情况,就推进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养老理财在养老金融中的差异化定位


养老金融本质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养老资金融通、养老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以及获取收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2〕7号)指出“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根据《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6号,下称“银保监16号文”),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是指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相关监管规定,由符合条件的理财公司发行的,可供资金账户投资的公募理财产品。


01养老理财在养老金融中的重要性

从符合监管要求的“养老金融”业务体系来看,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业务应该是未来个人养老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业务,也是未来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总规模29.15万亿元,占比36%;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较年初增长12.49%,同比增长49%。银行理财在资产端、渠道端、客户端、综合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显著。《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显示,61%的调查对象愿意购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占比第一;愿意购买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基金产品的比例分别为46%和26%,分别位居第二、第三。



02养老理财的差异化定位

监管政策允许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四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表1),其投资策略、产品收益、持有期限、客群对象等方面存在差异化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相比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养老理财产品具有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的特点。

一是稳健性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以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为主,风险相对较低,回撤率较小,投资策略和理念更为稳健,并实施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养老金理财产品也有“破净”的可能,但相比公募基金等,一般会设定更低的波动率和回撤目标。

二是长期性

试点阶段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都在5年及以上,个人养老金账户正式启动后,未来发行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最短持有期原则上1年,鼓励3年以上。银保监16号文同时指出理财公司的考核不能短期化。

三是普惠性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低,起购点一般为1元,有的低至0.01元,方便广大劳动者投资;产品的托管费、管理费等费率更加优惠,试点阶段大幅减免。



当前商业银行发展养老理财业务的机遇和挑战





01发展养老理财业务恰逢其时

人民有期待

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催生出巨大的养老金融需求。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中国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婴儿潮”(1962—1972年间出生2.6亿人)期间出生的人将陆续进入退休年龄,形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退休潮”。随着老年群体快速扩大,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将迅速提升。

国家有政策

近几年相关文件密集发布,养老理财发展迎来重要的时间窗口。2021年9月,养老理财产品在“四地四机构”开展试点,2022年2月范围扩大到“十地十机构”。2022年4月,国务院7号文开启了中国养老第三支柱发展的新时代。2022年11月,36个城市(地区)率先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至此,个人养老金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实施细则日渐完善。

财富有基础

我国居民45.5%储蓄率为发展养老理财业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114.4万亿元。2021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02.5万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0.69%。在我国储蓄率维持45.5%以上高位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有必要也有能力通过养老理财等产品获得更好的收益,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02发展养老理财面临不小的挑战

第一,居民养老储备意识还不够强,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居民大多缺乏有效的养老财务规划,观念仍停留在“以房养老”“养儿防老”等传统思维阶段。同时,养老理财产品选项较多、结构复杂,如何帮助居民制定科学的养老财富规划、提高养老金融意识、培养长期投资理念,是发展养老理财业务的一个重要着力方向。

第二,相比其他资管产品,养老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制度体系仍须完善

一方面,养老理财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零散分布于个人金融部、公司金融部、同业机构部、子公司等不同业务单元,流程复杂、沟通成本高、产品研发创新周期长、市场响应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养老财富管理尚未真正形成横向“大类资产配置”与纵向“全生命周期养老规划”相结合的“养老财富规划”体系。

第三,长期优质投资标的稀缺,对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中枢逐步回落,利率中枢下行,市场上优质的长期资产和项目一直较为稀缺,这使得养老理财产品与其他普通理财产品的区别度不高,长期投资与较高收益难以体现。



商业银行发展养老理财业务的优势与劣势



01商业银行的基础和优势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客户规模销售渠道风险管控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第一,商业银行发展养老理财业务具备一定的客户基础

养老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有规模庞大的客群作为支撑,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与普通百姓联系密切,获客机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客户基础比较强大。中老年客户占了银行理财客户的很大比例,对于养老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比较旺盛,为养老理财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也更有利于开展投资者教育。

第二,商业银行发展养老理财业务具备销售渠道的优势

商业银行的网点规模比较庞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众多,线上线下相互协同、互相配合,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销售渠道。理财子公司的销售渠道也日益多元化,母行渠道、代销渠道、直销渠道等多点开花。商业银行能够根据自身的战略和特点,综合利用不同的销售渠道,促进养老理财业务的发展。

第三,商业银行发展养老理财业务具备风险管控的优势

在当今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养老理财产品也有“破净”的可能性。根据银保监会的有关规定,个人养老理财产品要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等特征,这就要求风险管控工作必须做到位。商业银行有着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控能力较强,适合发展养老理财这种对稳健性要求较高的业务。



02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第一,商业银行客群对期限较长的养老理财产品认识不足

养老理财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金融产品,投资者对其了解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养老理财的投资期限普遍比较长,客户对其流动性、稳健性等问题都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担忧,对养老理财与其他理财产品的区别也并不是很了解。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客户宣传养老理财产品,使得客户尽快地了解、认可并接受养老理财产品。

第二,发展养老理财业务需要商业银行有较强的协同作战能力

养老理财业务涵盖客户端、投资端和销售端,需要多部门与理财子公司全面协同配合。目前,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规划较为模糊,业务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空白,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商业银行对养老理财业务加强统筹规划和内部协调,理顺不同单元的职责边界,形成集团内发展养老理财业务的合力。

第三,养老理财多项费用减免,前台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的展业积极性有待激发

根据监管要求,个人养老金产品强调普惠性,养老理财试点阶段的销售费、固定管理费等全免,仅收取0.01%托管费,经营单位与客户经理缺少相应的物质激励,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不利于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推广。

第四,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有待提高

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普遍比较长,为应对优质的长期资产和项目稀缺,未来个人养老金客户的投资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养老理财产品未来或将更多地向权益类等投资转移,银行理财子公司必须打造“全资产、全策略”的资产配置能力,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当前养老理财试点情况


截至2022年底,试点机构共发行50只养老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千亿元,已与试点了4年的养老目标基金总规模持平。养老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封闭式、较低风险评级为主,业绩比较基准一般为5%—8%。


01养老理财试点阶段购买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女性、高净值客户

养老理财凭借其特殊优势迅速匹配多地客户的养老需求。从调研数据来看,不仅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客户有较高购买需求,南京、合肥、佛山等非试点地区的客户也有购买养老理财的热情。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一是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养老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产品的女性客户占比高达73.05%,是男性客户的2倍多。

二是高净值及私银客户更注重养老财富管理

三是中老年客户对养老理财产品更为关注。60岁以上人员占比24.36%,50—60岁的客户占比28.86%,而30岁以下的客户占比仅21.04%。



02养老理财试点产品的资产配置以固收为主,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当前,具有资质的养老理财公司积极参与养老理财试点,但产品同质化较严重,还未真正形成满足养老核心属性、产品多元、资产配置高效的产品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产品收益率不高,各家产品表现分化。受2022年11月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多家理财公司的养老理财产品出现破净(图1)。

二是产品均设立收益平滑基金,但计提比例、频率等存在差异。目前,光大和招银养老理财的计提频率相对更高,更好地平滑产品收益波动。三是产品分红方式均为现金,分红条件与频率不同。如,工银和中银理财要求满2年且产品单位净值大于1后,分别按年和月分红。四是产品的资产配置以债权等固收资产为主,多元化有限。工银、建信、光大、招银与贝莱德建信5家理财公司的养老理财产品以债券为主。即使是混合类理财产品,债权类资产占比也相对较高。



推进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发展养老金融,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商业银行发展财富金融的重要内容。2022年11月25日,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一年),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短期内,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封闭运行、持续缴费的特征,一旦开立将长期锁定,持续引入增量资金,23家入围银行将加大资源投入抢夺客户。中长期看,各家银行产品收益率、投资顾问能力、业务创新水平、风险管控能力是比拼的关键。


第一,服务国之大者,找准养老理财业务发展的差异化定位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收益率高于养老储蓄而波动性小于养老基金的理财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根据监管要求,将养老资金投资到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生物制药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上。

第二,围绕投资者教育,促进提升居民自我养老储备意识,协助客户逐步建立长期投资观念

短期来看,促进居民自我养老储备意识提升,积极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居民积极开户并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周期的养老理财产品。长期来看,要将投顾业务深入嵌入养老金融业务发展链条,协助客户逐步建立长期投资观念,避免“追涨杀跌”的短视行为,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帮助客户穿越经济周期,追求长期稳定回报。

第三,建立集团联动的发展机制,提高财务资源的战略投入质效

养老理财业务涉及客户端、产品端、资产端,需要商业银行相关部门和子公司加强集团内部协调,同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试点银行,要利用好政策机遇期,公私联动,巩固先发优势。要提高财务资源投入质效,以养老理财差异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金融需求。

第四,提高投研能力和跨资产配置能力,创新产品解决养老理财流动性问题

商业银行应该抢抓投研能力和跨资产配置能力建设的重要窗口期,形成现金管理、类现金、短期债券、中长期债券等稳健均衡型为主,混合型、权益型理财为有益补充的养老理财产品谱系。适当提高优质非标资产、低波动资产(如优质非上市股权)的占比。适当延长产品投资期限,提高业绩基准和市场吸引力。在监管政策范围内,研究养老理财产品转让、质押贷款等应用创新,提升养老金融产品流动性,增强客户购买体验。

第五,建立养老金融产品经理队伍,促进养老金融人才队伍的扩员、转型和增效

要多措并举,通过培训赋能、业务认证等方式,加快提升业务人员在养老金融专业知识、市场趋势把握、客户需求分析、资产配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培养一支“懂政策”“懂客户”“懂市场”“懂配置”的养老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尤其是在分支行等业务前台,要增强客户经理的养老金业务技能,让有关政策能真正落地。

第六,提高养老金理财的风险管理能力,守好劳动者的“保命钱”

养老资金是客户的“保命钱”,其稳健经营非常重要。一是加强投资风险意识的宣教,特别是债券市场波动较大,客户需要更新传统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观念。二是完善养老理财产品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制定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养老理财产品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三是主动对接监管,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不断强化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END-






免责声明

文章出处:《清华金融评论》

责任编辑:秦婷

作者简介:刘能华为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经理,田振、唐成干为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财策智库”公众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文章均为作者观点,文责自负。公众号内的文章版权及相关权益归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号:jibao1112





推荐阅读


不止增长率,我们从十大私行年报中还发现了这些……
稳中求进·聚势共荣 | 中国私人及家族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新征程
家族案例 | Z时代新挑战,食二代接班大坎如何度过?
一图读懂《2022中国家族财富与家族办公室调研报告》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之道
资管新时代下,头部私人银行的客户营销策略对比与建议
花旗零售银行业务的转型给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财策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