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私人银行年度回顾:创新、发展、责任

中国银行业协会等 财策智库
2024-08-25


本文共 10303 字

阅读预计 20 分钟


投稿及合作:wealthmagazine@163.com


智库导语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资本市场逐渐回暖,增发万亿特别国债、央行降息、财政部降低印花税等政策的出台均展示了政府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决心。放眼全球,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各国股市多数反弹。经济的企稳回升将为市场风险偏好带来有效提振,吸引资金逐步回到财富管理市场。








01

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明显,新经济成为创富引擎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资本市场逐渐回暖,增发万亿特别国债、央行降息、财政部降低印花税等政策的出台均展示了政府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决心。放眼全球,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各国股市多数反弹。经济的企稳回升将为市场风险偏好带来有效提振,吸引资金逐步回到财富管理市场。
2023年,世界经济波动下行,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我国经济承压前行,呈现企稳向好的复苏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2023年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比分别增长4.5%、6.3%、4.9%,经济各领域呈现出稳健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截至2023年,我国社会总财富规模达790万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近213倍。其中私人财富430万亿,占比54.4%。
截至2022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619万人,同比增长逾20%。中国内地亿万富豪的财富总额占据全球亿万富豪财富总额的13.6%。新能源、硬科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经济行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领域。




02

财富管理行业平稳增长,供给侧多元化发展

2022年全球主要资产类别多数下跌,在逆全球化、通胀高企、利率倒挂、资本回流、金融市场风险事件持续发酵的多重冲击下,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展现出韧性与定力,各类机构在净值化、标准化、数字化等监管趋势的明确指引下高质量发展成果初显
银行理财:自2019年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29家理财子公司,进一步推进理财产品净值化和多元投资转型,有效提升了针对居民财富管理的服务能力,是适应资管新规的战略发展方向。截至202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支,累计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8800亿元,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

信托公司:截至2022年底,我国信托资产总规模为2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87%,1我国家族信托存续规模约为5000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约43%;2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1184单,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规模达51.66亿元。32023年,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发布,进一步厘清了家族信托的服务实质与内涵,释放了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活力。
券商资管:截至2022年底,券商资管规模达6.28万亿元,较上年减少1.4万亿元。历经转型整改和通道业务压缩,券商资管规模逐步趋于稳定。2022年以来,多家证券公司成立财富管理相关部门,精准发力财富业务经营策略、市场拓展及业务策略。此外,“基金投顾”试点的推出,推动了从“卖方”产品销售向“买方配置服务的转变。随着证券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以权益产品见长的证券公司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公基金:截至2022年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6.03万亿元,基金数量为10576支.公募基金近十年来管理规模增长近8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金投资者已超过7.2亿,较10年前增长17倍。公募基金践行普惠金融,已成为居民重要财富管理工具之一。在服务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方面公募基金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2年底,市场共有206支养老目标基金合计规模约950亿元,对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重要作用。
基金及子公司专户:截至2022年底,基金及子公司专户产品总规模7.12万亿元,规模继续缩减但降幅有所收敛。中国证监会于2023年2月发布《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对基金专户子公司的分类监管机制正式启动。近年来,监管层持续强化基金专户子公司风险管控与监管执法,行业存量及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私募基金:截至2022年底,私募基金存量规模达到20.03万亿元,规模的小幅缩减显示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进入相对规范的理性发展期。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波动,导致私募基金短期业绩受到严峻考验。进入存量博弈时代,私募基金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深度整合。
保险公司:截至2022年底,3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2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1%。2022年保险行业探底回升,保费收入实现增长至4.58%。在近几年权益市场持续波动、市场不确定较高的背景下,保险资管所擅长的长期导向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稳健固收的投资能力,成为向客户提供优质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保障。
私人银行机构作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不断总结发展实践,持续探索新业态、新动能、新布局。截至2022年底,中资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AUM) 达到21.7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11.79%。私人银行客户数增至2022年底的157万人,增长率达10.88%。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交通银行AUM均超过1万亿元,构成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中资私人银行第一梯队。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资产规模达2.63万亿元,位列国有商业银行私人银行规模首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以4.66万亿元位列全行业榜首。




03

客户-私人银行客户结构特征与需求变化

本报告课题组于2023年4-8月通过中国银行业协会私人银行业务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 ,向常委单位客户发放了问卷。根据回收的30家中资商业银行12651位高净值客户问卷,对其财富结构、画像特征、投资理念、服务需求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转型周期,高净值人士结构转换实业经营者占比下降,高工薪人群占比加速上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国经济增长动能从过去的“基建+出口+房地产”向“科技+消费”积极转变。
在传统产业财富调整,新兴产业财富发展的转换期,实业企业家在高净值人群中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最高,为53.00%。依靠高知识、高技能获取收入的企业高管、专业人士等高工薪人群在高净值人士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今年达到27.08%。金融投资者与二代继承人分别占比12.00%和7.92%,较上年变化不大。
挑战犹存,整体机遇大于风险,外部环境挑战犹存,内生动力加速释放2023年,欧美主要国家央行继续加息,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上行,全球市场压力仍在。我国利好因素密集释放,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彰显了发展决心、稳定了发展信心;房地产政策持续调整优化,逆周期调节效果显现;华为新机芯片引发全球关注,我国突破“卡脖子'问题迈出关键一步。我国外贸规模保持历史高位,国内消费逐步回暖,高端制造等新动能势头强劲,投资者信心得到有效提振。
理性应对市场波动,投资预期整体稳定。调研显示,国内股市波动和宏观经济走势是大部分受访者调整资产配置策略的主要原因。为实现财富稳健增值,近半数受访高净值人士已经落地或正在考虑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财富管理行业规范加强,高净值人群付费意愿提升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从业规范 财富管理》,对“财富管理”进行了定义,并就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职业能力水平评价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财富管理行业规范化得以有效加强.促使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约七成高净值人士愿意为财富管理服务付费,已有付费体验的人士占调研样本的28%,较上年有所提升。
供给多元,中资银行优势显著。专业与品牌筑牢根基,综合服务水平彰显实力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着力突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满足高净值人群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在行业竞争格局下,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具备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
在诸多财富管理机构中,中资商业银行得益于强大的网络渠道、客户资源以及账户管理等能力,是高净值人群的首选财富管理机构
面对面沟通仍为主流,线上方式接受度进一步提高高净值人群在各服务环节偏好面谈沟通的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面谈仍是最重要的沟通服务方式。高净值人群对微信、手机APP等线上方式的接受度有所提升,对电话这一传统远程沟通方式偏好度下降。
从细分服务类型来看,高净值人士对不同服务的数字化接受程度差异明显对于家族传承、企业服务、投资需求与投资组合构建等私密度高、内容复杂、知识壁垒高的服务,线上沟通存在局限,多数高净值人士依然青睐面谈。而对于收益反馈等频率高、深度低的延续性和补充性服务,线上沟通方式则更易被接受。





04

投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战略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向好,但复苏动能依然偏弱,全球经济增速放慢,外需下滑使出口承压。受宏观经济影响,股市汇市震荡偏弱,债券利率回落至底部区间。然而,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我国高质量的经济转型孕育新的结构性机会。绿色低碳转型、出口多元化、内循环驱动消费等新的发力点有望带来增量动力。财富管理更宜看长,在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不改变的前提下加大对长期战略资产的配置比例,才能穿越波动、赢在未来。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预期叠加中美利差走扩的影响下,高净值人群增配了相对稳健的存款、银行理财、保险,并提升了境外资产配置。黄金等避险类资产也得到显著增配。经历了权益市场的持续震荡,部分高净值人群降低了对级市场股票以及股票类基金的配置。蕴含对冲策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受到欢迎。




05

银行理财净值化时代到来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市场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2022年.受股债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两轮超预期的产品“破净” (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 。为稳定产品规模,银行通过积极自购、优化估值方法、推出费率优惠等吸引投资者。2023年以来,伴随债券市场的回暖,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逐步回升,呈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在经历市场“洗礼”后呈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跨境配置,“西方不亮东方亮。在全球经济衰退压力显现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通过境外配置分散投资风险的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希望通过境外配置实现移民、帮助企业进行海外扩张、搭建企业海外股权构架的高净值人群比例有所提升。关于配置境外资产的地域选择,本次调研显示,中国香港是高净值人群最为偏好的投资目的地。内地与香港金融互联互通持续加深,为高净值人群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投资环境。关注美国的高净值人群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新加坡也成为受到高净值人群关注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06

传承,财富继承的需求与应对

传承与创富并驾齐驱,高净值人群呈现年轻化特征。高净值人群按照财富来源、职业等特征分为一代创富者、二代继承者、公司高管、专业人士,以及家庭主妇、退休人士和自由职业者等。根据本次调研结果,30岁以下高净值人士占比10.68%,相较大年增加3.31%,高净值人群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主要动力源自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创富者(较上年增加4.34%) 、逐年增加的二代继承者 (较上年增加4.01%) 以及奋发有为的年轻公司高管(较上年增加13.22%)
50岁以上的一代创富者占比56%,较去年下降7%,二代继承者及退休人口上占比均相较去年有所增加,我国高净值人群传承浪潮仍在持续,企业接班、财富继承等需求旺盛而迫切。





07
风险管理应内外兼备,传承认知更立体化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家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挑战升级。从家庭外部视角来看,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我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股债汇一度陷入“三杀”局面,从企业和家庭内部视角来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家庭成员动态关系调节与治理等,无不对家庭财富管理与传承产生影响。

本次调研显示,家庭财富与企业发展是受访者最为看重的传承变量。同时财富传承载体并不仅限于有形资产,家族价值观、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家庭成员幸福度、下一代素质培养以及家庭声誉等家风元素也是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
多元方案,管理家业传承风险。在传承规划方面,高净值人群不仅关注有形资产传承,也关注优秀价值观家族传统等无形资产传承,以期在每一代成员所积累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双重滋养下持续发展。这也使得高净值人群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高度定制化个性化的安排。大额保单、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是高净值人群最常使用的传承工具,用以管理家业传承风险。
大额保单指投保的保险金额较大的人身保险。大额保单的投保人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灵活指定保单受益人及收益比例,并具有在保单赔付前更改的权利,能够实现财富精准传承。本次调研显示,共61%的受访人考虑以大额保单作为传承工具,其中13%的受访者已落实方案,均较去年增长3%。

根据2023年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附件“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具体分类要求”的定义,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自然人委托,或者接受单一自然人及其亲属共同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

相对于其他财富传承工具,家族信托具有自主性强、机制灵活、能实现超长期规划的独特优势,在高净值人群中广受欢迎,也时常与大额保单等传承工具组合运用于财富传承之中。截至2022年底,家族信托业务存续规模约为5000亿元。1在本次调研中,已经准备确定方案与落实家族信托方案的受访者比例为12%,与去年持平,信托受益人以子女为主,占九成以上。

在设立信托目的方面,财富传承规划和进行资产隔离最受重视,分别占69%与24%,也有部分受访者基于税务筹划优化、保护企业控制权、推行家庭治理以及规划慈善事业等目的设立信托。

家族办公室是对家族重大战略事项进行管理与治理的机构。具体来看,重大战略事项不仅包括资产配置、投资组合与财富分配等金融职能,也包括风险管理、家族治理、传承规划与公益慈善等日益重要的非金融职能。与此同时,家族办公室具备集成度高、定制性高、专业性强、私密性强等显著优势,是企业传承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广为采用的财富管理与传承工具。

调研显示,受访人士中了解家族办公室概念的比例已达半数,曾被家族办公室接触过的超过三成同时,由于设立家族办公室门槛较高,准备确定家族办公室设立方案和已完成设立的受访者相对较少,占比为5.41%,但仍较去年有所提升。

在25位已设立家族办公室的受访人士中,11位设立单一家族办公室(Single Family Offce,简称SFO) ,其中10家SFO的AUM在10亿人民币以下1家SFO的AUM在10亿人民币到20亿人民币之间;7位接受由商业银行设立的联合家族办公室(Multi-Family Office,简称MFO) 服务,4位加入由专业人士设立的MFO,3位选择由其他家族设立的MFO。
公益慈善,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快速增长,他们在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以善行义举贡献社会价值,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回馈社会、涵养家风,进而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传承。
调研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计划或已进行过慈善捐赠。大多数参与其中的高净值人士具备明确的关注领域,其中教育与扶贫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话题。道德感、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是驱动高净值人士从事慈善捐赠的最主要动机.同时,传承家庭价值观、加强内部凝聚力及提升公司形象等也是高净值人士从事慈善捐赠的重要驱动因素。




08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模式展望

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加剧了财富管理行业的波动,亦将私人银行行业发展模式从高增速发展的“扩张时期”引入高质量发展的“精耕阶段”。与更广义的财富管理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更依赖于机构与客户间的深度信任关系。未来,中国私人银行业将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通过完善联动机制、优化产品服务、拓宽渠道布局、夯实队伍建设、推进技术应用并携手客户共践社会责任,在大财富生态圈中加固与客户间的信任纽带,实现私人银行业务高质量经营发展。

完善联动机制,打造大财富生态圈。打造并持续完善大财富生态圈,是私人银行机构服务客户的重要抓手,也对私人银行机构联动资产管理机构、法律税务机构等多方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搭建开放、完善、全面的财富管理平台,吸引头部金融机构入驻,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金融及非金融产品服务需求。此外,银行端私行业务背靠集团,做好集团内联动、充分发挥“集团作战”效能亦成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优化产品服务,兼顾服务深度目前,私人银行对客服务以金融及非金融产品作为主要载体,为满足客户不断升级、更加多样的需求,私人银行业发展无法脱离对产品服务兼顾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更新升级。
在金融产品方面,“定制化”将成为契合客户财富价值创造的关键点。在非金融产品方面,提供有个性、有温度,丰富多元且契合生命周期的非金融服务成为私人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宽道布局,拓展全联动能力对标国际一流私人银行服务,中资私人银行机构致力于不断拓宽境内、境外渠道布局,优化境内外网点协同机制,为客户提供“立足国内、链接世界”的全球服务网络。
充分分散风险、最大化资产配置价值的重要方式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成为衡量中资私人银行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另一方面,随着跨地区、跨国交流的逐步恢复,客户个人、企业、家庭对于“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服务网络提出更高要求。
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私人银行业延续“人才引入、队伍培养.人员联动”的发展路径,并将队伍建设的重点从人数的提高转向质量的抬升。

一方面,私人银行业加大了对外部人才、尤其是跨专业领域人才的引入,同时,多形式、跨领域、重交流的专业培训也为私人银行队伍培养提质增效,此外,私人银行业将持续探索“总分联动、集团互助”的多方人员联动服务模式,发挥集团内外人才力量服务客户需求。

推进技术应用,加科技新能在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私人银行也应“顺势而为”把握数字化趋势,将数字化基金注入全产品、全流程与全领域,使其充分赋能业务发展。
借助集团数字化工具,升级私行客户专属体验,如持续升级手机银行私行专区。二是依托智能化工具,助力业务专业水平提升如推动智能投顾服务线上化,探索生成式对话产品在交互场景中落地等,提升私行业务效率与质量。三是依托线上化流程,提升私行业务效能,如家族信托等复杂业务流程线上化。
在“共同富裕”战略指引下,相较于单纯为客户创造财富“收益”,私人银行业的发展理念已经逐步升级为与客户携手创造财富多元“价值,而其中,充分发挥财富的社会价值是私人银行业的应有之义。

以私行业务为纽带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发挥财富社会价值。秉承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需求的初心使命,私人银行“共赢、向善”的发展理念与客户自我实现需求适配融合,在乡村振兴、教育助学、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领域创造更多财富社会价值,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私行新作为,助力社会发展的能量。




09

私行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私人银行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刻认识和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断提高金融供给质量。私人银行是推动储蓄向投资转换、实现社会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力量。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指引下,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私人银行发挥专业优势,构建以企业家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回归金融本源的应有之义,也是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帮助居民财富管理的根本要求。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雄厚的经济基础。总体来看,私人银行服务高质量发展,既要在产业层面关注国家战略和企业需求,以高质量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也要在民生层面关怀家庭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守正创新,积极拥抱金融开放新常态,引领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财富管理强调以长期性克服短期市场波动。私人银行应着力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水平和投资顾问业务能力,在波动的市场中秉持专业、审慎、尽责的精神,用高质量的投资建议给予客户安全感、信任感、获得感,在陪伴客户穿越周期、获得稳健长期收益的同时,为降低.熨平市场波动贡献力量。
坚守初心,提升服务实体济质效,构建企业家客群综服务平台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实体经济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根基,承担着产业兴国的使命愿景。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私人银行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群体的服务能级,为企业家的企业、家业提供综合服务,保障企业、家业财富健康。
服务大局,关注“低碳”“养老”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私人银行参与推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要着力强化行业研究,深耕绿色金融市场,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在我国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私人银行不断加大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有效链接养老服务与金融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稳至远,恪守信义服务理念,助力社会财富有序传承当前我国创富一代财富的代际传承已经成为刚需。根据信托业协会2023年公布数据,我国家族信托存续规模已约5000亿元。随着信托分类管理办法的出台,确立了信托回归本源,明确了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慈善公益信托的分类及监管界线。私人银行业应充分发挥客户源头优势,与信托业密切合作,为财富顶层设计、财富代际传承、家企风险隔离、公益慈善搭建家族信托和慈善信托平台;与保险、基金等资管机构协同,建立稳定有效的产品配置及投资策略,不断提高受托资产运营管理水平,达成信托财产保值增值目标;与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密切合作,不断丰富公益慈善项目和受托公益资产种类范围。
以人为本,坚持人民金融底色,以公益慈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蕴含着发展成果的分享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益慈善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也是调节社会收入、提升发展均衡性、普惠性的重要手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私人银行业应以倡导财富向善为己任,依托渠道、账户和平台优势,协同信托公司、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搭建公益平台,寻求公益合作项目,在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为社会财富提供更为丰富的参与公益合作模式、安全可靠的公益慈善项目、规范审慎的投资及运营。
风控强基,主动适应财富管理新发展格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合规风控是私人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私人银行既要引数字化“活水”,也要筑牢风控合规之堤。要构建全流程、全周期和全覆盖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全面覆盖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实现从产品挑选、准入、发行、售后到推出的全流程合规与风险管控。私人银行应顺应监管导向,不断提升“数治”能力,提高合规销售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水平,加强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维护数据安全和金融安全,筑牢私银业务高质量发展“防火墙”。




10

结语

私人银行业务在当前金融环境下面临多重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广阔的发展机遇。为了实现业务的高质量发展,私人银行机构需要在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策略。构建大财富生态圈是关键一步,通过完善联动机制,建设开放、完善的财富管理平台,私人银行可以吸引头部金融机构入驻,形成集团内联动,实现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
产品服务的优化也至关重要,私人银行应当提供更加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高净值客户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同时,拓展非金融服务,注重提供个性化、温暖度高的服务,能够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全球服务网络的建设是私人银行业务面向未来的重要方向,通过拓宽境内外渠道布局,构建全球服务网络,私人银行可以满足客户全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全球一体化服务水平。
此外,人才队伍建设也是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引入外部和跨领域人才,推动多方人员联动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专业队伍的质量和能力。在科技创新应用方面,私人银行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并通过智能化工具推动业务专业水平的提升,例如智能投顾服务线上化。最后,私人银行还需在财富社会价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实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新作为。

文章摘自:《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3》 
主要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免责声明:“财策智库”公众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公众号内的文章版权及相关权益归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号:happykorea01

推荐阅读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上)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下)

中国信托业务的转型方向与破局思路

全球家族办公室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偏好是什么?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之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财策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