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采访妈妈,得到答案后我很害怕 | 疫情中的学堂家长02

科蚪实务学堂 实务学堂 2021-12-03
编者按:
新冠疫情最近在国内逐渐得到控制,但在全球蔓延。瘟疫影响到了许多人,我们学生家庭也不例外。3月初的信息素养课上,同学们做了一个调查,以了解和描述疫情对自己家庭的影响。我们分两次刊出同学们的调查。
昨天我们推出 8 位同学的家庭调查(详见这里)今天我们继续推出 9 位同学的家庭调查,9 位同学的家长,有装修工人、超市营业员、中医养生技师、食堂帮厨、幼教老师、巴士司机、照护、水电工、珠宝店店员、五金店主、农资销售企业主,等等。他(她)们在疫情中,都受到了什么影响?详见下文。
山中春色by 欧阳

09 李青松的一家

装修工人 / 超市营业员

李青松:

我爸今年是47岁了,是一名装修工人,大概就是刷房子,什么灰面、乳胶漆之类的工作。我妈在超市上班。
这个新冠状病毒对我们家的影响呢?这是我们家的收入比较少啊,只有我妈妈的1800的的收入,家里的资金就刚刚维持基本生活,其他特别需要钱的开支项目,都需要借钱来垫付。因为我们家里还有房贷,生活过得就很节约。所以我爸压力有一些大,他希望能早一点回到能工作的状态。
我爸有一些身体的小毛病,比如说胳膊痛啊(可能是因为长期干那个工作的原因),脖子有时候不舒服呀,这些小毛病都不敢去医院看,因为怕害怕传染上病毒吧,到时候小病变大病就得不偿失了。
我的妈呢,在超市,国家要求必须去上班,要戴三层口罩,要把别人网上下了单的那些东西,送送到客户那里去,放到家门口。然后上下班赶车很不方便,有些直达车没有开了,只有换几班车转过去,然后再走一点路。

10 李子颖的爸爸

中医养生

李子颖:

我爸爸今年41岁,工作是中医养生,在北京崇文门上班,以前月工资平均6000。他是1月14号回老家的,本来计划2月9号或者2月10回北京工作,现在因为疫情无法工作,所以没有收入,年前开的工资只够两月的房贷和日常的基本花销。这几天准备买火车票回北京工作。(近期已回京)

11 窦泽钊的妈妈

酒店小时工 / 食堂帮厨

窦泽钊:

我妈妈上一年是在北京干小时工,在酒店里上班,每天都要干好几个小时,如果有大型公司的年会什么的,前天晚上还要通宵把场地整理出来,第2天还要早早上班。
疫情的原因,之前的那个地方不能去了,母亲就跟亲戚联系,去了之前亲戚去的一个地方,一个月好像是两三千的样子,做食堂的帮厨,听说时间挺宽松的,不是特别紧。
疫情期间,我们回河北家里,因为不让烧煤,全部改成电暖气了,最开始换这个电器的时候就花了三四千,那个电器的用电量也挺大,两天半就要一百块,特别冷的时候也不会开太久。除了买菜电费的开销之外,就没有别的开销了。


12 周光明的一家

水电工 / 五金店老板

周光明:

我家是河南信阳,是重灾区。疫情对我家里面的影响挺大的。我爸爸是水电工,本来家里预计是正月十八的时候开工,搞大概两家套房的装修活,现在只能往后推,所以收入大概下降了三分之一
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党员,所以他现在是一个“疫情防控员”,工作强度很大,站卡点不让别人通过,劝人家回家。早上七点就得起来,中午十一点回家,然后下午一点半一直到晚上六点,有时候还要上夜班。
妈妈是开五金店的,现在水电工搞不了啦,不能去别人家里做事情了,现在只能他们在我们家拿工具自己回家修。

13 邱景怡的一家

幼教老师 / 巴士司机
妈妈做幼教老师,不能正常复工,但是却在家里做学校下发的任务,在家里给学生上网课,并且不知道是否有工资。学校要求老师在家里收集所有学生及家人的疫情健康调查,并且制成一个表格。她不会用办公软件,也不会制表格,一个班八十多个人,每个人还有自己的家庭成员,要在限定时间,汇总这么多人的资料,她做不到,所以求助了很多人,包括我。对此,她的意见非常大。
爸爸是巴士司机,停工期间无收入,并且连十二月和一月的工资都没发。天天在家里闭门不出,吃的很多却不运动导致体重上升,本来身材就很胖,这下又重了五斤,很难受。因为每天在家没事做,睡觉的时间居多,白天睡得太饱导致晚上睡不着又要很晚才睡,第二天又起不来,一直这样循环导致生活不规律。
因为疫情原因,如果想出去散步、运动,都只能开车到很远的郊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去。物价有增加,二月中旬,连蔬菜都涨价。特别是口罩,一罩难求,好不容易有地方买,最便宜都要五元一个,为此多花了不少钱。无聊,烦躁,无聊到想要抢着做家务,连出门倒垃圾一家人都抢着去。


14 彭澄的一家

超市营业员 / 农资销售
妈妈49岁,做超市营业员。一月中旬,通过微信了解到部分疫情信息,马上提醒家人亲戚朋友采取防护措施。一月二十号时口罩还没有涨价、限购,依旧是两元、五元一包,让家人去买,结果家人没买。第二天下班后去药店,口罩已经开始限购,每人限一包,并且一些药店口罩和75%酒精开始脱销。跑了四家药店只买到了两包口罩和10小瓶(1000ml)75%酒精。
担心万一生病去医院会交叉感染,提前在家里备了一些常用药物。年前年后,超市里出现了一定的抢购,无奈中也备了一些粮油米面和其它生活用品。
随着市区出现新冠患者,心里压力越来越大,超市里客流量大、人员杂,防不防防,总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并累及家人。一度有辞职的念头,又顾虑辞职后家里一时间没了任何收入,而且这工作总得有人做啊。纠结得很。最后决定先干着吧。尽量做好各种防护,尽人力,听天命吧。每天下班回家,都先脱外罩,挂到阳台上。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手和手机、钥匙等。
爸爸是做农资销售的,有一个私人的公司。在疫情中期,那时基本上没有收入,较好的情况也就一两个“单子”。当时最严重的情况,是没有生产车间。因为是特殊时期,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愿意冒着个险,所以暂时没有办法生产。在2月27日,通过某个地区的生产车间,成功地发走第一次货,有了一笔较多收入。
现在疫情似乎没那么严重了,有些小公司开始提供生产服务了,但也是少数。因疫情影响,原材料采购困难,生产延后,3月份积压不少订单。经过与原料厂家协商,原材料逐步供给。3月中旬以来,陆陆续续完成部分订单,销售额7万多元。
3月17日,生产了67件货,一件货可以赚100多块钱,因为是新产品,准备先发给那些代理商做实验,如果产品效果表现良好,再大面积推广应用。总之现在的生产销售情况逐渐恢复,努力达到去年的销售水平。

15 李林珠的妈妈

照护 / 微商
妈妈今年43岁,2014年开了一家服装店,主要就是卖云南的特色,但是我们这边的人不太能接受云南的那些服装,买的都是一些首饰品,服装的话,一般都是老客户买。2017年,妈妈把店铺转让了出去,然后就在网络上做一些生意。
2018年老外婆摔了一跤,那个时候没人照顾,妈妈刚好也是家庭妇女没什么工作,于是就回到乡下照顾老外婆,毕竟家里也是需要一些费用的嘛,所以每个月叔外公都会给工资给我妈妈(每个月3000左右)。吃、住都在外婆家,开支也不大,有时帮外公干点活,做做饭。
照顾老外婆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还挺累的,所以我也知道妈妈的辛苦。妈妈做过一些微商都失败了,因为老妈的人脉也并不广,所以就亏了挺多的。妈妈也跟我说:“知识层面不广泛,坚持不下,想的永远是美好的吧!所以做起来比较困难。”有时候还是总共会收入4-5千左右吧!
这次的瘟疫,我们家也没多大的困难,毕竟我们在乡下嘛。外公有种很多蔬菜,养了很多鸡、鸭,好像还有几只鹅,又有一个鱼塘。所以我们家也不缺什么,只是有时候会出去补补水果、面包、零食、早餐之类的东西,零食之类的能少买一点是一点。
我们这里跟其他地方比起来还是很好的,我们县城有六家大超市,每次去补货都可以看见超市的货架是满的,也不会缺什么东西,然后超市呢也是每天都开着的。也没城市里的要求严格,每户人家几天出一次之类的。但是我们还是会戴口罩、量体温的。
爸爸就不太清楚了,因为我爸妈几年前就分开了,我是跟着妈妈的。虽然他们分开了,但是对我都很好,暑假也会去老爸那里玩,他有时在工厂工作,有时会开着他的小汽车去拉拉客。最近好像在招聘员工,好像是跟他的几个朋友开了一个工厂,也不太清楚。

16 邢雨默的李叔

家装水电
李叔,今年42岁,陕西富平县人,上有快70的父母亲,家里有两个男孩,大儿子今年10岁上四年级,小的才两岁,每天需要吃奶粉,妻子为照顾两个孩子,把工作辞掉了。李叔以前在外地打过工,因为工资不是很高,还照顾不到家里,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先找工作干了,但是小县城的工资更低。
于是李叔这两年是自己揽活干,一个人虽然辛苦,但是收入能好一些,干一些简单的家装水电工作,收入比以前能好一些,平均每个月收入大概有6000~7000左右把,但是收入还是不算稳定。去年才买的房,把房子简装了一下,手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了点外债。
疫情中几乎没活做,也就没有收入,但是家里的开支还是少不了的,小儿子吃奶粉的钱这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有老父亲的一点退休工资,勉强维持家里的开销情况,李叔说现在的压力非常大。因为菜价涨了,就少吃点了,没办法啊现在非常时期就要非常对待嘛。疫情期间什么都缺,水果也不便宜。
前两天我还听见我爸在说李叔的事,听李叔说在超市找了一份装卸工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一个月也就1800多,但还是能为家里贴补点钱
虽然现在县里从中风险降低为低风险区,但是目前工地也没有开工没合适的活干,李叔觉得这种情况还得在持续两个月之久。李叔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今年后半年要更努力的干活了,把钱赚多点。

17 罗明扬的爸爸和姑姑

装修工人 / 珠宝店店员
我的父亲是一名装修工人,他喜欢看书(比我看得多),今年的新冠肺炎来的突如其来,我爸第一次看到肺炎传播的消息,是在1月17日,那时我们准备回家,也没有在意,以为是谣言。19日,肺炎传播的消息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了,当时我爸让我在药店多买点口罩,但是我也认为没那么严重,所以就只买了两包。一天后我们就看到了钟南山宣布“人传人”的消息,当时我爸就担心,“可能没法按时回北京了”。
2月,整个月我们都在家隔离,当时家里的气氛就不太好,因为家里要盖房子,我爸和我爷爷发生了点矛盾,本来今年秋天就能完工,现在估计明年回家也住不上新房子了。
北京的小区目前都是处于封禁状态,装修业基本都没有开工。挺担心疫情期间装修房子的人会变少,不过现在手头上还有一个年前没有干完的活,所以目前还不用着急,房东也给加长了期限。在家的一个月加上隔离期,这段时间的收入亏损了两万块左右。
我的小姑是一名北京周xx珠宝店服务员,所在的店面位于北京悠唐购物中心周xx。正常时期每天的客流量在50~100人期间,但是疫情期间的客流量只有10~20人,有时更少。
说一下服务员的收入规则吧,底薪+业绩工资,每月一半以上的工资都来源于业绩工资。正常每个月得到提成工资都在4000元左右,但是在疫情期间甚至不到1000,不过底薪还是足够日常的生活费用的。
北京的服务行业曾经在疫情期间叫停过,2月1日~2月16日,7、8个商场都被关闭了,我姑姑所在的北京悠唐购物中心也是其中的一家,关闭期间,国家会给补贴,所以我姑姑虽然在家,底薪是照常发的。所以相当于是在家带薪休假。
2月16日复工的时候,姑姑说街上的人明显变少了,姑姑上班也不敢搭乘公共的交通工具了,是在街边扫的小黄车,而且还会随身带着湿巾,使用之前都会擦一下。
因为自己租的房子离上班的地方很远,所以姑姑现在都是到一个亲戚家住,这样就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上班的时候,店里会发口罩,所以她自己也不用去其他的地方买口罩,值班的时候如果有顾客来还必须保持一米的距离,尽量避免发生接触。
因为自己所在的店面是周xx珠宝,倒闭这个问题基本不太可能出现,不过其他的一些没有连锁的小店面可能就面临倒闭的风险。

调查手记

by 窦泽钊
这次了解家庭,对我其实蛮重要的。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被重视过,家长什么事情都不告诉我,就连转学,我自己都不知道,就跟着去了,没有一点话语权和选择权。我去学堂之前,几乎都是那个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主动去问的时候,没有被拒绝。开始我还想肯定又不好做,一定要沉得住气,作业要完成。我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时候,还没怎么聊,话语就已经开始偏激了,于是我放弃了。拖了好久,就想着 自己再怎么样都要问出来,慢慢问,不着急,最后还是快吵起来了,由我终结了对话。
询问完之后,感觉到有压力,开始什么都不告诉你,现在你问什么都有了回答,但是这种回答就像是把希望给予你。得到了答案的我感到害怕,怕失败,怕辜负。有的时候还会在母亲面前故意逃避,用懒惰,希望不要给我那么大的希望。
不管是不是想要的,但已经开始有了答案,终归是好的开始。
被希望集于一身,总是想逃避,但你终究是逃不掉,那就继续努力吧。

调查手记

by 邱景怡
第一次做家庭调查的时候,我觉得家人都不大情愿,回答得很敷衍,想赶紧打发了。后来,我感觉是自己态度不认真,不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对他们刨根问底,给别人一种不重视的感觉,才导致回答的人很敷衍。
第二次调整了一下,又去找我父母打电话沟通,聊了挺多东西,但是写字写得慢,又容易分神,记下的有用信息不多,但是这次让他们感觉到了需要重视,之后他们也多放了一点耐心。
第三次,我就把几个人的调查报告里面觉得好的问题都捡出来,把不好的丢掉。我就做成了一个表格的形式,把好问题都列出来,再按照表格去调查一遍,这一次感觉方便多了,每个人的回答对号入座填上去就好的,问题也统一了,最后做出来舒服多了。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明显觉得有几个问题大家是会回避的,都不怎么愿意坦诚回答,比如疫情前月收入或年收入多少,是否存有积蓄支撑生活、存有多少积蓄,还有预计复工后工资是否增减。关于收入,回答基本都很含糊,不大愿意回答,刨根问底可能对方还会不耐烦或者抗拒,这个确实挺尴尬的。
还有问关于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感觉想要让大家认真回答也挺不容易的,基本上都是说,“不就都是不能出门嘛”,交通不方便,不能照常上班没有收入吧,在家里无聊没事干。就是都很敷衍,要想让他们说一些自己个人的觉得很不方便的地方,不要回答的那么大众也是要跟他们软磨硬泡,还得有耐心,不能把他们搞烦了才能问出来。
问他们日常在家的心情啊,四个有三个都是说的烦躁。然后呢?“就烦躁而已。”就没了?没有一点乐观积极的心态吗?我问他们。“对啊,就没了啊,还想怎样,天天关在家里有什么积极的?”哎,真的是困难重重。
问他们对社会的态度有没有改变,也有的会说心疼医护人员,也有的说痛恨吃蝙蝠的,也有的说最近日韩在闹疫情,传播也挺迅速的,希望我国不要让外国人进来,怕被再次传染。前两句说的是对这次疫情的感受,后一句感觉是在八卦啊,或者是在担忧疫情会受国外影响。


昨天推出的8位同学的“家庭调查”

此前,实务学堂与“木兰花开”曾推出“女工笔下的疫情”系列文章:
01:我说北京医疗比老家好,侄女说也轮不到咱
02:大年初一女儿反反复复烧,我快吓死了
03:儿子量体温量出了阴影
04:没法定蛋糕,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05:春分的忐忑回京记
06:离家前,想把父母一年的东西都备上
07:镜头下的疫情:闲在家的厨师们



2018年3月创立于北京昌平,是一个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全日制、非学历职业教育公益项目。使命和愿景是:探索打工子弟职业发展新路径,为好的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招收16-18岁农民(工)子女报名咨询:ouzhou1283(欧阳)捐赠支持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