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窦泽钊这次了解家庭,对我其实蛮重要的。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被重视过,家长什么事情都不告诉我,就连转学,我自己都不知道,就跟着去了,没有一点话语权和选择权。我去学堂之前,几乎都是那个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主动去问的时候,没有被拒绝。开始我还想肯定又不好做,一定要沉得住气,作业要完成。我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时候,还没怎么聊,话语就已经开始偏激了,于是我放弃了。拖了好久,就想着 自己再怎么样都要问出来,慢慢问,不着急,最后还是快吵起来了,由我终结了对话。询问完之后,感觉到有压力,开始什么都不告诉你,现在你问什么都有了回答,但是这种回答就像是把希望给予你。得到了答案的我感到害怕,怕失败,怕辜负。有的时候还会在母亲面前故意逃避,用懒惰,希望不要给我那么大的希望。不管是不是想要的,但已经开始有了答案,终归是好的开始。被希望集于一身,总是想逃避,但你终究是逃不掉,那就继续努力吧。
调查手记
by 邱景怡第一次做家庭调查的时候,我觉得家人都不大情愿,回答得很敷衍,想赶紧打发了。后来,我感觉是自己态度不认真,不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对他们刨根问底,给别人一种不重视的感觉,才导致回答的人很敷衍。 第二次调整了一下,又去找我父母打电话沟通,聊了挺多东西,但是写字写得慢,又容易分神,记下的有用信息不多,但是这次让他们感觉到了需要重视,之后他们也多放了一点耐心。第三次,我就把几个人的调查报告里面觉得好的问题都捡出来,把不好的丢掉。我就做成了一个表格的形式,把好问题都列出来,再按照表格去调查一遍,这一次感觉方便多了,每个人的回答对号入座填上去就好的,问题也统一了,最后做出来舒服多了。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明显觉得有几个问题大家是会回避的,都不怎么愿意坦诚回答,比如疫情前月收入或年收入多少,是否存有积蓄支撑生活、存有多少积蓄,还有预计复工后工资是否增减。关于收入,回答基本都很含糊,不大愿意回答,刨根问底可能对方还会不耐烦或者抗拒,这个确实挺尴尬的。还有问关于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感觉想要让大家认真回答也挺不容易的,基本上都是说,“不就都是不能出门嘛”,交通不方便,不能照常上班没有收入吧,在家里无聊没事干。就是都很敷衍,要想让他们说一些自己个人的觉得很不方便的地方,不要回答的那么大众也是要跟他们软磨硬泡,还得有耐心,不能把他们搞烦了才能问出来。问他们日常在家的心情啊,四个有三个都是说的烦躁。然后呢?“就烦躁而已。”就没了?没有一点乐观积极的心态吗?我问他们。“对啊,就没了啊,还想怎样,天天关在家里有什么积极的?”哎,真的是困难重重。问他们对社会的态度有没有改变,也有的会说心疼医护人员,也有的说痛恨吃蝙蝠的,也有的说最近日韩在闹疫情,传播也挺迅速的,希望我国不要让外国人进来,怕被再次传染。前两句说的是对这次疫情的感受,后一句感觉是在八卦啊,或者是在担忧疫情会受国外影响。 昨天推出的8位同学的“家庭调查” 此前,实务学堂与“木兰花开”曾推出“女工笔下的疫情”系列文章:01:我说北京医疗比老家好,侄女说也轮不到咱02:大年初一女儿反反复复烧,我快吓死了03:儿子量体温量出了阴影04:没法定蛋糕,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05:春分的忐忑回京记06:离家前,想把父母一年的东西都备上07:镜头下的疫情:闲在家的厨师们